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文化唤醒的郑州,“中优”下的城市新格局

地盘说

恋旧是一种情绪,喜新是一种能力;喜新恋旧,才有资格挥霍充沛的想象力。

撰文 | 王语嫣 《地盘》特邀撰稿人

厉害的城市,既能喜新又能恋旧。

喜新的时候,郑州执笔了郑东新区;恋旧的时候,郑州能搬出商代王城遗址;喜新又恋旧的时候,二砂就有了第二春。

在城市“中优”战略下,郑州文化觉醒迎来了新契机。

1

郑州版“宽窄巷子

认识一座城,从“打卡”专属的城市符号走起。

提起成都,大家会想到宽窄巷子;说起南京,夫子庙是游客的“必打卡地”。每一座国际化大都市,都有这样的顶级潮流圣地,城市独一无二的约会中心。

这些融合了历史文化与市井元素的城市街区,有着无法企及的不凡之处,它们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和形象符号,也带来了旅游业的繁荣。

都市繁华处的灵魂栖息地

历史上八代为州、五朝为都的郑州,拥有世界范围内现存同时期规模最大的王都遗址。但是,一直以来,郑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存在“有说头儿、没看头儿”的尴尬。

不过或许,郑州很快能颠覆你的认知。

1月16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提到2021年的发展目标,管城区委书记虎强提出要打造“郑州版宽窄巷子”。

2015年,坊间就不断传闻太古里要进驻郑州,至今仍没有确切消息,但管城区要打造郑州版宽窄巷子的初心从未动摇,也一直在默默努力。

商都历史文化区规划示意

如今,以商代王城遗址为主干的板块建设成效初显。今年一季度,将实现安置回迁大头落地、两院开馆、东城垣贯通三大目标。2021年,它的建设还将提速。

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肩负着追忆历史、重焕新颜的重大文化使命,被赋予郑州文脉传承、文化彰显、提升城市品质和软实力的重大战略意义。

经过漫长努力后,“郑州版宽窄巷子”用大胆的创意和非凡的建筑形态,或许能改变郑州单向、主观的消费模式,赋予郑州不一样的街区灵魂,既不失国际范儿,也能一览郑州古貌。

城市、城区之间的竞争,由拼经济、拼管理进入拼文化阶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示意

每一种面向未来的城市更新,都不可鲁莽武断地割裂城市与“昨天”的关联,在保护街巷中的古建古木之余,那些人文气、人情味也不可被掩埋。

2

不断攀登的步伐

城市印象,某种意义上决定人才流向。

武汉的大江大湖,杭州的人间天堂,南京的金陵帝王,成都的天府之国,新一线城市里,每一个排在前十的城市过往铺开,都是一副恢弘画卷。

唯有郑州,给人留下的印象太过模糊。

郑州城市印象

中部城市、河南省会、交通枢纽,就是很多人对郑州的全部印象,甚至很多郑州人,都说不清脚下这座城市究竟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地方。

郑州不仅城市界面不现代化,主城区内到处是平平无奇的矮房子和千篇一律的住宅楼,城市形象过于扁平,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郑州也非常缺乏地标性建筑,一个大玉米,一个双子塔,就是郑州800平方公里土地上仅有的称得上地标的建筑。

当旧的城市界面无法满足城市发展,更新迭代就成了必然。

拿得出手的地标还是太少

这座人口千万,GDP万亿的中部龙头城市,亟需打破过去的固有印象,才能在新一轮人才争夺中更上一层。

2020年,郑州已经落地了常西湖四大中心,奥体、大剧院、美术馆,让郑州的气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在建的高铁东广场306米的中心三塔、白沙的科技馆,这些造型独特、外立面更加现代化的地标建筑,将重写郑州的城市天际线。

未来,郑州会越来越有一线城市的样子。但,郑州一路向前发展,城市文化底蕴的缺失,始终是个遗憾。

文化向心力郑州仍需努力

作为一个铁路拉来的城市,郑州既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印记,也少有年轻人追逐的网红打卡地。

以往摊大饼的郑州,新区、新城四面开花,一轮轮拆旧建新的发展方向,致使整座城市没有明显的文化符号,尤其是郑州在和西安、武汉这类同级城市相比时,落后的不止一点。

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它是一张名片,也是一种品牌,更是贯穿历史与未来的精神主线。

从城市发展角度讲,郑州“中优”的战略,将新区建设与老区更新相结合,提升城市文化、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让主城区的城市更新提至新高度。

