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之声回荡巴蜀 百年前《人声》报在成都创刊

四川地区第一份公开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运动的革命出版物是什么?答案就在成都市天仁路260号——成都市档案馆内。
图片
作为成都市档案馆的镇馆之宝,这份《人声》报,是创办后发行的第一号,也就是创刊号。《人声》报发行时间短、刊发数量有限,这是全国范围内仅存的一份孤本。去年,这份报纸在首届成都市馆藏珍档评选活动中被选为“十大珍档”之一 。
昨天的历史就在眼前。今日,记者在成都市档案馆内看到了这份珍贵的报纸。经历近百年的岁月沧桑,报纸纸面已泛黄,但上面印刷的文字内容仍清晰可见,仿佛还能闻到油墨香。
1922年2月7日,报纸顶部清楚地标注了它的创办日期。创办人、社长兼主笔为王右木,编辑发行处设在成都大坝巷第五号,由“成都探源公司”代为印刷。
图片
在创刊号头版,还可以看到王右木亲自撰写的本社宣言,“直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解释社会上的一切问题;对现实社会的一切罪恶现象尽力的步(布)露和批评,以促进一般平民的阶级觉悟”。同时,创刊号还刊登了中国共产党成都地区早期领导人袁诗荛的《红色的新年》和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者山川均的《十年后之日本》等文章。
之所以将该刊命名为《人声》,据王右木解释,这个刊物“应鼓动人民起来大声疾呼,提出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也就是说使这个刊物能代表人民的呼声。”
图片
这份报纸的创始人王右木是谁?
王右木,原名王丕昌,又名王燧,四川江油武都镇人。1914年被成都通省师范学堂选拔为官费生到日本留学。留学期间,结识了李大钊、李达等人,同时受日本进步学者河上肇影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1918年归国返川,以成都为中心进行革命活动,在斗争实践中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战士。1920年底组织成立马克思读书会,1922年领导建立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创办《人声》报。
图片
他为什么要创办这份报纸?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及“五四”运动的爆发,带来了中国空前的思想大解放,激起了中国人民探求改造社会、追求真理的愿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四川也掀起了一波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热潮。1920年底,王右木在成都组织起一个以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任务的群众革命组织——马克思读书会,这是四川最早的以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任务的民间组织。当时,全国仅有少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随着读书会的不断发展,王右木决定创办一个专门刊物,用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动员更多群众投入到革命运动中来。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王右木自筹经费创办的《人声》报得以面世。
图片
“王右木创办的《人声》报,在四川起到了革命播种机的作用,为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它代表着人民的声音,像春雷震惊西南大地,促成巴蜀同胞觉醒,并将大批进步青年团结起来开展革命斗争,为四川地区团组织和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成都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份近百年前的《人声》报创刊号实实在在记载了一段历史,犹如一缕星光,虽然力量微小,却让革命之光照亮了整个四川大地。今天仍能从这份档案中感受到这份能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颖 供图 成都市档案馆 编辑 王玲 校对 宋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