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示范户是这样“炼”成的

熟记垃圾分类口诀 投放垃圾前想两秒

垃圾分类示范户是这样“炼”成的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马妍

胡亚芝是水泉村有名的垃圾分类达人,他们家也是全村垃圾分类示范户,农户的垃圾该如何分类她早已熟记在心。

“破损的行李箱属于织物类可回收物,还是橡胶类其他垃圾?”1月23日一大早,胡亚芝的邻居韩女士就通过微信向她请教。

回复完韩女士的微信,邻居张女士又发来一条微信:“废旧的雨伞该拆开回收吗?热水瓶胆算可回收物还是属于有毒有害物品类?”

“垃圾一般分为四类就可以了,其实很多时候一件废旧物品却能分出好几类垃圾,比如废旧的暖水瓶,外皮多是可回收垃圾,而内胆因为含汞属于有害垃圾。大多数时候人们认为暖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其实这种常规认识是错误的。”胡亚芝对记者说,她之所以能将各类垃圾区分开,最好的窍门就是扔垃圾前“想两秒”。

“很多人在扔垃圾时多是随手一扔,就是这一随手使垃圾分错的情况占去了很大比例。其实仅仅将家里的可回收垃圾再进行细分都是有很多学问的呢。”胡亚芝说。

记者注意到,在胡亚芝家的一个角落里有两个密封的大桶,里面装的都是有毒有害类物品。“主要是农药袋、农药瓶等。农村跟城市不一样,种植农作物时会使用农药化肥,它们的包装物多是有毒的,处理时要格外小心,就算扔到路边的有害垃圾桶里我也觉得不保险,所以我一般都将有害垃圾封存积攒后统一送到垃圾转运站。”胡亚芝说。

“绿厨厨,灰其其,红危危,蓝宝宝。可回收丢蓝色,有害垃圾丢红色,厨余垃圾是绿色,其他垃圾用灰色。”胡亚芝说,能清楚地将垃圾区分开,熟记在心的垃圾分类口诀功不可没。

水泉村第一书记王博告诉记者:“水泉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已经6个月了,通过前期的统计及后期管理上的跟踪,村里会定期评选出垃圾分类示范户,为他们发放米、面等生活物资以示鼓励。以前村里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在1.5吨左右,开展垃圾分类后,垃圾减少了5%到10%。现在村里像胡亚芝一样的示范户越来越多,村民认真对待垃圾分类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这对全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