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州博物馆的这些“牛”宝贝真“牛”

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临近。记者了解到,扬州博物馆正在策划新年生肖展,让我们一起找找藏在博物馆里的“牛”宝贝吧!

通体鎏金的汉代铜牛带饰

在扬州博物馆内,有一件汉代鎏金铜牛带饰,“其背部有两个环,据此可以推测这是一件带饰,可能是腰带的装饰。”扬州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庄志军介绍,这件鎏金铜牛饰是数十年前甘泉六星大队挖鱼池时发现的,牛呈跪卧状,通体鎏金,金属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做工精致。

在唐代牛车相当于“豪车”

扬州博物馆馆藏唐代白釉褐彩轿车也是一件一级文物,这是以牛车为主体的白瓷雕塑,高11.5厘米、底座长9.1厘米、宽8厘米。牛驾二轮舆车,车内端坐一高髻簪花的贵妇,前方左侧站立手扶牛角的驭者、右侧为一骑马佩箭的侍官,车后有两扶辕侍从,轮侧各有一只小犬。这件作品造型复杂,做工精致,堆塑的人物、动物造型生动,十分可爱,反映出唐代制瓷的高超水准,刻画了贵族妇人出行的场景。

马车比较常见,那牛车又有何寓意呢?其实,在春秋时期,便有“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孔子坐牛车周游列国”的故事。东汉末年以后,高级牛车开始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乘坐牛车出行蔚成风气,逐渐成为官员、贵族乃至皇帝的主要代步工具。唐代在《舆服志》中记载,四品以上的命官和受到朝廷封赏的命妇才能乘坐相应地位的牛车,牛车相当于“豪车”,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庄志军介绍,扬州博物馆馆还藏有一件唐代牛形埙,其高仅有5.2厘米,牛体十分肥硕,四足短小,看起来非常可爱,推测是唐代的玩具。

越来越“接地气”的牛

“唐宋时期,墓葬里常用十二生肖作为厌胜之物,扬州宋墓里面就曾出现过铁牛。”庄志军介绍,扬州博物馆馆藏有两件铁牛,目前已有锈蚀,但仍能分辨出其形状,“传说铁牛可以镇水,墓葬中出现铁牛,兴许也是与其镇压作用有关。”

唐宋以后,牛的作用与日常生活更为接近,书画中也常出现牧童与牛的形象。在扬州博物馆馆藏书画中,有一件杨良的《牧牛图》,为二级文物,画面中,柳条飘飘,牧童穿着清凉趴在牛背上,牛则抬头望天,此画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刻画得十分生动。记者了解到,对于牧童对牛的组合,还有一种解释:“牧童”表示“人”,“牛”代表“心性”,放在一起,譬喻“修心”。

扬博馆藏的一件明白釉牛形水滴是将古人的生活情趣展现无疑,这件水滴的造型是水牛,两只牛角弯曲向上,虽然没有更多的细节刻画,但简洁大方富有文人情趣。这是一种传统文房器物,用于贮存砚水供磨墨。

馆藏的一件清素胎牛更是堪称扬博“颜值最高”的“大眼萌牛”,其整体造型流畅生动,细节刻画也十分完整,尤其是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十分传神。

记者 林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