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报道|写在2021年省两会开幕之际

来源:川观新闻记者 朱雪黎 侯冲 张守帅 袁婧

四川省两会即将于1月29日在成都揭幕。

这个重要时刻来临之际,川观新闻连续推出两篇重磅报道《非常之年,书写非常答卷》《非常之举,策动非常之势》,回望四川2020年的不凡成就,同时以更广阔的视角展望未来。

第一篇重磅报道《非常之年,书写非常答卷——写在2021年四川省两会开幕之际(上)》,回顾2020年四川怎样答好一张历史上的“最难考卷”。它从经济成就、攻坚重点、创新引领、民生实事这四个方面,全面反映了四川振奋人心的成绩和经验。

第二篇重磅报道《非常之举,策动非常之势——写在2021年四川省两会开幕之际(下)》,高屋建瓴,论述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四川在中国、在世界、在这个时代的发展方位,看待四川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发展势头。

全文如下

非常之年,书写非常答卷

——写在2021年四川省两会开幕之际(上)

四川,即将进入“两会时间”。

作为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省“两会”将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谋定新征程。

同样,省“两会”也是观察四川发展的重要窗口。来自全省各行各业各地的代表委员,带来全省上下战疫情、谋发展的好消息:粮食连续6年增产、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老百姓持续增收……面对多重矛盾叠加、多种困难交织的复杂局面,四川交出了来之不易的答卷。

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四川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用非常之力推进非常之事,全省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出合格答卷的生动注解。

这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开启之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四川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的坚实基础。

非常之年,四川书写了非常答卷。

重压之下,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

1月22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迎来真机试飞重要时刻:四川航空A330“成都大运号”等6架民航客机相继稳稳落地西一跑道,缓缓经过“水门”洗礼。按照今年6月底前投用的目标,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

试飞一天前,四川经济年度数据发布: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8598.8亿元,比上年增长3.8%。从一季度下降3%,到全年增长3.8%,四川经济实现V型反转。3.8%的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为过去7年首次。

从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到经济大盘持续回升、稳步向好……一个“稳”字,难能可贵。

“压力前所未有。”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鲁荣东说,刚刚走过的2020年,对四川而言,无疑是一张“最难考卷”。在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年初突遇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年中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加之艰巨繁重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任务,多重困难叠加、多条战线作战。

重压之下,更凸显这份非常答卷得来不易。

时间回到去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经济稳步发展节奏。一时间,工地停工、工厂停产,全社会都被按下“暂停键”。和全国一样,四川也遭遇“最难起步”:-3%,2020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出现罕见负数,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历史最低。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四川结合实际、谋定后动,迅速创新开启一系列应对之举:在全国率先推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2月3日春节假期一结束,就陆续安全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在全国较早建立跨省健康检测互认机制,实施农民工返岗“春风行动”,及时出台缓解中小企业困难13条等特殊政策,全省上下奋力拼搏,誓把“耽误的春光抢回来”。

2020年2月中旬,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仁寿分公司,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忙复产。

一系列率先举措之下,2020年上半年,四川GDP同比增长0.6%,比全国早一个季度“转正”。从第一季度的-3%到上半年扭负为正的0.6%,从前三季度的2.4%到全年的3.8%,一条昂扬向上的斜线,展现出四川经济强大的韧性和修复能力,更体现了四川干部群众勠力同心、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

不仅有快,还有准。

四川提出,“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工作思路,3个月内,聚焦四大主题,召开四场大会,分别落实推进举措。行至年底,收官答卷不负众望,亮点纷呈——

农业多贡献,时隔2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再次迈上3500万吨(700亿斤)台阶,全年出栏生猪5600余万头。

工业挑大梁,四川全年规上工业增长4.5%,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年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6.3%。

投资唱主角,一大批重点项目稳步推进。2020年最后一天,成宜、成资渝等8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四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一举突破8000公里,位居全国第三。

