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 善用五组“辩证法” 培育五大产业集群

争创国家级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示范区;农业产业产值连续三个季度逆势上扬;益海嘉里(金龙鱼)集团、华瀛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潮州海湾发展;潮州古城提升计划出台实施;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落户潮州……

当前,潮州正以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工程”为抓手,立足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突破传统思维,转变落后模式,着力打造陶瓷产业、现代农业、临海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应急产业五大产业集群,致力于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潮州特色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潮州着力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好五组“辩证法”,培育五大产业集群,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形成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特色精品城市的生动实践,奋力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加减”相依▶▷

剑指千亿陶瓷产业集群

陶瓷产业是潮州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作为“中国瓷都”,潮州市拥有陶瓷生产单位超5800家,日用陶瓷、陈设艺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年产销量分别占全国的25%、25%、40%,出口量占全球的30%、40%、55%,均居全国首位;光通信陶瓷、电子陶瓷基片年产销量分别占全球的70%和55%以上,居世界首位。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载体。2020年8月,潮州市出台《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陶瓷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到2025年底工业总产值达到千亿元级,规上陶瓷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亿元企业300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在奋力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征程中,潮州市注重“加减”这个“辩证法”。即在减掉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产能的同时,奋力做好智能化、高附加值、内涵式发展和创新发展这个“加法”。为此,潮州市通过技术改造、园区建设、品牌打造、产品质量、人才引进、市场开拓、项目落地、政策落实及文化传承等措施,剑指世界级的陶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擦亮“中国瓷都”品牌。

2020年12月30日,碧桂园智能卫浴产业园二期年产100万件(套)节水智能盖板生产项目正式开工,计划总投资额约5亿元,建设年产100万件(套)节水型智能盖板生产基地。此项目为国家重点扶持产业,将建设成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卫浴制造基地,为潮州打造千亿级陶瓷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力。

陶瓷产业由大变强,突破口是技术改造,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之路是不二选择。目前,潮州市拥有陶瓷类高新技术企业56家;全市陶瓷智能化设备应用超8000台(套),陶瓷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这得益于《潮州市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化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的实施。疫情之下,一批陶瓷产业的“数字车间”“智慧工厂”机器人提前动了起来,潮州工业智能化生产模式,在复工复产中大显身手。

在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区的现代化大车间里,两千多台套机床设备和多条生产线正在运转;在广东皓明陶瓷科技有限公司,“5G+边缘云VR智慧工厂”让客户无需抵达生产车间就可实现身临其境;在皓强瓷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5条全自动陶瓷生产线和40多台机械手不停运作,让陶瓷生产实现智能化、标准化、规模化……这些既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更是为打造陶瓷产业集群提供技术引领和企业基础。

“大小”合力▶▷

打造现代农业集群

目前,潮州市正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扩大水产养殖、茶业、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发展优势,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现代农业集群;加快“农业+文旅”“农业+工业”“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发展,建设数字乡村,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潮州市农业总产值137.2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连续三个季度逆势上扬,拉动全市GDP增长0.4%。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呈现新气象。

打造现代农业集群,潮州市注重“大小”这个“辩证法”。

以大企业带动小农户,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2020年12月,潮州市广式凉果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项目——佳宝凤泉湖生产基地正式开工建设。该产业园以广东佳宝集团作为牵头实施主体,佳业、济公等企业为参与实施主体,将辐射带动辖区内10万亩以上特色水果种植基地高质量发展。按照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研发、产业融合等全产业链条布局思路,该产业园将集成打造潮州广式凉果品牌。

截至目前,潮州市共建设饶平县茶叶产业园、潮安区凤凰单丛茶产业园、湘桥区佛手果产业园、潮州市广式凉果产业园和饶平县水产产业园等5个省级产业园,同时还扶持建设10个市级产业园,促进潮州市茶叶、水产、凉果、畜禽、蔬菜、特色水果等优势农产品形成产业聚集,实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有效带动农户发展。

