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闽侯南充一条路,一个跨世纪的心愿

[新闻页-台海网]
台海网1月27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 大山深处,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蜿蜒缠绕着,在葱郁的松树林、杉树林间,若隐若现,通向远方。今年80岁的村民陈尔枝站在村头,感慨万千地说:“1975年开始,我就想我们村能通上公路,如今,村子有3条水泥路,村子不再是道路的终点,而是‘中’点了。”
图片
公路沿着山势蜿蜒在青山农舍间
作为福州市闽侯县最北、经济最落后乡镇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廷坪乡溪坪村南充自然村距离福州市区一百多公里。修路,是这个村庄三百多位村民共同的心愿。
记者从闽侯县政府获悉,近年来,该县持续对农村路网进行优化升级,2020年,全县新建农村公路138公里。如今,这一条条新公路,不仅仅是村民们的致富路,更是一根根风筝线,维系着外出村民对家乡的念想与乡愁。
1986年,村民赴闽北打工8年,自筹资金修成第一条公路。
回忆此前的交通,村民陈尔枝说,上世纪80年代前,村里与外界连接的就是两条土路,一条连接乡里,4公里左右,要过两次河、翻越几座山,村民去乡里卖粮食,一天最多两个来回;另一条路是沿着灌溉水渠边的埂子,通往该村所属的行政村溪坪村。
“要改变村庄面貌,就要先解决交通,但我们村里穷,没有资金。”陈尔枝说,上世纪70年代,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廷坪乡政府召集有条件的村庄进行劳务输出,他就带着八九十名青壮村民赴南平建阳的花木场打工,种树、伐木,“从1975年到1984年,我们筹集了5万元,1985年下半年,我们村里的第一条公路开工了,当时没有机械,就是靠锄头、铁锹,一点点在山体上刨出一条土路。”
1986年,历时近两年,这条土路贯通了,虽然只能走拖拉机,但将南充村与溪坪村串联了起来。而因接入这条路,也让相邻的另一个自然村与行政村通了公路。
2013年,政府出资160多万,村里第一条水泥路建成通车。
上世纪90年代后,村民外出务工变得频繁,生活逐渐富裕,不少人在县城、省城安了家,也购置了小车,但原有的土路遇雨天就泥泞不堪,小车无法通行。交通,再次成为影响村庄与外界的障碍。陈尔枝再次萌生一个想法:村里要通水泥路。1994年,他牵头要修一条路,让村庄与乡里直接相连,但挖了几公里,因各种原因无疾而终。
图片
良好的路况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2012年,廷坪乡政府出资160多万元,修通了一条长近4公里的水泥路,2013年建成通车。自此,南充村结束了数百年没有水泥路的历史。
2019年,村民与政府合力,小村子公路形成串联。
水泥路的贯通,让整个村庄沸腾了,已退休、在县城安新家的陈尔枝频繁地往返于县城与老家。他有个更大的想法,如今村民们多在县城、省城或外省发展,原有两条道路与县城距离太远了,加上道路到了村里就是终点了,村庄成为路网的末端,他要再修一条水泥路。
2013年末,已经72岁的陈尔枝返回老家,一呆就是几个月,每天他都拿着木棍,钻进山林,寻找新公路的最佳路线,之后他开始跑审批、找设计、筹资金等。2017年,他拿出自己将近20万元的积蓄,找来机械,挖出3.8公里长的路坯。而后政府接手,终于在2019年末,这条新路贯通,并且将该村的第一条公路也串联、硬化。
图片
通往南充村的道路,路面平整,护栏标牌等设施齐备
如今,这条全长6公里的道路,拥有崭新的水泥路面、完善的道路防护措施,让南充自然村与周围四个行政村路网连接,与福州的距离缩短了6.5公里,还避开了旧有道路的多雾区域。
2020年,交通条件改善了,外出村民回村建设新农村。
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村民们与家乡联系更紧密了,早在第一条水泥路通车后,结合政府补贴,村民们集资在村里建起了一栋大楼,在外地安新家的村民们也纷纷返村。在2020年9月,村民还自发筹资对村里的宗祠进行修缮。
陈尔枝说,如今他已经80岁了,能看到家乡的这种变化,心里真的非常高兴,而村庄能有如今的巨变,要感谢党、感谢国家。
闽侯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闽侯县持续对交通路网进行优化升级,在2020年,新建农村公路138公里,加快推进闽侯二桥、112县道铁岭至关中段提级改造项目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成投用省委党校配套路网、光明互通下匝道拓宽工程等项目7个,打通竹岐新区5号路、白沙镇京台高速出口至115县道公路工程等多条“断头路”。(来源: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