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的节奏!《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又3个整版专题报道龙岩!

闽西老区苏区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大力弘扬古田会议和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传承“听党话、跟党走”红色基因,

讲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龙岩故事!

自上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客户端

频频直播报道龙岩后

昨日,《人民日报》推出重磅报道

(要闻版第4版和第5、6两个整版)

龙岩“圈粉”全国!

中央其他主流媒体

《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

也纷纷推出整版专题报道!

让龙岩再次刷屏!

一起来看下!

光明日报(第6版整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版

▼▼▼▼

古田会议

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社下山西麓,一座飞檐翘角、白墙青瓦的古建筑坐东朝西、庄重古朴。参天古木掩映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格外耀眼。这里便是闻名遐迩的古田会议旧址。90多年前,这里燃起一簇驱逐暗夜的篝火,照亮了一支军队扭转命运的拐点。

绝雨后复斜阳 谁持彩练当空舞

走进古田会议纪念馆,闽西苏区地图、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的雕塑、写着红军“六项注意”的包袱布、刻在石头上的红军留款信等,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1929年1月14日,为打破湘赣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三次“会剿”,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在毛泽东和朱德的率领下,冒着风雪撤离井冈山,以期出击赣南,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同时牵制敌人对井冈山的大举进犯,进而粉碎“会剿”。

红四军挥师闽西,开启新的征程。至年底,成功地在赣南闽西地区开创了一片新的革命根据地。

然而,随着根据地和队伍的不断发展,红军队伍成分日益复杂。很多被俘的国民党士兵参加红军后,把国民党军队的一些不良习气带到红军中来。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流寇思想、个人主义及形式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在红四军建立党的领导、实现政治建军和提高战斗力。

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从福建长汀到达福建连城新泉。针对红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红四军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正规军政整训。毛泽东领导的政治整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开展调查会、思想政治教育运动、组织纪律教育。新泉整训是红四军首次大规模、规范化的全军集训,成为我军政治整训制度化、规范化的首创。

在新泉整训中,红四军广大官兵通过深入学习和讨论,深刻汲取了此前由于前委领导削弱导致军事行动受影响等教训,对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曾汉辉对记者说,新泉整训是人民军队建设历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大大增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使红军广大官兵明确红军存在的意义、性质和作用,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加强了组织纪律性,为随后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绝境铸宝剑 战地黄花分外香

古田会议会址原是廖氏宗祠,初建于1848年,又称万源祠,红军进驻后改为曙光小学。踏进四合院青石大门,进入宽敞的用鹅卵石铺路的前院,再进入一道红色木门,就是古田会议会场旧址。六排学生桌椅陈旧而整洁,会场中心圆柱张贴着纸质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反对机会主义”“反对盲动主义”“反对逃跑主义”等标语。上面架着一块黑板,黑板上方中央排列着马克思和列宁像,会址的三合地有好几处斑斑黑迹,听说这是会议期间因天气寒冷代表们烤火取暖所留下的痕迹。

曾汉辉介绍:“当时,120多位代表挤满了大厅,其他人只能席地坐在天井的地上。大家讨论热烈,全然忘了天气寒冷。因为过于专注,用于取暖的火炉熏黑了地板,大家也浑然不知。”

我们的思绪一下子回到1929年那个冬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就在这个小四合院召开。正是在这团炭火旁,代表们聆听了毛泽东阐述建党、建军思想,会议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党指挥枪”的中国共产党建军纲领,《决议》被称为“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军魂融入血脉,军旗跟着党旗走,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跃上了历史舞台,从苦难走向辉煌。

古田会议召开后的第七天,毛泽东在离古田会议会址不远的协成店写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坚信中国革命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正确的思想一经群众掌握,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甚至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人员还是那些人员,武器还是那些武器,一支军队却脱胎换骨了。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这支新型人民军队从古田出发,一路西进,北上,东征,南下,“风卷红旗过大关”,不断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打出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新古田会议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历史中走来,在时代里发展,红色基因一直在延续。”红军烈士后代钟鸣对记者说。每每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他总是希望满怀。

古田会议因战而起、为战而开,为的是红军打胜仗、革命得胜利。新时代、新使命,人民军队踏上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新征程。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这里领导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这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被称为“新古田会议”,与1929年的“古田会议”前后呼应。