郑州都市区中优如何“优”

郑州不缺历史遗产,不缺文化传承,不缺口口相传的题材。郑州的老城区面貌升级,片区功能的迭代,文化名片的打造,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为了城市的认同感,郑州试着打出文化牌。

二七区网红街连心里,改造后一别过去的狭窄破旧,一条800米长的道路红墙绿树,路的尽头连接二七区民政局,一路连心。

瑞光创意工厂,由上世纪80年代的印刷厂改造而来,目前入驻近百家文创项目,包括众创空间、画廊、艺术家工作室、小剧场等。

郑州文创新力量瑞光创意工厂

郑州通过对老旧街道、老旧建筑物的改造,老城既保留了熙攘、温馨,又多了现代、时尚的氛围,郑州的文艺范,越来越浓。

唯有将那些流转于街巷、存在于人心的珍贵情味,完好托付并交接给“明天”,城市和街道才能以亲近于人的熟悉眉目、情感蕴藉,让未来的城市居民获得“城市血脉”的认同。

3

满园春色关不住

城市的生长,不是走钢索,而是跳房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跳过去。

那些承载着郑州前行步伐的格子,可以是一个又一个特色文化街区:双脚并拢在商都王城遗址,往前一跳,一脚是二砂,一脚是芝麻街;再往前一跳,一脚便是德化街。

早在民国初年,德化街就已店铺林立,商业发达。解放后,它也一直是郑州的重要商业中心,一条历史积淀深厚的街道,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巨大进步,但也逐渐变得不合时宜。

通文脉畅商脉德化街亟待升级

百年德化历史文化街区在新思路下,一改过去的乡镇集市风,德化街脱胎换骨,焕发新魅力,未来,它将配得上郑州“国家特大城市”的响亮名头,堪当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会客厅”。

去年深秋,伴着飘零的黄叶,改造两年后的二砂文化创意园,在众人满满的期待中涅槃重生、华丽登场。

曾经密闭的厂区,历经一个甲子的沧桑变幻。对于郑州辉煌的工业而言,二砂是最好的注脚和最后的遗存。被“文创”唤醒的二砂,也将成为“国际郑”的新名片,让郑西再次辉煌。

一座城市,仅有现代的建筑和资源,远远称不上富足。

郑州二砂文创园首期实景

一条保留文化精髓的街道,一个拥有城市记忆的商圈,让城市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是每一代城市建设者都必须背负的使命,也是城市更新参与者须臾不可背离的守则。

好在,郑州对历史文化元素的提炼,已越来越重视。

郑州要着力打造“四大文化片区”——商都历史文化区、古荥大运河文化区、百年德化历史文化片区、二砂文化创意园区,它们分别起源于商代、唐代、民国初年、建国后的一五时期。

文化复兴、艺术复兴,是郑州走向未来的筹码。

古运河畔梦回千年

这是一条觉醒之路,外来宾客轻松感受到郑州厚重的传统历史文化,郑州人也会因而增强文化自信。

不过,相对于北京“798”,眼下郑州二砂只是把戏台搭好了一部分,开放园区面积不足,艺术气息也不算浓厚。

未来,更多工业遗留的大型机械展示,更多亲民的文创小店,很多元素都需要后期一点一点填充,使得二砂记忆更加具象、丰富饱满。

二砂,也将联袂郑煤机文化产业园区、郑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上演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用不了多久,郑州的满园春色就关不住了。

改造后的三厂将留存时代的工业记忆

从未来路燕庄、国基路西史赵等第一批城中村改造开始,郑州一直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更新之路。

郑纺机地块上生长出来的万科美景世玠,将老式机床、旧厂房、梧桐大道以及花园洋房悉数留存;万科山河道重修颖河路、颍河公园,也让从前千篇一律的城市公园变身为富有活力的现代新秀。

城市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撕扯和断裂,需要更多开发商“文化回归”,参与到这样的城市更新中来。

继承文脉为城市建筑赋新

最好的郑州,是喜新且恋旧的。

恋旧是一种情绪,喜新是一种能力;喜新恋旧,才有资格挥霍充沛的想象力。

二砂是写给昨日的诗,德化街是一朵想象未来的玫瑰。它们会在郑州寻找文化之根,找回文化归属感的路上,永久地发光发热。

对于这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最好的祝福,是一直抱有期待。那些惦记着郑州历史与文化的人,终将再一次获得这座城市的馈赠。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