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思一刻·浙江:让城与乡“唱和协调”,浙江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你打开搜索引擎工具,输入“浙江人”三个字,出来的最多的关联词就是与“不差钱”沾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浙江被贴上了一个“财大气粗”的标签,这也得益于浙江经济的有力支撑。

在前几日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最新公布的数据中,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双双增长,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相对更快,城乡居民收入比值降至1.96,连续8年呈缩小态势,更是自1993年以来首次低于2,引发高度关注。浙江成为农民生活最优、城乡融合度最高的省份之一。

城乡居民收入比低于2,这是高水平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近期网友们关于“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的讨论热度不低。据新华睿思系统分析可知,1月21日是信息发布的高峰期,发布信息量为6321。提及频率较高的热词为:美丽、乡村、发展、贫困、村民。

在“浙”里,有时会分不清自己身在城市还是农村:平整宽敞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景色怡人的休闲公园和设施完备的体育健身场所,还有全面覆盖的无线网络信号等,早已颠覆了人们对于农村的固有印象。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认为,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实际上是浙江较好地构建了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共同繁荣互促共进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浙江素来“藏富于民”,有网友表示,浙江许多政策都走在全国领先的位置,一些地区农村就业机会较少只能务农或外出打工。而浙江很多村民则是自己“当老板”,活到老“干”到老的奋斗精神也是创造财富不可缺少的因素。

浙江市场经济活跃,一部农民创业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开放奋斗史。尤其是十多年的“千万工程”建设,让万千个美丽乡村脱颖而出。依托美丽家园,抓住日趋旺盛的休闲需求,很多村民选择回村创业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广袤田野的魅力和活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释放着,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卖农产品到卖风景、卖乡愁,从养鸡养鸭到“养城里人”,一批新型乡村服务业态风起云涌,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另一方面,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以下,离不开区域、人群收入的协调发展。通过转变扶贫思路,不再单从面上进行体制改革,而是转向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浙江解决贫困问题的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底,浙江让绝对贫困成了历史; 2020年,浙江已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浙江成为城乡居民收入最高、城乡融合度最好的省份之一,率先成为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功范例。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尽管过往成绩瞩目,但也仍需留意,目前城乡居民收入依然存在差距,农村低收入人口比较多,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城乡教育科技和城乡居民人文素养的差距仍然亟待缩小。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是第一步,未来,浙江思考如何在城乡一体化中构建新格局。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表示,“十四五”期间,浙江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数字赋能为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城与乡,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两个空间载体;也是人类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对关系。让城乡同步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下,浙江不但为全省居民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策划:廖晓华

监制:徐乐静

作者:韩冰玉、骆思宇

设计:集嘉

《睿思一刻》(浙江)由新华网客户端、新华网大数据中心、新华网浙江频道联合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