消费促升级,尽管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同比下降2.4%,但降幅在逐季收窄。8月,已开始出现正增长。

锚定目标,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2015年,16次;2020年,75次。

从成都中心城区遥望雪山,资深观山爱好者张巍详细记录6年间的变化。张巍说,天气好时,有的摄影师甚至可以拍到282公里外的贡嘎雪山。镜头内,是巍峨庄严的雪山;镜头外,则是四川持续向好的空气质量。

2020年8月25日,摄影师在成都市区能清晰地拍到雪山。嘉楠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收官之年确保圆满收官,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必须跨越的关口。

跨越关口,四川锚定目标不放松,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88个贫困县、11501个贫困村、625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摘帽。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去年底,我省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达到14个;优良天数率达90.8%,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实现“五连增”。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防控金融风险,全省高风险农合机构基本“清零”,清退88家网贷机构,全省非法集资存案销案率达到49.7%。

攻坚,既有一如既往的坚持,更下了前所未有的苦功——

截至2020年初,四川最后剩余的7个贫困县全部在凉山。为确保所有贫困县按时摘帽退出,落实最严督战,来自全省各地的精兵强将赶赴凉山7县,既督更战、不胜不休。11月17日,省政府批准,凉山州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州7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这一年,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在凉山,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则在成都平原以及川南等区域。去年,我省在上述地区实施“减排、压煤、治车、抑尘、控秸”五大工程,划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以沱江、岷江、涪江流域为重点,深入实施十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风光。

攻坚,既有力拔山兮的猛力,也有飞针走线的巧劲——

去年11月7日,我省首家省级法人城市商业银行四川银行正式开业。注册资本金全国城商行排名第一、第一家由金控集团发起组建的、从报批到获批的速度第一……诸多“第一”的背后,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第一次通过新设合并方式,同时成功化解两家高风险机构风险。以改革重组方式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四川银行的组建,为行业树立标杆。

2020年11月7日,四川首家省级法人城市商业银行四川银行开业。欧阳杰 摄

攻坚,既有着眼当下、立即见效的快招真招,更有着眼长远、建章立制的实招硬招——

瞄准脱贫人口可能存在的返贫风险,我省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救助机制,在全国率先探索省、市、县、乡、村的五级联动机制,开展及时帮扶,最大限度防止出现致贫返贫现象。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去年2月,《四川省民营企业“金融顾问”实施方案》印发,提出组建兼职金融专家队伍,免费为民营企业提供公益性金融咨询服务。

为确保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我省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截至去年底,全省87个国考断面优良率达98.9%,10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标准,15个纳入考核的重点湖库水质持续保持优良。

四川先后启动河长制、湖长制,让全省河湖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善。雅安市荥经县清澈的经河。邵明亮 摄

蹄疾步稳,发展动力活力更加充沛

前不久,中国改革2020年度案例征集活动最终结果揭晓,四川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获得唯一省级特别奖。点评这一改革,专家们说:“四川干成了一件多年来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乡镇和建制村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密、实力弱,是长期制约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以乡镇数量为例,四川多达4610个,居全国首位,相当于排在第二和第三两个省份的总和。为破解这一难题,2019年底,四川启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通过减数量、优布局等一系列“组合拳”,截至目前,全省共减少乡镇1500个左右,减幅达32%。

调整减量,形成物理变化,“前半篇”文章交出合格答卷。下一步,如何做好提质增效,催生化学反应的“后半篇”文章,万众期待。

打开2020年非常答卷,四川改革创新蹄疾步稳。

——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年,更多行动、实效,看得见、摸得着。

持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2020年四川平均到户电价比去年再降低0.03元/千瓦时。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四川方案”已制定出台。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一批四川国企下属企业正积极推动“混改”、筹备上市。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省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6.9%。

2020年11月25日,在海拔超过3000米的雅安泥巴山上,国网雅安荥经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加班加点进行电线改造工作。视觉四川 黄刚摄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这一年,四川“跑”出加速度。

