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都记得你们善良的面孔”——珠晖区推动“两化”救助新模式

社工带着陈满生前往附近的旅游景点,晒晒太阳,赏赏花。

珠晖区着力推行“颐康怡养”服务项目,内设休闲娱乐项目。

“颐康怡养”服务项目为特困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

红网时刻衡阳1月27日讯(记者 谭倩 通讯员 唐兰荣)在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街道金松村,社工舒菲菲和两个小伙伴一起,上门为村民陈满生解决求助问题,一个小时前她接到陈满生妻子刘仕秀的电话,希望她们上门满足其丈夫一个“愿望”。

这次打电话求助,是因为陈满生希望趁着太阳天,能够出去走走。陈满生摔伤胯骨行动不便,出行一直靠轮椅。舒菲菲和小伙伴们每月都会上门看望陈满生一次,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天,舒菲菲和小伙伴们就将陈满生抱上自己的汽车,并带着轮椅,前往附近的旅游景点,晒晒太阳,赏赏花。

“陈满生年轻时就喜欢散步和郊游,如今虽然出行不便,但也很想去火车站、高铁站这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有什么变化没有。”舒菲菲表示,她们社工一接到求助后便上门带着他从高铁站,沿着衡州大道,去了市体育中心,再去了火车站,满足陈满生的这一“愿望”。

满足的“愿望”虽小,但却温暖了困难群体的心。支撑实现困难群体“愿望”的,是珠晖区全面推动的“人文化关怀、个性化服务”即“两化”救助新模式。通过建立“政府主导、民政主责、部门协同、社会联动”分类帮扶长效机制,以“互联网+”打造两化救助APP信息平台,全时空布局、全过程覆盖、全方位保障,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救助保障联动网络,重点做好城乡低保、失能特困对象、孤儿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工作。

“只要一接到需求,就会马上安排人员上门一对一服务。”据衡阳市珠晖区民政局副局长戴正伟介绍,针对如何发现困难群体并且实施长期有效的帮扶措施这一问题,两化救助APP信息平台上,不仅设置有困难群体、志愿者的相关信息,还有一个救助信息统计平台。通过电话、手机APP、网站等渠道收集的群众“愿望”,都会在平台上一一显示,工作人员就会协调社工、志愿者上门服务,服务的满意度还由被服务对象打分。

与此同时,对特困老年人较多的村(社区),从2020年5月起,珠晖区还着力推行“颐康怡养”服务项目,投资近30万元成立茶山日间照料中心和东阳日间照料中心,内设阅览室、休息室、棋牌室、茶餐厅、多功能厅、健身室、医务室、无障碍卫生间、淋浴室、室外健身坪等。为特困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膳食供应、送餐上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服务。

除集中服务外,该服务项目还实施上门服务。家住酃湖乡光明村向阳村民组17号的特困供养对象邓云龙,患有多种残疾,生活不能自理。2020年8月份“颐康怡养”服务人员在邓云龙家上门服务,服务期间,当邓云龙如厕近一小时迟迟没有出来时,工作人员不放心便到厕所查看情况,发现邓云龙痔疮严重脱出,人侧倒在厕所里,面部表情异常痛苦、汗如黄豆。家中80多岁的母亲根本无力处理,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如果不马上处理,造成感染就会危及生命。

工作人员马上将情况上报给区民政局并开展“助医急救”服务,第一时间联系滨江医院安排手术和住院床位。从其母亲口中得知,邓云龙的症状已经10余年了,由于身体残疾再加上经济拮据,一直没有治疗。经过医务人员二十几天的精心治疗和“颐康怡养”工作人员的护理陪伴,邓云龙痊愈了。他激动地握着“颐康怡养”工作人员的手说:“你们平时待我如亲人,又是我的救命恩人,让我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生命的可贵,我永远都记得你们善良的面孔。”

自推动“两化”救助新模式以来,珠晖区近1000名干部、300名志愿者社工对1276名对象上门开展走访、陪伴、照料和疏导服务,总工时达4万小时,实现从物质层面救助到生活照料帮扶、心理疏导服务的跨越,使困难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