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减煤5年,减回了“煤老大”

近日召开的山西省两会传来消息:“十三五”时期山西省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57亿吨,仅2020年就退出煤炭产能4099万吨,超额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退出总量居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山西省近五年来重回全国产煤第一大省,2020年原煤产量10.63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7.7%。
一减一增之间,可以用这样的官方话语解释:山西省能源局副局长王茂盛1月19日表示,山西“稳煤”重在做好煤矿“加减法”。“‘加法’就是适度有序核准新项目,核增部分优质产能。‘减法’就是退出资源枯竭煤矿,保持煤炭产能稳定、产量稳定。”
山西煤炭的减量与增产是结构性的。不久前,山西七大国有煤企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两个煤炭“巨无霸”,其中之一的晋能控股集团已位列全球第三、全国第二大煤炭企业。
山西的发展注定无法回避煤炭,2021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至少有碳基新材料产业和煤机智能制造产业与煤炭直接相关。
山西煤炭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中和,“煤老大”山西怎么办?2021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开展碳达峰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牵引举措,研究制定行动方案。
义无反顾不当“煤老大”
白家庄煤矿在2016年9月关井停产,化解了100万吨/年的煤炭产能。白家庄煤矿位于太原市西郊,停产前已开采了82年。
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7年11月来到这里的时候,矿井门口的白家庄路冷冷清清,沿街的低矮平房几乎已无人居住,一栋二层小楼上,“西山国家矿山地质公园白家庄村整村拆迁项目启动仪式”的红布条幅还挂在那里,意味着2010年就已批复的西山国家矿山公园终于要启动了。
如今,白家庄煤矿官网上的消息称,白家庄矿业公司生态恢复治理工程于2018年7月开工,2019年11月治理完成并通过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及省、市环保专家组验收。治理效果达到正在筹建的矿山公园生态功能定位。
今年1月20日,白家庄煤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南区工程又展开了验收。
“处僵脱困”仍是停产4年来白家庄煤矿的首要任务。白家庄矿在册职工3080人,企业内部分流2347人。留下的人员中,除了向其他在产煤矿派遣矿工劳务,其他人员则在探索业务转型。
井下工作面快速安拆设备修造是白家庄煤矿今后主要转型发展方向之一。这项业务刚刚起步,2020年11月,白家庄煤矿交付了首批订单,用时2个月,完成了安装叉车平台、四脚道、道轨拉杆等设备的维护检修。到1月16日,又交付了两批订单。
2017年9月18日,山西省举行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大会,时任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提出,要义无反顾地不当“煤老大”,彻底丢掉“煤老大”的惯性思维。
“十三五”的5年里,一场规模浩大的减煤运动在山西掀起。国家确定山西省“十三五”期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目标任务为11380万吨/年,山西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5685万吨/年,超额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退出总量居全国第一。
这5年里,山西省煤矿数量由1078座减少到900座以下,60万吨/年以下煤矿全部退出,“僵尸企业”全部出清。
仅2020年,山西省就关停了32座煤矿,连同减量置换、减量重组等手段,一年里退出煤炭产能4099万吨。
2020年的煤炭去产能对于山西意义特殊。在2020年12月18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也被再次强调。
山西不仅是“煤老大”,还是能耗大省。山西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超过8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山西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新能源装机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34.38%,和全国42%、世界38%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因此,煤炭仍是山西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破题之处。
煤炭产业大而不强
但为何山西减煤5年,却减回了“煤老大”?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山西部分条件相对优越的重组煤矿复产。尽管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一些年产量达到三、四百万吨的煤矿被关停,但剩下的煤矿产量更为惊人,且整合重组后效率提升。
塔山煤矿是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旗下产能最大的主力生产矿井,年生产能力2500万吨。在距地面400米的井下8234智能化工作面,采煤机、转载机、运输皮带等各个生产系统的设备,已可以通过5G可视手机进行远程操控。
据报道,2021年,山西省将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以5G通信、先进控制技术为指引,推进智能煤矿建设,建设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000个,抓好煤炭绿色开采,建设40座绿色开采煤矿。推进国家核准的东大等6座煤矿加快先进产能建设,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75%。
但即使重回“煤老大”,解决煤炭产业大而不强的尴尬仍是当务之急。大而不强最明显的表现,体现在煤炭行情上升周期里,山西省主要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低下。以2017年上半年的煤炭强周期为例,山西省七大国有煤企利润总额只有19.12亿元,其中最少的5100万元,最多的也仅1.93亿元。
2020年下半年,酝酿多时的山西省煤炭企业重组终于落地,七大国有煤企重组为两大能源集团。
2020年10月,晋能控股集团注册成立,启信宝信息显示,其注册资本为500亿元人民币,全资股东为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晋能控股集团下设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等二级子公司。
其中,晋能控股煤业集团2020年12月17日揭牌,重组了原同煤集团、晋煤集团、晋能集团三家省属煤炭企业,以及原潞安集团、阳煤集团的煤炭资产。剥离煤炭产业后,潞安集团更名为潞安化工集团,聚焦于化工产业,阳煤集团则更名为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定位为一家高科技新材料产业集团。
此外,晋能控股电力集团由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和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合并重组而成,是山西最大的清洁能源企业。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则整合了原省属各大煤企所属的47家装备制造企业。
新的晋能控股集团对标国家能源集团,集团资产总额达到了1.11万亿元,煤炭产能近4亿吨,是全球第三、全国第二大煤炭企业。
原山西省七大国有煤企的另外两家:山西焦煤集团和山煤集团则合并为新的山西焦煤集团,资产总额达4416.4亿元,煤炭产能约2亿吨。
据报道,山西焦煤集团的定位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炼焦煤企业和焦化企业。下一步,企业要聚焦打造炼焦煤、焦化、煤化工、民爆以及金融五大产业。
“双航母”重任
重组后的山西煤炭“双航母”,承担着做强山西煤炭产业的重任。
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2020年4月20日在焦煤集团干部大会上说,“全球焦煤探明储量中国约占四分之一,中国的一半又在山西。接下来,我们就是要通过焦煤集团把山西这种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获得这个行业里更大的话语权。”
重组整合的路径是,先整合焦煤集团内部的资源,然后再整合省属国企的焦煤资源,进而整合山西省内外乃至国际国内的焦煤资源,形成规模效应。
但困难也不小。王一新说,“焦煤集团是一个大集团,但旗下西山煤电是一个盘子不大的上市公司,这种格局长期存在是不合理的。”
西山煤电(000983)已更名为山西焦煤,2020年底市值仅231亿元。由大同煤业更名而来的晋控煤业(601001)2020年底市值仅105亿元。
山西煤炭“双航母”另外的重要使命,则在于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转型发展。
山西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三部负责人高剑峰认为,重组整合之后“双航母”企业集诸多使命于一身,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以及化石能源需求逐渐收缩的背景下,要为能源产业转型发展做好下半篇文章。
1月5日,晋能控股集团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签署“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合作协议。
在山西省2020年关停的32座煤矿中,属于晋能控股集团旗下的就有16座,占2020年全省总退出产能的62.4%。
需要注意的是,煤炭消费比重大、单位GDP能耗较高仍是山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巨大障碍。
“努力把碳中和的压力转变为新型能源产业技术、新能源业态发展的机遇,转变为经济实现产业升级的动力,是碳中和的关键。”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韩东娥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