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即将实施,武汉部分中小学这样把握惩戒尺度

极目新闻1月26日讯(记者国倩 张裕 向一帆 狄鑫 实习生 曾欣 连贺飞 文宁静)教师能不能惩戒学生?惩戒权的边界是什么?教师如何把握尺度?1月26日,武汉市武昌区新河街小学举办了一场讨论活动,老师们围绕“教育惩戒”各抒己见。极目新闻记者发现,期末总结阶段,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成为武汉不少学校讨论的热点话题。记者也打探到部分学校探索教育惩戒的新方式。

学校通报违纪情况,家长决定惩戒手段

今日,新河街学校校长祝正洲分享了该校的经验:学校先请家长拟定针对各类学生违纪情况的惩戒措施。若以后学生再违反纪律,学校将会把违纪情况通知家长,由家长来选择惩戒办法。

新河街小学活动

祝正洲说:“我们将常见学生可能的违纪情况做成了表格,然后发给家长们,再由家长们制定惩戒手段,家长制定了一些条款,例如罚站10分钟等措施。有些不合适的,我们也没有采用。”

学生齐齐(化名)多次课堂讲话,班主任屡次教育后,将该情况通知家长,家长最后选择了罚站10分钟。该班主任说:“家长们在制定惩戒措施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承受能力,有家长们在选择惩戒条款,既可以让家长知道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也让家长了解老师的教育过程。”

《规则》出台后,学校这一做法有何变化?对此祝正洲表示:“由家长制定选择惩戒措施的办法,学校早些年就在采用。目前学校在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将按照规则来执行。规则里没有涉及到的,学校将按程序制定校内实施办法。”

学生自选受罚方式,实行“民主式惩罚”

在部分中小学,不少老师们也正将传统的教育惩戒方法赋予新的形式。如江岸区鄱阳街小学语文老师徐启秀,便通过“体验式”惩戒教会学生换位思考。她说,一次语文课上,班上有位同学在课堂上讲话,她便邀请这位同学到讲台上和她一起站着上课。

“站在讲台上,我才体会到老师上课的辛苦,以及上课时下面有人讲话的感受。”一下课,这名同学就和伙伴们分享着“体验”。之后,这个故事也就成为班级愉快的话题——谁在课上不该讲话的时候窃窃私语了,一定会被同学们用掌声邀请上讲台和老师“同台上课一会儿”。

“很多时候,学生在校期间实际所犯的例如抄作业、讲话等小错,并不是严重的错误。因此在处理时也应注重‘小惩大戒’的效果。”武汉六中上智中学陈可老师说,她曾经尝试在班上实行“民主式惩罚”,即让学生自行选择惩戒方式。陈可回忆,曾经有个学生公然对老师出言不逊。了解情况后,作为班主任的陈可并没有硬下惩罚的指令,而是问即将接受惩罚的学生,想选择哪一种惩罚方式。“最终学生除了检讨道歉外,自己还选择了帮全班做卫生作为致歉的方式,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谅解。”

除了让学生在惩戒中思考、反省。也有老师尝试提前为同学们打好“预防针”。如在汉阳区玫瑰园小学五(2)班,每逢考试前,数学老师卢若都会组织同学们举行一场“吹牛大会”鼓励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届时班上每一位同学都会走上讲台,说出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行为规范目标,如果没有达到自己“吹牛”的标准,学生就要为班上同学购买小零食。

卢若介绍,购买小零食的标准的范围设定为人均不超过1元,不低于5毛的标准,“这样既不会为学生和家长增添经济负担,也保证孩子们购买零食的质量。”卢若说,最初学生们上讲台“吹牛”大多有点胆怯,目标也不敢定得过高。推行了几次后,大家纷纷都把目标定在98至100分之间,成绩进步10分和20分的同学都很多,效果不错。“让孩子们自己制定目标,既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学生也不会对惩罚有想法。”

惩戒的出发点是“爱”,帮学生树立规则意识

教育部发文规范教育惩戒行为,一时间引起很多人的热议。记者采访了解到,多数家长十分赞成适当惩戒,“玉不琢不成器,孩子犯了错不惩戒,以后也许会犯更大的错误。”多名家长提到,《规则》中提到的点名批评、面壁反省、增加运动量等方式家长们是可以接受的。“但老师要注意不能辱骂、歧视、变相体罚,伤害孩子的尊严。”

教育部通知截图

“今日倡导的适度的惩罚和传统的体罚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高级教师彭军认为,教育需要适当的惩罚。如孩子天生健忘,这个特点让孩子快乐,同时也让孩子不长记性。通过惩戒,适度放大痛感,有助于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形成理性思考,今后少走弯路。

彭军说,要想让该政策制度化,首先家长、教师、学校之间要达成高度默契,形成一致的认识。“其次,谁来裁定惩戒的类型,把握惩戒的合理分寸,是教师还是家委会?在家校融合力度越来越大的今天,可以讨论。第三,如何让惩戒具有仪式感,让惩戒发挥正面作用,这也是需要研究的。我们不是为了惩戒而惩戒,惩戒的出发点是‘爱’,帮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让好的改变发生在学生身上。”

武汉市硚口区东方红CBD小学的班主任陈红娟老师表示,日常教育教学中,只有赏罚分明才能让一个班级的风气正,才能让学生明确行为的边界和底线在哪里。“在小学,越是低年级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越高,但孩子越小内心可能越脆弱,需要考虑他们的理解和承受能力。”

程红娟强调,有一些孩子从缺乏批评的家庭环境中走出来,这时教师需要摸清孩子的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批评,并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和配合。“但无论如何,赏罚分明的教育原则还是要坚持的。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只要班风很正,孩子们身在其中都会变得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