潮安区江东镇是潮州市土地流转试点镇之一。在探索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江东镇将以往零散抛荒的小“豆腐块”拼成千亩大良田,“转”出了农业新光景。目前,江东镇已有14个村自愿连片50亩以上流转给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面积约3000亩。其中,下湖村和洋光村通过规模化生产形成田园风光美景,探索“农业+旅游”,成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的网红村。

“元旦假期接待了近万游客,这片花海到春节大概达到200亩。”溪东种养合作社负责人黄继青介绍,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推进,他们在下湖村通过打造综合服务、花卉观光、水稻展示、蔬菜种植、水果采摘等休闲片区,辅以观光小火车、绿皮火车奶茶店,形成独特的旅游风格。2020年起,这片土地构建起“基地+景点+产业”新模式,推进“农旅一体化”。

为培育打造一支适应现代化、数字化发展的人才队伍,潮州市在2020年11月份推出乡村服务官培育计划,以一人带富一村、全村共同增收的方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计划用5年时间培育1000名乡村服务官,他们将通过智库、媒体等支持,将现代理念、先进技术带给农民,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实现兴农富农。

乡村服务官,乃潮州首创。潮州市将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培训,切实提升乡村服务官各项技能,讲好潮州乡村故事,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目前,潮州正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农业农村“十四五”工作的总抓手,以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为主攻方向,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实现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

“上下”联动▶▷

引领延展临海产业集群

上个月,国家重点项目潮州华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主体工程在饶平县破土动工。这是第一个国家发改委核准并报国务院备案的民营LNG接收站,也是第一个一次核准一期项目单站外输量达到600万吨/年的LNG接收站。

该项目计划2023年投产运营,投产后年产值达130亿元。这将带动天然气热电联供项目、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冷能利用项目的开发建设,促进原中央苏区县经济发展,为粤东及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

临海产业是一片投资“蓝海”。饶平县是潮州市委构建“一江两城一海湾”中“一海湾”的主战场。潮州海湾包括黄冈、柘林、所城等7镇,规划面积约630平方公里。

汇聚潮州海湾的不止于华瀛,还有更多大项目。目前,潮州海湾先后吸引大唐发电、华能风电、海山风电、益海嘉里(金龙鱼)、广州港集团、厦门港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潮州海湾发展,累计投资达200多亿元,初步形成绿色能源工业、现代港口物流和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成为拉动沿海经济带潮州段高质量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身处粤东港口群,潮州将以大项目为引领,实现错位发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全力打造临海产业集群。

接下来,潮州将以拥有136公里海岛岸线的饶平县为主战场,大力推进益海嘉里、华瀛、华丰等百亿级重大项目建设,深化与广州港合作,狠抓闽粤经济合作区等开发建设,大力推进完善石化仓储、能源电力、港口物流、食品工业、再生能源等上下游企业配套,全力打造完备的临港产业链条体系。

饶平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饶平将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龙头带动、产业集群、平台支撑”的发展思路和“融湾建带”的发展路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入实施强链补链工程,依托大港口吸纳、大平台支撑、大项目带动作用,推动临港产业高质量加快发展。

8座码头互为补充,构建年吞吐量达1400多万吨的现代港口物流体系;延伸发展冷能综合利用、热电冷联产、分布式能源等下游产业项目,打造粤东绿色能源综合利用基地;发展“冰雪世界”旅游度假项目、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和冷链仓储物流项目;延伸发展天然气发电“热电联产”等产业项目,可形成年约220亿元的产值;计划引进海大饲料集团、东莞金旺食品有限公司等饲料、糖果、制糖企业聚集临港产业园建厂投资发展,充分利用大唐发电热能利用供应蒸汽,降低生产企业用汽、原材料和中间物流成本,延伸打造饲料加工和粮油糖生产产业集群,打造粤东粮油糖集散基地……未来,潮州的临港产业结构、产业链条将逐步完善,港产城融合发展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潮州,正向海而兴。

