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这部福建题材的热剧火遍全国……

图片
图片
最近很火的电视剧《山海情》
已经大结局了
从刚开始的不被看好
到成为全民追的热剧
网友评分也一路升至了9.4
网友们不禁惊呼
没想到一部主旋律的“土味”扶贫剧
竟能让人如此欲罢不能!
图片
而这部剧能打动无数人的原因
就在一个“真”字!
《山海情》原名《闽宁镇》
“闽”取自福建,“宁”取自宁夏
在现实生活中
西海固、闽宁镇就是真实存在的
多少年来
由于土地贫瘠,环境恶劣
“三西”地区
(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
民众生存极为困难
特别是西海固
风、沙、烈日、苦水
闭塞、酷暑严寒
统治着这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
1972年联合国将其定义为
“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图片
就像《山海情》中所呈现的细节
拿女儿换一口水窖是真的
兄弟三人合穿第一条裤子是真的
一家老小拖了全部的家当
走了七天七夜到达玉泉营是真的
遭遇沙尘暴是真的
一顿饭里半是粮食半是沙子是真的
图片
没电是真的
没水是真的
为了取一桶水
要在机井排大半天的队
垦荒更是真的
那些沙石土是一遍一遍过筛后
才能种粮食的……
图片
剧中带着涌泉村老百姓
一步步朝着希望前进的
马得福、白校长、陈金山、
吴月娟、凌教授……
都有对应的原型人物!
图片
只是,现实中的他们
带领着西海固的6.6万名移民
在“天上无飞雀,地上不长草
风吹沙石跑”的戈壁滩上重建家园
远比电视剧中呈现的
更加艰难……
“我们跟宁夏
是兄弟姐妹情呀”
剧中姚晨饰演的
福建扶贫领导吴月娟
和闫妮饰演的县委书记
为解决蘑菇空运问题坐在了一起
图片
南北两位女领导的办事风格不同
想干成事的决心却十分一致
两地干部坐在一起商量问题
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原型的
有网友评论说
不看这剧不知道
原来宁夏和福建悄悄组了“CP”
图片
1996年,党中央做出
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
1996年10月
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成立
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任组长
1996年11月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福建和宁夏20多个省级部门
80多个县级部门结成了帮扶关系
110个闽宁示范村由此诞生
图片
林月婵
是当时福建省扶贫办主任
她就是《山海情》中
吴月娟的原型人物
1997年3月
林月婵第一次来到宁夏
当时,闽宁两省区既没有直达火车
也不通航班
她坐着汽车
颠簸了三天才到
图片
尽管已有心理准备
但她还是被眼前的一切吓着了
“甚至站在这片土地上
你都难以相信
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怎样生存。”
林月婵说,当地的贫困
极大地震撼着她的内心
图片
电视剧中,吴月娟讲述第一次到西海固,眼前所看到的贫瘠一辈子都忘不掉。
林月婵至今还记得
“3月的宁夏,刺骨的寒冷
在土坯堆砌的露天教室里
老师们拿着树枝在地上教孩子们识字
孩子们的衣服补丁摞着补丁
还能看到裸露着的皮肉。”
眼前的一切让林月婵偷偷抹着眼泪
她马上向宁夏当地官员打听
你们那里有几个国定贫困县
希望福建怎么帮扶
听说宁夏有8个国家级贫困县
林月婵当场就提出
“要是我们找沿海8个经济最发达的县市
和你们一对一挂钩扶贫
你们觉得这方法怎么样?”
图片
带着初步思路
双方各自回到地方向上级汇报
福建省委省政府明确表态
不仅是县市逐一挂钩
而且还要让沿海5个设区市作为“后盾”
不脱贫就不脱钩
把此当作一件政治工作
一定要完成中央部署下来的任务!