如果说古田会议要解决的是一支迷茫的军队“朝哪走”,那么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要解决的,则是处于历史关头的人民军队怎样“再出发”——牢固立起“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着力抓好“五个方面重点工作”,鲜明提出“军队好干部五条标准”和大力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

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后,随着整风整训的深入,新的时代百舸争流,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聚力备战打仗,国防和军队建设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一路栉风沐雨,一路开新图强,一路砥砺奋进。

古田军号永远嘹亮。如今,三军将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开启了强军兴军新的伟大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

伴随一生的约定

【知识分子入党故事】

”什么是信仰?我的信仰是什么?”在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贾凯的课堂上,总会发出这样的提问。更多的是,他要告诉学生,包括自己在内的共产党员的信仰。

“古田会议有个伟大的历史贡献,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实践相结合,在有关党的建设的三个重大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中共创建史和早期历史的贾凯说,“厦门大学有着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光荣历史和传统,一直高度重视对古田会议内容和精神的研究与传播。”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作为一名党员,只要一站上讲台,贾凯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份发自内心的自豪,决定了他现在从事的事业以及未来要走的路。

2006年9月,步入大学的他,通过专业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有了理性认识后,毫不犹豫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08年11月16日是我永生难忘的一天。那一天,我花费了二十多分钟,一字一句读完《入党志愿书》,因为过于紧张,读的过程中声音始终发颤。”贾凯回忆着。那天,党支部书记、入党介绍人带领新入党的同志一起宣誓的时候,他的脑海中浮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烈士为革命和进步事业不断奋斗的场景,倍感重任在肩。《入党志愿书》上有贾凯的签名和手印,支部大会上有贾凯的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被贾凯认定为伴随一生的约定。

入党至今十二载,也是贾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十二年。苏维埃运动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形成的重要阶段,由于闽西苏区是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他授课时往往会重点讲述这一段,特别是从长历史时段进行分析。在讲到这段历史的时候,贾凯常常以古田会议为例。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改造旧军队,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何还是失败了?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几次武装起义为什么不太成功?自此之后,革命根据地又为什么会发展壮大?其间发生了什么转变?贾凯一连串的发问,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与深思。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性转变,并通过古田会议前后苏区范围、红军指战员数量等方面的对比,贾凯以这样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古田会议的影响。而在之后关于红军长征等部分内容的授课中,贾凯也会着重谈到古田会议所确立的原则是党、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法宝,其中毛泽东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这样的讲授,同学们往往会对中国革命的特质、法宝有了整体性、宏观性认识,史与论也由此贯通。

十二年来,贾凯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认识,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推进愈发深刻。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为贾凯的学习、就业和工作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古田接过红旗,我感受到了思想的力量”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长庆

2019年7月24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个特别的日子。那天,在龙岩古田,作为代表的我从校党委老师手中接过了一面鲜红的旗帜,开启了我们厦门大学首期“扬才计划”学生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的学习之路。

这对我来说,是一次特别的思想之旅。90多年来,古田会议决议如思想火炬,不断照耀着我们党砥砺前行、发展壮大,指引着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古田会议旧址是一个令我终身难忘的地方。它给了我灵感,让我学生生涯参与的多个作品中第一个能够“落地”、施工。作为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的我,在三位学院老师的引领下,全程参与古田山庄二期的设计。我负责三维建模,包括效果图的绘制,其风格自然要与古田会议旧址相匹配。

接到这么重要的任务,到古田会议旧址考察学习肯定是少不了的。在古田会议旧址,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符号,在这座四合院的窗上有个“福”字,而这个福字中同时包含了古田字样,寓意着“福在古田,古田有福”。于是我们把古田当地民居的传统符号,应用到了方案设计中。

也就是在那次学习中,我对古田会议这段历史有了整体的把握和了解。从党的成长之路,我看到了思想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我前行的路。希望能够呈现出“从胜利走向胜利”“成功从这里出发”的意向也越来越清晰。在设计方案中,我做了一个沟通南北的桥,呼应当时的红军桥,这个桥还可以作为展廊,展示那段历史和文化。

因为深知这段历史,得知红军当时的困难,我在反复打磨方案的时候做了调整。比如屋顶的设计,开始是准备用更现代的钢构架,后来改成了铺瓦。这与古田会议旧址风格更接近,而且大大节约了成本。