1月13日,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校园一角,一辆崭新的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静静“悬浮”在试验线轨道上方。在没有制动的情况下,单手轻轻一推,重达十几吨的样车就能轻松动起来。

“样车设计时速600公里。未来,结合低真空管(隧)道技术,时速有望达到1000公里,中国‘超级高铁’将不只是梦。”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说,这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带领我国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从无到有,更创下“世界之首”记录。

1月13日上午,采用西南交通大学原创技术的世界首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四川成都正式启用。华小峰 摄

“四川力量”还在更多国之重器上。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所有卫星都在四川发射升空;嫦娥五号探测器“飞天揽月”,绝大部分火工品由四川公司交付;“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发出第一度电,核心技术也源自四川。

数据突破,也振奋人心。2020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增长14%,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升至60%。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这一年,四川表现也可圈可点。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逆全球化加剧,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加的大背景下,2020年,四川外贸数据依然拉出一条漂亮的上扬弧线:外贸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进出口额首次突破8000亿元关口,增速位列全国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返程空箱问题较为突出的成都国际班列,2020年补齐这一短板。前11月综合重箱率高达97.7%,增长近50%。肉类、红酒、母婴用品等民生消费类产品增势迅猛。

2020年8月26日,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量在全国率先突破6000列。

创新开展线上招商签约,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活动成功举办,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面深化央企合作,30余家央企组团赴川谱新篇。看好四川、深耕四川,7户央企在川新设8个区域总部和重要分支机构。

千方百计,让日子过得更有幸福感

1月20日,大寒。至寒的日子,四川却交出一份至暖的民生“成绩单”。

当日,我省公布2020年下达的30件民生实事成效——截至去年底,30件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均已完成,有的还是超额完成。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解读这份2020年民生“答卷”,能从数字背后,发现更多温暖你我、直抵人心的力量。

这力量,让村庄有了蝶变的可能——

甘孜州道孚县麻孜乡沟儿普村村民巴登苟玛从未意识到,一间厕所,会带来一连串的变化。

沟儿普村紧邻350国道,距离县城仅1公里,景色优美、区位优势明显,但乡村旅游始终不温不火。究其原因,村民家里如厕环境脏乱差,很多客人望而却步。2019年开始,包括巴登苟玛在内,全村55户农牧民家的厕所改造升级。“可以冲水,还能洗热水澡。”补齐短板,巴登苟玛家的民宿生意日渐红火,还吸引白玉、德格等兄弟县的扶贫干部前来“取经”。

在推进农村“厕污共治“的过程中,峨眉山市还同步推进了农村公厕建设。(峨眉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去年,我省已完成2199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改变的不仅有厕所,去年新(改)建6000公里农村公路;已建设2150个4G基站,推进实现村村通4G网络;支持22万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向户户通工程升级后的运行维护。“跟城里一样!”有村民如此感叹。

这力量,让群众找到挣钱的门路——

2020年12月13日,全国第一届技能大赛落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四川选手王浩、肖林、田孝清、敬博家等4人问鼎冠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技能培训,让群众增加就业务工的机会。去年,我省组织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5万人次;面向城乡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达141.7万人次。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技能培训改写命运轨迹,书写出彩人生。

这力量,让孩子看到未来和希望——

“有志者,事竟成,贫困山区出英才!”“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去年8月,四川日报微信公众号一条新闻引发网友点赞。凉山州雷波县唯一的高中,两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从凉山到北京,从最偏远山区到最顶尖学府,恰似我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在凉山越西县文昌中学,新教室新操场里,易地扶贫搬迁子女有了高质量教育。衡昌辉 摄

有心细者注意到,去年30件民生实事中,关于教育和儿童的就有10条之多。为125.7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选派1488名教师到“三区”支教,免除70万名中职学生学费……从建设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到减免非民族自治地区幼儿保教费,从一粥一饭的营养餐食补助到一言一行的学前“双语”教育,我省采取多种举措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春节临近,年味愈浓。近日,四川省纳溪中学组织了一场学生楹联创作比赛。孩子们用时代之笔,写感恩之心。其中一幅楹联写道:春回大地枝头腊梅新绽蕊,民慕党恩山乡百姓喜开颜。横批:国富民强。

祝福四川!