林月婵说
福建实施的“连家船民上岸工程”
让长年漂泊在江上的渔民上岸
让不适合生存的村民搬迁
交通便利了,教育跟上了
也就拔掉了“穷根”
就像剧中所演的那样
西海固实行“吊庄移民”政策
将很多村庄整个搬迁至闽宁村
也吸取了这一“福建经验”
图片
2001年12月
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闽宁镇正式成立
二十多年里
这里陆续接纳了来自
宁夏“西海固”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
4万多名移民
图片
经过考察,林月婵还发现
当地农民们为了卖几斤土豆
冒着寒雨,从深夜排队到白天
她萌生了把能做加工土豆的企业
引进来的想法
此后,在宁夏的联席会上
福建都会带上经贸团
引领更多企业家到宁夏兴业办厂
逐渐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力量
图片
十余年来,林月婵先后40多次
到宁夏检查项目实施情况
走村串户摸底调研
她说:“那边孩子很多没有工作
不愿走出大山
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所以我们就挨家挨户去动员。”
图片
如今,一提起“福建林主任”
很多人都还记得
今年已经75岁的林月婵老人
常常用她柔柔的福建口音说
“我们跟宁夏是兄弟姐妹情呀
我们是一个铜板掰成两半用呀!”
菌草,菌草
闽宁草,幸福草!
在《山海情》中
黄觉饰演的大学教授凌一农
是帮助闽宁村发展菌草
和菌菇栽培产业的福建专家
图片
为了帮助当地菇农致富
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担心价低伤农
自掏腰包垫了几万块补利润差价
遭到不良客商威胁被打折两根肋骨
等他完成任务准备离开时
全剧最让人泪崩的场面出现了
所有村民都带着自己的心意
前来欢送他……
图片
有网友质疑说
这个人物太不真实
现实生活中哪有这样无私的人?
其实这个人物还真有原型
不是“凌教授”,而是“林教授”
他就是被称为“菌草之父”的
福建农业大学教授林占熺
他也是国家菌草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
图片
林占熺在1986年发明了菌草技术
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
菌草是一种神奇的草
它不仅可以打碎做培养基
代替树木种植各种食用菌
而且根系发达
可以用来防风固沙
改善生态环境
图片
而当时宁夏荒芜的戈壁滩
连雨水都存不住
更别说庄稼
菌草成了扶贫的最优选择
1997年,国家把林占熺的菌草技术
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
54岁的林占熺到了当地
已经是晚上10点
他连饭也没顾上吃
马上就打着手电进老百姓的窑洞
考察菌草的种植条件
他不仅攻克了技术难关
让当地百姓都学会种植技术
还签订了包种包销包技术指导的
“三包”合同
带着菇样天南海北跑市场
把宁夏的蘑菇推销到世界各地……
菇农刘昌富就是靠菌草
实现了收入的大幅增长
1998年他从西吉县搬下来的时候
没有地,穷得很
小孩上学的两块五都拿不出来
而他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
决定种植菌草
图片
当时宁夏没人见过这种东西
觉得靠它挣钱简直是天方夜谭
都说他的风凉话,让他改种土豆
但他顶住非议坚持了下来
第一次就赚到了800块钱
2004年秋天,他挣了近三万
到2007年
宁夏已有1.75万户参与菌草生产
菇农年均增收5000多元
他们脱口而出一首歌谣:
“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
还是社会主义好
还是共产党好。”
要知道,他们大部分人
都是朴实的庄稼汉子
连普通话都讲不好
更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能说出这样的话
那该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刻
图片
剧中的凌教授在当地扶贫完毕
离开宁夏去了新疆
而现实中年近八旬的林教授
依然往返于福建、宁夏两地
痴迷于技术改革的他
为了让宁夏人民再富一点儿
干劲十足,不知疲倦……
“陈金山”的原型
是一位清华博士
剧中的郭京飞饰演的陈金山
是从福建来宁夏挂职的副县长
图片
他刚到宁夏时的反应
跟很多福建援宁干部一样
“来到宁夏的第一感受就是干燥
这里的气候比想象中的还要恶劣
早晨睡醒经常发现自己在流鼻血。”
福建省挂职隆德县副县长的
樊学双
算得上是剧中陈金山的原型
图片
樊学双生长在河南贫困农村
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
他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的机会
选择成为福建省第十批援宁工作队员
到宁夏“西海固”地区
隆德县挂职扶贫
与电视剧中
陈金山副县长搭建桥梁
帮助闽宁村
向福建输送劳动力不同
图片
樊学双挂职隆德县时
很多青壮年已经外出务工
村里大多是
照顾老人和小孩的留守妇女们
她们富余时间多
但是离不开家
樊学双便把生产车间
建到老百姓家门口
将工作岗位送上门
解决了留守妇女的问题
樊学双又把视线投向残障人士群体
辛宝同大学毕业后
不幸患病、下身瘫痪
祸不单行,他父亲也因车祸全身瘫痪
一家有两个重度残疾
全家一年就靠1000块钱的
土地流转金生活
辛宝同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图片
樊学双多方筹措资金
在隆德县建立了宁夏第一家
县级残疾人托养创业服务中心
吃住全部免费
辛宝同凭着自己的大学学历
成为中心电商平台管理员
当他把自己的第一个月工资——
2000元交给妈妈时
母子两人抱头痛哭……
图片
2018年底
樊学双两年挂职期满
他选择继续留在隆德
以福建省第十一批
援宁工作队队员的新身份
又一次开启了自己的新征程
“我用一年的时间
做了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有网友发弹幕评论《山海情》说
我所有的眼泪
都给了祖峰演的白校长!