等到这个“作品”完美落地了,我还要去走走看看,再去重温古田会议精神。古田会议是我党的发展史上很重要的一笔——成功从古田开始,而我感觉我的人生也从这里踏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红军九大

党史链接:

1929年12月28至30日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克服由于红四军的组织成分和艰苦战斗环境而出现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会议由陈毅主持,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朱德作了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

大会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总结了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大会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决议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任务,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强调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军队的原则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决议还阐明了关于红军的政治工作,红军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和党的组织的任务,对敌军采取正确的政策等问题。

大会改选了红四军前委,选举毛泽东为新的前委书记。这次大会总结了党在建军方面的经验教训,划清了无产阶级军队和一切旧军队的界限,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红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

来~跟着小编再一块儿去看看《经济日报》专版

▼▼▼▼

《经济日报》“特别报道”专版6——

古田铸军魂

星火耀神州

站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的古田会议旧址群前,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辽阔田地,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青山。青瓦白墙的万源祠在青山映衬下庄严、古朴,万源祠背后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大字熠熠生辉。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记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古田会议革命圣地,重温我党我军光荣历史,感受中国共产党引领历史发展潮流的峥嵘岁月。

再担重任

“杨先生,杨先生,你快出来……”1929年11月24日上午,一条行驶在苏家坡村黄潭河面的小船上传来一声声急切的呼唤。

“不要叫他杨先生了,要叫他毛委员!”时任福建省委巡视员的谢汉秋对激动万分的时任闽西团特委书记曾志说道。

原来,毛泽东离开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后,在中共闽西特委的安排下,化名“杨先生”转移到中共闽西特委机关驻扎地(今苏家坡村树槐堂)协助指导地方工作。因白天来特委机关办事的人多,孩子上课又吵,喜欢思考和写作的毛泽东就搬到距离树槐堂不远的一处山洞内办公,受条件限制,当时需要乘船、攀爬才能到达这个洞里。

听到阵阵呼唤声,身患疟疾的毛泽东从洞内慢慢走出来。曾志看见毛泽东后更加激动地叫着:“杨先生,杨先生……”

“不要叫他杨先生,要叫他毛委员!毛书记!”谢汉秋再一次打断曾志的话。毛泽东见到他们十分高兴,在洞口接过由谢汉秋带来的中央“九月来信”,以及朱德、陈毅请他回前委主持工作的信件。

苏家坡村村民雷贯兴告诉记者,据《曾志回忆录》记载,毛泽东正是在苏家坡村圳背岩洞前接到重新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信息,重新承担起新的重大使命。

1929年12月初,为贯彻中央“九月来信”精神,统一全军思想,红四军移驻龙岩市连城县新泉镇进行政治、军事整训,史称“新泉整训”。针对红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毛泽东、朱德、陈毅在新泉领导红四军进行了为期10天的军政整训。

期间,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各类座谈会,要求全军上下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和军队,大刀阔斧整肃部队思想纪律,着重从思想深处肃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并对其产生的根源及危害进行了系统阐述,使红四军战士们逐步统一了思想认识,为召开古田会议做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

“新泉整训既是为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作准备的一次集训,也是红四军首次大规模、规范化的全军集训,对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具有深远意义。”红古田融媒体中心主任许兆山说。

统一思想

1929年12月中旬,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进驻古田。“毛泽东就在古田镇八甲村松荫堂内筹备古田会议。白天,参加各种座谈会、调查会;晚上,整理笔记材料,起草决议草案。”许兆山向记者讲述了毛泽东在古田期间秉烛达旦的岁月。

据《上杭文史资料》记载,在古田会议之前,毛泽东在前委驻所的空地上就为同志们投射了一颗“信号弹”。他表示,红军是新型的人民军队,不同于国民党以及各派军阀的旧式军队,他特别指出之前的招兵买马、招降纳叛都是不对的。同时还表示,非无产阶级意识是要不得的,是一种“腐蚀剂”,它对红军会起腐蚀破坏作用,并要求同志们开展讨论,认真排除这个有害的东西,维护人民军队的纯洁、健康。

走进古田会议会址万源祠大堂,左侧是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的主席台,会场中间有四根红漆木柱,上面分别张贴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反对冒险主义”“反对机会主义”“反对盲动主义”等标语。1929年12月28日,古田会议在这里召开。当天,120余人济济一堂,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确立了“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人民军队建设基本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