非常之举,策动非常之势

——写在2021年四川省两会开幕之际(下)

从成都出发,时速提升至350公里的成渝高铁“复兴号”动车组飞越巴山蜀水,将西部两座特大中心城市的距离缩短为62分钟,川渝“一家亲”畅之又畅、快之又快;

从四川开拔,东出长江、北向欧洲、南下大洋,“四川造”产品洞穿疫情阴霾供应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成绩再创新高,2020年货物贸易出口额4654.3亿元、增长19.2%;

从历史起航,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9100万巴蜀儿女接续绘制新蓝图,吹响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号角。

一个区域的切片、一个趋势的切片、一个时代的切片,印证的是在过去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川人民保持定力、顽强奋斗,推动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发展开创的新局面、呈现的新势头。

《孙子兵法》曰:“善战者,求之于势”。势,力之所向也;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赢。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考验,四川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到底形成了怎样的势?

是深入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蓄积之势,16个市州GDP超过千亿元,有万亿成都、三千亿绵阳、6个“两千亿”俱乐部成员,四川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的势头正劲;

是因时调整着力点完善政策举措的应变之势,“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20字工作思路,秉轴持钧、切中肯綮,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稳健;

是落地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革新之势,与重庆联手畅通道、兴产业、强科技、护生态、惠民生,共同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势头火热;

是坚守初心使命接续砥砺前行的奋进之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当先锋、作表率,担重任、争朝夕,坚决兑现向人民的庄严承诺,凝聚起的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心无旁骛谋发展的势头旺盛。

披荆斩棘,走过万水千山。起步“十四五”,征途漫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美好未来催人奋进。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省上下将坚定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顺势而为、借势而进、乘势而起,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站在四川看四川

“一干多支”引领区域整体势能“水涨船高”

科技城绵阳,近年连续以“巨无霸”项目引人关注。京东方B11厂总投资465亿元,为苹果新机型供应OLED屏幕;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投资240亿元,1小时完成公司注册、549天建成投产。

创新创造阵营扩大,科技城腾飞提速。2020年绵阳不负期待,以3010.08亿元的经济总量,成为继成都之后四川第二个GDP迈上3000亿元台阶的市州。从1到2,四川这一步走了13年。

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是四川深入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重要初衷。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统一思想、保持定力,持之以恒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

家乡发展总是牵动人心。1月22日,省统计局公布2020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四川经济总量达到4.8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较之2017年提高0.4个百分点。特殊之年来之不易的成绩,赢得无数网友由衷点赞。

大河有水小河满,各市州也在克难奋进中收获精彩。这一年,宜宾GDP触线2800亿元,乐山迈入2000亿元门槛,四川跻身“两千亿”GDP俱乐部的市州达到7个(不含成都),比2017年增加了6个;这一年,广元首次亮相“千亿”GDP俱乐部,包括它在内,全省有8个市(州)经济总量处于1000亿至2000亿之间。

带着这些喜讯,前不久,川南经济区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在泸州召开,会上再次强调了一个目标:努力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在推进“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中走在前列。在省级层面设立的联席会议机制形成于2018年,覆盖全省五大片区,分别由省领导牵头,旨在以“清单制+责任制”管理方式,促进区域间、市(州)间形成战略协同和实施协同。

协同是既在竞争中找标杆、促赶超,又在合作中补长短、求共赢,“竞合”对于激发市州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作用显著。

