百名记者进百村|射洪市青岗镇幸福村:“幸福村”踏上“幸福路”

1月25日《遂宁日报》报版截图

村名片

射洪市青岗镇幸福村,农业人口1474人,耕地面积1685亩,其中旱地1203亩、水田482亩。2014年底,幸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258人,贫困发生率17.27%。脱贫攻坚以来,幸福村通过产业扶持63户138人、培训就业50户58人、低保兜底23户48人、医疗救助12户13人、教育扶持16户18人、易地扶贫搬迁19户60人、危旧房改造 15户 30人。2018年,幸福村成功脱贫摘帽,2019年全村贫困人口清零。

大事记

●2014年,幸福村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

●2015年,幸福村第一批精准扶贫到户项目实施,首批81户233人脱贫。

●2016年,幸福村美丽新村聚居点启动建设,首批贫困户搬进新居。

●2018年,幸福村荣获遂宁市脱贫攻坚春季验靶第一名,陈家嘴、安乐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落成。

●2019年,幸福村新建三个移动基站通电运行,农耕文化微展馆开馆,陈家嘴集中安置点日间照料中心、文化广场投入使用。

●2019年,幸福村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脱贫致富经

幸福村位于射洪市青岗镇,距离场镇约6公里。虽然名叫幸福村,但早年间的幸福村并不幸福:山高沟夹条件差、基础薄弱发展难、劳力外流空心化、人老地荒凋敝多,贫困户人均收入仅2000余元。

自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幸福村两委在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基础上,带领广大村民自力更生,盘活撂荒资源、开发坡地经济、发展“边角经济”,实现了集体经济稳步壮大,广大贫困户脱贫摘帽,走上了一条幸福路。

新村新气象

贫困户挪出穷窝“断穷根”

2020年12月22日一大早,在幸福村陈家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广场上或悠闲散步,或健身锻炼,或闲话家常,享受难得的冬日暖阳,不时发出阵阵欢笑声。“以前的老房子又破又偏远,现在搬到安置点,环境不比别墅差。现在的幸福村才是真正的幸福村!”村民们对如今的生活一致给予好评。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民正在健身

陈家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于2018年,占地15亩,安置贫困户27户78人。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垃圾桶、光伏路灯、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为残疾人和老人贴心建设无障碍通道,还修建了文化广场、幸福微展馆等。

易地扶贫搬迁,“搬”是手段,“就业”是核心,“脱贫”是目的。为打消贫困户的失地焦虑,实现就业增收,村两委下足了功夫:想要外出或就近务工的,村两委协调就业部门提供就业渠道;要发展养殖的,由村统一协调,综合利用周边群众闲置撂荒土地和圈舍发展养殖业;要发展种植的,村里统筹分配周边闲置土地,种油菜、玉米、蔬菜等;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村里根据实际分配公益岗位,让贫困户实现“挪穷窝”“断穷根”。

新村新风尚

“明星”村民引领好村风

在幸福村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73岁的村民任洪德陪93岁的岳父赵重胜晒太阳。自从20多年前赵重胜得阑尾炎后,任洪德便将他接到身边照顾至今,“老爷子喜欢吃肉丸子、喜欢赶场,只要不忙,我都要带他去镇上逛逛。”20多年如一日照顾岳父,任洪德当之无愧地被评为村里的“孝德之星”。

2018年,幸福村村委会在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设置“育才之星”“勤劳之星”“双创之星”“孝德之星”“最美家庭”等奖项,鼓励村民读书、勤劳、创业,大力弘扬孝道、善行和大义。2020年,沈继洪、陈善远、覃达昌等30余位村民被评为勤劳之星、最美家庭、孝德之星等,获得村委会发放的1万余元奖金。

“经济脱了贫,精神也得脱贫,才能真正拔掉穷根。”幸福村第一书记候志中说,有了各类“明星”的带头作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高了,家庭和邻里之间的关系和谐了。着眼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特点,幸福村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念普及入手,制定旨在培育文明和谐乡风的集体经济使用办法。

新村新发展

集体经济为发展添底气

每年拿出真金白银奖励“明星”村民,这样的底气来源于幸福村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

幸福村处于两山夹沟中,田块面积小,机器利用率低,人工成本高,这样的条件难以引来“凤凰”。请不来业主怎么办?村两委决定自己干。

2018年初,幸福村两委成立劳务扶贫合作社,开会动员,核实土地,以“三权分置”和依法实施、农户自愿、逐步有偿原则,与农户签订经营权托管协议——重新开垦荒废的潮地平坝地,种植水稻、养殖水产,为村集体经济增资7000元;充分利用撂荒地、坡地资源种植菩提500亩,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利用集体托管经济收益和产业扶持金,按照“集体免费提供果苗、家家动手参与种植”原则,发动200余户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栽紫叶李6000株,大力发展“全民产业”和“复垦产业”,变集体托管示范带动为干群携手整体联动。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在村两委带领下,幸福村“闯”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壮大的路子。

