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新闻·人物|电力工人何涛的“飞翔”人生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文翰 通讯员 朱芳 摄影报道

电影《头文字D》里有这样一句台词脍炙人口:这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 就是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对于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无人机巡检技术员何涛来说,他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人。在11年里,他自费近20万元自制、改造无人机,更是将自己的兴趣用在工作上,通过给无人机加上喷火枪、红外线、紫外线等装置消除电力安全隐患,为守护万家灯火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日前,何涛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授予“国网工匠”称号,让我们来看一看他的故事……

▲操作无人机十余年的“国网工匠”何涛

热爱生活的“大灰机”

在讲述何涛的故事前,先向各位读者介绍一下“国网工匠”的分量,全国仅此10人,授予的都是电力系统中从事技术研发、创新的职工。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获得此荣誉的就是今天的男主角何涛。

事实上,在2019年1月,记者跟何涛已经有过一面之缘,身高1.7米左右的他长得黝黑、精瘦,当时的他留着小胡子、头顶还扎着酷酷的小辫子。没穿电力工人的制服时,他给人的感受就像是媒体里的摄影老师。当日采访时,在他和同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用无人机携带喷火器剿灭马蜂窝后,我们在午饭邻坐,加了微信,他有一个特别的网名:大灰机。

在此之后,我们并无联系,但时不时可以从朋友圈了解他的状况:跟同事们用无人机电力作业,制作无人机的零配件,带着儿子飞无人机等。在这个朋友圈充斥着工作内容或是各种精致生活的时代,许多人习惯于隐藏自己,但何涛的朋友圈让人感到真实,一种源于热爱的真实,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他的无人机。

因此,在知道他获此殊荣后,即便和他并不熟悉,也会为他感到高兴。毕竟这样的他,活成了许多人羡慕的样子。

▲何涛(左三)荣获“国网工匠”称号

修好洗衣机的初中生

今年40岁的何涛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从小在家门口就有一家电视、洗衣机修理店,在这里他度过了许多的童年时光,也与各种机械零件、电子原件结下了不解之缘。

和众多喜欢吃零食、玩玩具的小朋友不同,在何涛8岁时,他就开始攒零花钱,每周去邮局订阅航模杂志,购买各种扳手、起子等。

“那个时候很难买到整套的航模,我就把玩具车的马达拆下来,想自己做架飞机,但那个时候知识掌握和零件都不齐全,第一次做的飞机根本飞不起来……”何涛说,在他的记忆中,家乡的天空总是一片湛蓝,偶尔还会有飞机经过,就是在那个时候,他的内心埋下了一颗飞翔的心。

初中时,何涛的电气知识储备慢慢丰富了起来,他完成了不少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组装成功晶体管收音机,可以接收数个频道。家里洗衣机坏了,他花了3元钱购买电容修好,父亲奖励了15元,当时如果在外面修理,至少需要花费30元。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在电气方面表现出天赋的何涛,却差点和人民电业失之交臂。“我高考时成绩不理想,当时也不想读书,就在一家电机门市当了一年修理工,师傅文化水平不高,他会修理却说不出所以然,我掌握了很多实操的经验,但内心更想知道为什么,那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何涛说,而后他捡起书本,考上了四川理工学院的电气工程专业,直到毕业后年开始从事电力工作。

初试牛刀的无人机

2010年,在梦想沉积许久后,何涛的飞翔之梦再次起航。“一方面是工作后有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就是网上有很多教程,网购也很方便。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无人机的概念,玩的是遥控多旋翼飞行器,算是无人机的雏形。”何涛说,起初他对无人机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航拍上,随着掌握的知识逐渐积累,他先后花费了近20万元,购买车床、铣床、雕刻机、3D打印机以及各类电动工具,为的就是自制和改造无人机。

在此期间,何涛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之士,永川航模协会就是他和朋友王帅发起的,何涛担任会长。但无人机广泛运用电力行业中,还得从2015年说起。

“当时永川供电公司成立了无人机班组,我第一时间就向组织提出了申请,当时想的就是想把爱好和工作结合到一起。”何涛介绍,当时整个国网公司对于无人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都还处于摸索阶段,他能否胜任,其实心里也没底。

很快何涛和同事们迎来了工作中的第一次挑战,当时永川区来苏镇的一处220千伏线路遭遇雷击,对于类似情况,供电公司可以通过雷电定位系统,确认需要排除安全隐患的大致范围。但此类工作存在的问题就是随机性很强,以需要检查的绝缘子为例,其被电弧击损的痕迹可能并不明显,电力工人肉眼排查,受诸多客观原因影响,不能完全保证准确性。同时,许多铁塔设立的位置位于山上,逐一爬上铁塔检查,工作效率不高。

“当时我们就是通过无人机飞到铁塔上面进行拍摄,相当于电力工人不需要爬山、爬铁塔来确认存在故障、隐患再去作业。”无人机班电力工人晏新说,在过去一个成熟的班组排查类似故障,一天活动范围在10公里左右,而随着无人机的使用,活动范围可以增加至30公里,从效率上带来了极大的提升。

▲操作无人机,何涛(右)和同事晏新是一对好搭档

当然,无人机在电力行业的运用不止于此,有了好的开始,大家的思路也活泛起来……

▲无人机越发广泛地帮助电力工人作业

喷出火龙的无人机

“以前遇到塑料袋、风筝等缠绕输电线路,需要停电作业,并让工人登高摘除,费时费力还有安全隐患。”何涛介绍,经过大家一起开动脑筋,在2016年,其团队自主研发的,也是重庆市内第一架喷火清障无人机问世,被称为“四旋翼喷火清障无人机”。这款新研制的喷火清障无人机,对于普通的塑料袋、马蜂窝等附着物,只要十几秒就能清理完毕。在试验期间,何涛一时不慎,他的左手腕主静脉、右手腕肌腱都被螺旋桨挂断,期间还修养了一个多月。面对家人的担心、反对,他还反复认错、做保证,才终于得到了家里的理解、支持。

▲无人家加设喷火装置后,被用于清理线路上的马蜂窝、塑料袋、风筝等

四旋翼喷火清障无人机的成功运用,极大地鼓舞了何涛。很快,其团队研发的第二代六旋翼喷火无人机又试飞成功,机体载重量较初代实现翻番,续航时间增加25%。2019年,搭载矢量喷嘴的第四代六旋翼喷火无人机投入运用。

近年来,何涛团队还将红外线、紫外线等装置结合在无人机上,辅助电力安全隐患的排查、消除工作。永川供电公司的无人机班组也从最初的2人发展到16人,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革新、改进,电力工人登塔和需要巡视人数大幅下降,让输电线路巡检工作效率提升了5倍。

▲何涛(右四)和同事们在无人机运用上越发得心应手

“现在让我特别开心的是,儿子对无人机也很感兴趣,他已经可以独自操作了,还说长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样成为‘机长’。”何涛说,获得“国网工匠”是对他职业生涯的肯定,在未来,他希望有更多无人机飞翔在铁塔周围,让我们的电网更加坚强、给力,他也愿成为这样的光明守护者,一直飞下去……

▲何涛和儿子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