从2020年入夏到盛夏,省委、省政府接连召开抓项目促投资现场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统一组织各市(州)负责同志及各有关方面代表,深入火热的建设现场、繁忙的生产一线、成果丰硕的改革试验田实地考察,从“标兵”“追兵”“优秀生”身上看差距、学经验、强担当。此后,“决战一百天”“决胜十三五”“工程倒计时”等提醒增强责任感、保持危机意识的横幅在各地随处可见,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郁氛围。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达州市用好修建成达万高铁带来的发展红利,全年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3个,带动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千亿元。宜宾市锚定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全力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并以4.6%的经济增速领跑全川。

以协同提升区域整体势能,是“合”的应有之义。随着毗邻市州断头路的打通、快速路的修建,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经贸活动更加活跃,诸如川东北五市联合开展春季人才网络招聘、联合“卖旅游”的报道时常见诸媒体。四川仁安药业将生产基地设在广安市岳池县,则生动诠释了“研发创新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市州”的干支协同合作新模式。

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三大主力板块——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经济区,2020年经济总量分别增长4%、4.2%、3.8%,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或与之持平,总量分别是2017年的1.26倍、1.29倍、1.28倍。即使是体量相对较小的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也分别增长3.9%、3.4%,均高于全国水平。抱团取暖,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四川各区域经济板块更显韧性。

站在川渝看四川

唱好“双城记”合力进击中国经济第四极

2021年元旦,成都、重庆同时发出新年第一趟中欧班列列车,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响起的鸣笛声,宣告川渝两地的中欧班列从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成渝号。

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川渝自古就是“一家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川渝两地发展,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两省市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重要使命。

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粤港澳,自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第六次会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部署以来,中国经济“第四极”的美丽愿景在巴山蜀水激荡。

疫情阻挡不了川渝按下“快进键”。3月16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以视频连线形式召开。在这次“云端”进行的会面中,“共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双方讨论的重中之重。

实字当先,干字当头。川渝各部门、各市州区县、各领域行动起来,聚焦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争分夺秒开展破壁行动,进行了一系列交流、互动、签约活动。一年来,两地签署近300个合作协议,几乎每天都要 “握手”一次。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无疑是四川当前和今后最热门的发展词汇。省委多次强调,这一国家战略是四川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迎来的重大机遇,其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和发展支撑力前所未有。省委两次召开全会,就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具体安排,为把国家战略更好转化为四川发展实效明晰重点、压实责任。

“双城记”,速度是关键词。不到1年时间,成渝中线高铁即将进入可研审批阶段,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速度之最,而建成通车后成渝两地距离缩短至40分钟将再度书写历史。2020年最后一天,成资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达到13条。还有一个可喜变化,同时开工、同时开通、避免断头,已是川渝间高速公路建设的常态。

“经济圈”,毗邻是突破口。达州与重庆万州、开州着力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广安与重庆7区(县)共建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遂宁与重庆潼南签订“1+N”合作协议,泸州携手重庆永川区、江津区共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截至目前,川渝毗邻地区9个功能性合作平台已全面启动建设,共同推动的重大项目有27个已经开工建设,完成投资超过350亿元。

“一家亲”,民生是落脚点。为保障两地群众便捷生活,两省市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信息共享平台,居民身份证换领、补领,社保卡挂失与解挂,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登记等95个事项实现了由“两地跑”变为“一地办”。

重塑经济地理,2020年川渝两省市交出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601.55亿元的答卷,较2019年增加3379.96亿元,占全国比重提升至7.24%。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是川渝共同肩负的责任使命,合力进击中国经济第四极,正当其时。

站在新格局看四川

经济腹地门户枢纽彰显担当作为

作为全国首个中央法务区,天府中央法务区即将在天府新区揭开面纱。法律工作者向往的这片高地,不仅将入驻互联网法庭、金融法庭、商事法庭等专门法庭,还将面向全球招引法律服务产业头部企业和知名法律服务机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四川用出这种独出心裁的做法向外界传递一个强烈信号,开放的四川将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生态。