“乘除”互补▶▷

文旅产业集群力扛新支柱

大力实施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4条”,推动镇海楼复建、府城碑林、廖厝祠修缮工程、笔架山潮州窑考古遗址公园等第一批26个文旅项目建设……岁末年初,《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简称“计划”)出台并印发实施。

依据计划,潮州将选取一批有针对性的项目进行重点突破,改革理顺古城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古城保育活化和综合开发,加强潮州文化研究和传承保护,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方位提升古城“食住行游购娱”业态。

事实上,潮州还有更高目标,即创建国家级文旅品牌,包括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5A级景区,以及跻身中国古城第一梯队,成为世界级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迈向“世界文化遗产”。

2018年获评“最喜爱国内游目的地”,潮安区获评“中国十佳特色文化旅游名区”;2019年荣获“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市”;2020年湘桥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潮州文化旅游产业连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旅游收入近三年增幅均达到30%以上,居全省前列。

现实中,潮州的文旅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另外一方面又旺丁不旺财。这看似是一对矛盾,却在潮州真实存在着。

为此,潮州通过“乘除”这个“辩证法”,全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一方面,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魅力提升等,优化线路策划和整体营销,通过软硬兼施来实现游客的乘数级增长;另一方面,注重“除”法,即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吃得好、玩得乐、花得爽,增加人均旅游消费。

完成市区智慧停车系统、牌坊街及周边街巷智能交通限行管制设施等项目建设,古城区“微更新”、31条街巷改造、柯柏年故居修缮等项目全面推进,古城旅游环境不断优化提升……潮州文旅配套正在逐步完善。

千年潮府文化,不仅凝聚了海内外千万潮人,也吸引诸多投资目光。潮州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深化与华侨城集团、广东省民宿协会的对接合作,全面拓展“食住行游娱购”文旅产业链条。

潮州将进一步推进“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交通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停车收费系统建设提升,打造“2+4+8”快速集散体系。深入实施工艺美术“八个一”工程,筹建潮州工艺美术展览馆,规划建设古城区“大师坊”,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大师工作室和文创商店集聚发展,打造古城区非遗展示“大客厅”,推动潮州工艺美术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同时,潮州还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模式,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全面激活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滨海旅游等资源,壮大消费支撑,打造经济发展新支柱。

“远近”结合▶▷

谋划布局应急产业集群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4个省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其中,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落户潮州,选址于潮安区古巷镇大岭山产业园A片区,占地面积500亩,建成后将承担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应急救援任务。这是应急管理部和广东省政府共同建设的自然灾害防治重要项目,同时也是潮州推进实施“六大工程”中重大项目建设工程的项目之一。

潮州将以国家东南应急救援中心建设为契机,强化政策支撑,提前布局谋划,规划建设应急产业集聚区,抓紧建设应急产业园,全力打造应急产业集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全应急领域需求快速放量,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市场保障。根据《广东省培育发展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意见》,2019年全省应急产业约630亿元,主要集中在安全应急监测设备、救援特种装备、安全应急服务等领域。

中心带动,产业集聚,“远”“近”辩证皆可谋!

立足应急产业长远发展前景,潮州将引进各类应急产业和装备企业进驻,着力打造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的应急物资生产保供基地。

目前,潮安区已启动大岭山产业园扩域工作,将进一步加快大岭山产业园开发建设步伐,积极配合做好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大岭山产业园尽快形成规模,带动潮安区形成生产制造、科技研发、商贸配套、应急救援于一体的产业新城。

启动征地工作、开展产业规划、组织考察学习……近期,潮安区针对应急产业动作频频,并积极争取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支持,协助该区吸引应急企业特别是产业龙头企业入驻。

由近致远,谋定而后动。

这不仅将支撑潮安打造经济新的增长极,也将是潮州打造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

撰文:达海军 苏仕日 纪金娜 潮宣 洪志滨

编辑统筹:甘韵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