党指挥枪——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和制度的形象表述,更成为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古田会议是新型人民军队建立的重要开端,如何建立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革命军队在古田会议中得到了重要答案。

“古田会议的核心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曾汉辉说,这次重要会议解决了两大历史性课题,即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纠正了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8种错误思想;铸就了党建之魂、军魂、民主制度之魂、个人理想信念之魂;奠定了群众路线、实事求是两个基础;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加强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建设的成功道路。

揭示规律

他断言: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问已经不远了。

可以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揭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它一扫质疑革命的阴霾,打破了当时党内、军内对革命前途悲观和迷茫的情绪,坚定了党领导广大军民为理想信念继续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在信中,毛泽东深刻分析了悲观主义思想的由来与危害,提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这标志着我们党已经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十月革命模式、具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

古田会议闭幕之时,正值新年来临之际。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红四军也重新焕发了战斗活力,开启了“风卷红旗过大关”的辉煌征程。

“古田会议结束后,第一纵队先行转向江西,带领第二纵队殿后的毛泽东从古田镇八甲村松荫堂移驻到距离万源祠仅1公里的赖坊村协成店,在这里,毛泽东以回复林彪来信的方式,写下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的悲观思想,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许兆山说。

在古田会议前,红四军内部的争论已经影响到部队战斗力。在敌人的次次围剿下,接二连三的失败让林彪郁郁寡欢。1930年元旦,他给毛泽东写信,讲述了自己对中国革命前途的看法,并表示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

毛泽东重新担任前委书记后,十分重视党内、军内弥漫的悲观情绪,而林彪的元旦来信,正好给他提供了一个阐明对中国革命和红军前途看法的好机会。

回信中,毛泽东恰到好处地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形容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革命的力量虽然小,但它的发展是很快的。

古田会议

永放光芒

古田会议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不断显现。在党的建设史上,古田会议成功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面临的新课题,从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对党的建设作了明确的具体的论述和规定;在军队建设史上,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新型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时至今日,“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民主集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一系列古田会议精神的内涵在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发展进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成为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古田会议精神,对于保持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党和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依然要发扬古田会议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永远跟党走;把军魂培养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强化听党指挥的政治自觉;恪守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党性原则在全党牢固树立起来,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维护党的威信。

《经济日报》“特别报道”专版7——

如豆光焰

映满天

《浪花》见证闽西革命历史

“这份报纸是1985年7月在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双洋镇(原宁洋县城)土地庙的内墙上发现的。根据当时的条件,为保存《浪花》报(创刊号)的原始样报,古田会议纪念馆派出工作人员,把切割下来的重达200多公斤的军报文物运回古田会议纪念馆,用特制的玻璃罩罩起来。”在古田会议纪念馆,讲解员廖丽芸指着一张经受了战火和岁月洗礼,已经斑驳不堪的报纸介绍道。

记者看到,这份《浪花》(创刊号)和土墙紧紧粘在一起,破损严重,创刊词中依稀能看到“效力于它的主人——被压迫阶级”等字样。

1929年1月,为了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近4000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在当地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的紧密配合下,红军经过了半年的艰苦转战,消灭了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等部,成功开辟了以龙岩、永定、上杭三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

为了配合红四军的武装斗争,全面实现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在“闽西六县的游击计划”,广泛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扩大政治影响,红四军政治部决定利用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印刷机器创办军报《浪花》。

“1929年7月27日,红四军的第一份军报《浪花》(创刊号)(第一期)在闽西正式出版,为黑色单面铅印,四开二版,创刊号设有‘发刊词’‘特讯’‘短评’等栏目。这份报纸文字通俗易懂,作为当时红四军重要的宣传工具,很好地配合了红四军的武装斗争,为红四军争取广大群众、创建和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廖丽芸说。

《浪花》(创刊号)开宗明义地指出,其使命是要“效力于它的主人——被压迫阶级”,以简洁的文字揭露包藏祸心的反动统治者的罪恶行径,发扬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屈服一切傍虎施威的丑类”“唤起被压迫阶级和弱者去踏死那些为非作歹的败类——国民党反动派”。

廖丽芸表示:“这就是中国人民军队的第一张军报,为研究红军的历史、红军的宣传工作以及我党早期的土地革命政策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佐证,在党的新闻报刊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来源:龙岩市全媒体中心、闽西日报新媒体中心

网编:吴清兰 罗丽婷 吴秋静

审核:叶先锋

监制:李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