幅员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四位;人口9100万,居全国第五位;GDP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六位,市场主体超过680万户——同时兼具发展空间、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市场活力、消费能力优势,对于投资者来说,四川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格局带来新机遇,要求的却是新担当新作为。

只有变蜀道难为蜀道通,才能在融入新格局中增强国家经济纵深。一年来,成自宜高铁加快建设、成达万高铁顺利开工、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开建、天府国际机场成功试飞……四川交通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捷报频传。“十四五”期间,四川将有17个铁路项目同时在建,综合交通建设总投资更是预计达到1.7万亿元,“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运输通道加快形成。特别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畅通了四川与西部省份的物流大动脉,也通过“借船出海”强化了与南亚、东南亚的联系。

只有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在融入新格局中锻造市场新优势。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省、工业强省、数字强省,“5+1”现代工业在转型升级中展现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乐山市用好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政策,引进一批光伏龙头企业,打通全产业链条,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绿色硅谷”称号。雅安市从零起步,短时间内聚集起113个大数据及关联产业项目、总投资430.65亿元,规模体量迈入全国第一方阵。2020年四川工业增加值总量突破13000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达36.3%,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超过1.6万亿元。

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融入新格局中培育行稳致远力量。打造战略科技力量,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四川正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加快组建天府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发轫于电子科技大学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扩大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内的高校和院所,分割确权打通了创新资源流动壁垒,让更多“束之高阁”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硬”一“软”,显现出四川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2020年,四川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

只有内外兼修“双循环”,才能在融入新格局中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四川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是我国西向南向开放桥头堡。立足这一优势打好“开放牌”,四川要在“双循环”中做强经济腹地、发挥门户枢纽功能。去年疫情得到控制后,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投资推介活动即顺利举行,现场签约879个项目、总投资8931.5亿元。海关特殊监管区在某种意义上是开放程度的标志。目前,四川有5个综合保税区、6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及1个出口加工区,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达12个、居中西部第1。

融入新格局,“大四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四川。

站在历史方位看四川

牢记嘱托奋勇争先攻坚

一个月前,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即将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将审查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通过法定程序将四川“十四五”的美好蓝图转变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

这个蓝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巴蜀儿女的深情牵挂。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关键是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危难时刻显忠诚。面对年初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年初五,省委印发《通知》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顽强斗争精神和连续作战作风,在疫情防控中当先锋、作表率,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一级带着一级干,“我是党员我先上”。无数党员干部主动放弃休假,出现在疫情防控的各个紧要关口,起早贪黑筑牢“红色堤坝”,成为带领群众跨越“寒冬”走向“春天”的“主心骨”。

挑战面前看担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全省5700多名干部组成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扎根大山与贫困群众一块苦、一块干,共同攻克贫困堡垒。他们中有的战胜病痛,主动请缨再上凉山驻村;有的夫妻二人齐上阵,共赴目标此生无悔;有的悉心照顾老阿妈起居生活,真正融入为凉山的女儿 “阿呷嫫”。

大考面前见精神。四川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减少乡镇1380个、建制村18110个,减幅分别超过三成和四成。面对这两项涉及广泛、群众关注、影响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沉下身子摸实情、听呼声,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细致做好每个部署,共同干成了这件多年来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发生结构性变革。

在我省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在科研攻关前沿阵地,在距离服务群众最近的地方,在每个平凡的岗位,总有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的身影,一个个发光发热,与人民融为一体,汇聚形成推动四川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力量。

“坚定不移跟党走”——这是摆脱了世代贫困的凉山彝族群众得出的结论,是党的政策照耀下茁壮成长的四川企业家得出的结论,也是在新冠疫情中受到妥善保护的全省人民得出的结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我省也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将对我省“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具体安排部署。

我们深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定向,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广大党员干部担当担责,有全川人民同心同向,巴山蜀水一定会铺陈出更加壮美的画卷。

四川,大步向未来!

编辑:张骥

校对:许路曼

审核:徐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