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浸润的“博士村” |夜读往事FM·村落里的红色故事

图片
作者 | 刘芳
双峰县政协委员、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长来村,位于双峰县梓门桥镇。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长来村已走出博士生10名,研究生55人,本科生226人,成了远近闻名的“博士村”和“书香村”。
就是在这个小村庄,21名地下党员与人民群众鱼水相融的革命故事代代相传。
长来村部党史陈列馆所在的地方,以前叫“铺子屋”,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南来北往的交通要地,1924年毛主席到嘉谟镇(今娄星区蛇形山镇)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与同行的省立一师同窗途经长来,还在“铺子屋”喝过茶、歇过脚。
1927年至1949年,长来一带是原湘乡地下党组织和地下武装斗争的发祥地,当时的长来村,有21名地下党员。王俊恒、王振学在这里领导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刘资生、王立全在这里号召群众英勇投身抗日队伍;还有高文华、周里两任书记带领湖南省委隐蔽在这一带指导全省进行武装抗日斗争。
1949年7月的一天,时任区工委副书记兼游击队长的彭宜夫来到长来村,准备去联络游击队员,却突遭数十个国民党官兵追捕。坐在门前打草鞋的邹茂秀老人见状急中生智,当即认彭宜夫为儿子,并迅速找来一担水桶、一双钉鞋和一个烂棕斗笠,对着他破口大骂:“你咯个懒东西,水缸子见底了,你还不快去挑水!”心领神会的彭宜夫赶紧挑起水桶走向池塘,得以安全脱险。
50年后,彭宜夫找到了邹大爷的遗属和坟墓。1999年3月20日上午,大雨滂沱,72岁的彭宜夫来到邹大爷的坟前跪拜谢恩。
这些红色革命故事都记载在长来村的党史陈列馆里,也流淌在长来村村民的心里。父母跟子女讲,哥哥跟老弟讲,红色精神代代传承。在这种红色家风的浸润下,长来村村民精神风貌奋发向上,年轻后生奋发图强,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通过高考走出了山村,融入了大都市,而后又反哺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
几十年过去,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打烙在长来这方土地的红色基因,融于心、融于行,薪火相传,永放光芒。
- END -
文史博览·力量湖南融媒体
出品
监制 | 杨天兵
统筹 | 黄琪晨
执行 | 仇婷
设计 | 高杉
转载注明:“力量湖南”(lilianghunan)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