记者采访时,幸福村集体产业水产养殖基地正在进行改造升级,“2021年预计水产养殖规模扩大一番,紫叶李也将初挂果,幸福村的未来将更加幸福。”村干部信心满满。

百姓幸福事

唱支山歌给党听

发挥余热报党恩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2020年12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任均松家时,他正一边哼着红歌,一边整理床上的被子,满脸幸福的笑容。

任均松一边哼唱红歌,一边整理被子

任均松家干净整洁,各种家电应有尽有。最显眼的是墙面上张贴的一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海报,上面印有党员“十带头”、党员“十不准”、党员提醒等内容。海报下放有一张“优秀共产党员”证书,正是任均松的。

58岁的任均松是名老党员,乐于助人,深受村民爱戴。几年前,任均松一家6口住在村上一间简陋的老瓦房中。尽管家庭困难,但作为党员的任均松并未向党和政府“伸手”。“我是共产党员,决不能给党和政府添麻烦。”凭着这一理念,任均松继续在外当搬运工,坚信凭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善家里经济状况。

任均松的行为让驻村工作队队员深受感动。经过调查分析,驻村工作队队员发现任均松家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任均松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名单,2017年,任均松一家搬进了新房。在当地党和政府帮助下,任均松一家享受了健康扶贫、生态扶贫、产业帮扶、社会保障扶贫等政策,加上一家人务工所得,他家年收入达4万余元。

“饮水思源,不忘党恩。”任均松告诉记者,有生之年,他将继续发挥余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党恩。

创富故事

身残志坚不自弃

靠勤劳收获幸福

2020年12月22日上午,在幸福村的农村危房改造安置点,55岁的何仁祥正在喂家禽。看着圈内的鸡越长越肥,何仁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何仁祥忙着喂家禽

“人一辈子要经历很多坎坷,但我坚信,靠勤劳一定能收获幸福生活。你看,这不是实现了吗?”顺着何仁祥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宽敞明亮的屋内,冰箱、多功能电饭煲、热水器、彩电等家电应有尽有。

何仁祥出生不久就患上小儿麻痹症,下肢落下残疾。因为无法正常站立,何仁祥从小只能蹲着行走,一家人靠种地勉强维持生计。何仁祥没读过什么书,但他一直想挣钱减轻家里负担。那些年,他编过竹制品、养过蚕,后来在朋友鼓励下,他开始从事房屋翻修工作。虽然下肢残疾,但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很快成为翻修团队的主力。

因为家中老房破损,存在隐患,何仁祥家被纳入农村危房改造。2016年12月,何仁祥搬进了新房。有了新房,何仁祥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不仅扩大了家禽养殖规模,空闲时还种点蔬菜,一年下来能挣2万余元。

身残志坚,不等不靠。2020年10月,何仁祥被评为“遂宁市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

“凭自己的勤劳过上理想的生活,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滋味。”何仁祥说。

人物访谈

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访青岗镇党委书记李小勇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青岗镇采取了哪些措施?今后将如何发力?记者采访了青岗镇党委书记李小勇。

李小勇介绍,自脱贫攻坚以来,青岗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始终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保持攻坚劲头和工作力度,全镇干群团结一心,共同努力,顺利实现2018年贫困村全部摘帽、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2017年以来,青岗镇在全镇推行“星级激励”评定机制,利用帮扶单位帮扶资金和村级集体资金,从“鼓励读书、鼓励勤劳、鼓励自强、鼓励创业、鼓励引领共同富裕、弘扬孝道、弘扬善行、弘扬大义”等方面,坚持“全员参与、民主公开、示范带动”原则,对评出的先进模范予以公开表彰,并发放100-1000元不等的现金。通过评定和奖励,让奋发向上、勤劳致富者得荣誉受尊重,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者没面子坐不住,从而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摒弃“等人送小康”心态。

李小勇表示,下一步,青岗镇将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产业入手,做好发展衔接,做好产业规划,形成“一村一品”效应,借助特色产业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从机制入手,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解决相对贫困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机制。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把前阶段的扶贫经验运用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乡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治理入手,做好服务衔接,将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治理框架经过再创新后,形成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

记者手记

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

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幸福村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明星村民”的评选和奖励,带给村民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精神上的扶持,让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笔钱可谓花得到位,千值万值。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既需要政策落地落实,更需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辛勤劳动来实现。政府部门在开展扶贫工作中,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志气,强化对贫困群众劳动技能、科技知识等方面培训,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早日摆脱贫困,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

来源:全媒体记者 黄铂晶 吕苗

编辑:孙 各 郭 兰

责编:林 敏

审核:冉启香

终审: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