图片
白校长本不用吃这样的苦
年轻的时候他去涌泉村支教
后来,因为舍不得那里的孩子
他选择留在这片荒漠上扎根
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孩子们!
而在现实生活中
20多年里,一批又一批
援宁支教的“白老师”
带着希望而来
2006年秋天
福州市十八中女教师李丹瞒着父母
报名赴隆德县第二中学支教
担任初中历史老师
图片
为了熟悉学生的成长环境
她常常走上几十里山路入户家访
隔三差五自掏腰包
为学生购置生活用品
在一年的支教岁月中
她只回过一次家
却入户家访35人次
和父亲一起先后资助6名贫困学生
还积极奔走筹措
为学校募捐2万多元
图片
她说:“我用一年的时间
做了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成为宁夏娃们的历史老师
告诉他们书本上的知识
和大山外的世界。”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
2008年1月
支教期满回到福建的李丹
被确诊患上了白血病
治疗期间,她依然牵挂资助的
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把剩余的医药费
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吧。”
这是李丹在病床上
留下的最后的话……
年仅27岁的李丹走了
但更多的“李丹”来了
24年来,1146名优秀教师
和267名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支教团的优秀学子
到宁夏中小学支教
山里的孩子从福建老师的身上
萌生了去看大海的心愿
援宁教师带来的
是比海更广阔的世界
……
一部《山海情》
不仅仅是一部
让我们落泪感动的电视剧
更是一场跨越2000公里
持续25年的山海之恋!
图片
1996年到今天
先后有11183名福建挂职干部
来到宁夏“西海固”
还有2000多名专家、院士、志愿者
前来支援教育、医疗、农业
而闽宁镇
正是这一段波澜壮阔的
历史的缩影和见证
20多年的时间
中国人硬生生在这块
空中不飞鸟、地上不长草戈壁滩上
建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金沙滩”
图片
今天的闽宁镇
如今的宁夏
正在告别昔日的“世界级贫困”
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已达到全国中等水平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从2015年年末的58.12万人
下降到2019年年底的1.88万人
贫困发生率由14.5%下降到0.47%
2020年,宁夏最后剩下的
1个贫困县(西吉县)
和1.88万贫困人口
如期脱贫退出!
一定有朋友想说
为什么没有介绍
我们最喜爱的马得福!
图片
其实,马得福的原型
就是《山海情》之中、就是宁夏黄土之上
无数可爱又可敬的基层干部
他们用自己的
青春与热血、奉献和牺牲
用无畏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
去挑战自然力量的极限
用了20多年时间
用了整整一代人的奋斗
带领着这片土地上的亲人们
走出了祖祖辈辈
无法摆脱的苦难生活
图片
2018年7月24日,闽宁镇原隆村村民海国宝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在原隆村的街道上。崔楠(摄影部)/中新社/视觉中国
从大海边的福建
到2000公里远的戈壁滩
久久为功,改天换地!
这是绝无仅有的
只能在中国发生的奇迹!
今天的中国
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这样的奇迹背后
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
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真挚厚重的为民情怀
这样的奇迹背后
更是一代代中华儿女
对美好生活的奋力拼搏、不懈追求!
图片
《山海情》落下了帷幕
而闽宁镇的故事还在继续
一段段情比金坚的“山海情”
一个个久久为功的奋斗故事
正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
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新奇迹!
来源:北洋之家、共青团中央
‍‍‍‍‍‍‍‍‍‍‍‍‍‍‍编辑/宝蓝
校对/庄小琪
校审/周伟亮
点亮“赞+在看”
为闽宁协作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