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农业大市”如何解决“收入难事”?

许达哲参加益阳代表团审议。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长沙报道

1月27日上午,省委书记许达哲来到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益阳代表团,与代表们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审议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讨论过程中,许达哲充分肯定了益阳的各项工作,称其发展成效可圈可点、令人振奋。

这其中,稳增收是亮点之一。近年来,益阳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度被作为典范在全省推广学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几乎每个地方的居民收入,包括农村居民的收入,都在增加,为什么益阳在提升人民群众收入上的工作,会被作为典范在全省推广学习呢?

这一切,还要从益阳自身的特点说起。

益阳市赫山区集中连片的良田喜获丰收。

农业大市的收入大事

益阳是一个农业大市。2019年,其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5.6:42.6:41.8,农业在地区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以人口结构来看,2020年年末益阳市乡村户数104.31万户,乡村人口数370.12万人,相对于440多万的常住人口来说,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不可谓不大。

大量的农村人口,往往意味着需要面对较重的脱贫攻坚任务。事实也确实如此,2013年底,益阳尚有297个贫困村、38.8万贫困人口,下辖的安化县更是国家级贫困县。增收致富对于益阳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但这一切并未难倒益阳市的党员干部们。这些年里,他们做了些什么,从下面这些数字中就可以看出。

益阳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2010年,益阳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8元,2019年达到19186元(2010年不变价),实现程度达到108.8%,益阳市收入翻番目标提前得以实现。

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收入18818元,同比增长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第六位,较上年提升两位,实现了“三个高于”,即高于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0年底,益阳全市29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8.8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脱贫,而贫困县安化县在早就2018年就已经实现了顺利摘帽,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在益阳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

全市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底的1662元提高到了2020年底的10901元,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前实现全体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让一个农业大县历史性地摆脱贫困,让农村居民的收入实现“三个高于”,益阳是怎样做到的呢?

位于菱角岔村的竹泉山智慧农业第一村项目投入2800万元,建起了面积79亩的温室大棚(植物工厂)。

“典型经验”是这样炼成的

十八大以来,益阳市抢抓“一带一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现代农业改革试验战略机遇,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落实“两大战略”,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致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使得全市面貌日新月异,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获得感显著提升。

在宏观的层面,一方面通过简政放权,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一方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作风建设大提升、营商环境大优化”活动,强化“亲商、重商、护商、安商”意识,以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促进居民增收。

与此同时,通过实施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落实企业降本措施,援企稳岗,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政策保障,增加转移性收入,为特定人群提供收入保障。

在人口总量中占据绝对多数的农村居民的增收问题上,益阳市更是多措并举、努力不断: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按照“一县一特”“一特一片”思路,实施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大力推进安化黑茶、南县稻虾米、优质蔬菜、优质水产和特色休闲食品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同时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实行各类补贴、专项资金支持向规模经营倾斜的投入引导机制,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2.3万多家,带动50.6%的农户。

二是推进产业融合促增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引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74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410亿元;组建粮食、茶叶、蔬菜、笋竹、虾蟹等五大现代产业联盟,逐步形成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出口型龙头企业;兴办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有效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提升品牌质量促增收。大力开展品牌宣传和展会营销,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推动更多“益字号”优质农产品出湘出境;安化黑茶、南县小龙虾、沅江芦笋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农产品“身份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四是提升粮食品质促增收。创新推广“早专晚优”“稻虾种养”和“稻油水旱轮作”三个百万亩绿色高效水稻种植模式,以优良品种、集中育秧、机械抛插、绿色防控、配方施肥等绿色生产技术为支撑,推进“一企一片一种”绿色标准化生产,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6%、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1%。

五是发展电子商务促增收。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个、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3个,市县乡村四级电商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日趋完备,“互联网+农产品直销基地”模式全面推广。

六是扩大农民就业促增收。组织开展组织开展“点亮万家灯火”就业帮扶和“311”就业服务,力促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

七是深化农村改革促增收。顺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耕地流转率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稳居全省第一,为群众带来流转收入约15亿元。率先出台《益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形成“产品抵押+远程监控”贷款新模式,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八是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促增收。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同时,在全市总结推广产业发展型、服务经济型、股份合作型、土地流转型、项目带动型、物业租赁型、资源盘活型等7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让益阳迅速从“农业大市”成长为了“农业强市”。

益阳现代农业嘉年华景区引来非洲友人前来考察。

被推广的“益阳经验”

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做法好不好,需要从别人的角度来看。益阳的“典型经验”典不典型,从其他地市的反应中即可见一斑:

2019年6月25日,全省农业产业兴旺暨千亿特色产业发展现场会在益阳市南县召开,南县发展稻虾产业的经验做法向全省推介。

2019年8月27日至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政协主席杜伟率队到益阳市学习调研茶产业发展经验。

2020年5月,隋忠诚副省长对益阳市“十代十化”社会化服务典型经验材料作出批示,“十代十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

2020年10月28日,全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推进会在安化县举行,隋忠诚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0年12月15日到16日,株洲市委副书记王洪斌率队赴益阳市考察农业特色小镇创建工作。

很显然,益阳确实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典型。

五年来,益阳全市376个村累计投入393346万元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共有75个村获评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

典型的如资阳区长春镇紫薇村、桃江县大栗港镇朱家村,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南县南洲镇南洲村先后荣获“省委党建示范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国家级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

可以想见,于不断抢抓“一带一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现代农业改革试验战略机遇的益阳而言,这样的势头会继续保持下去,并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绩,使居民收入继续稳定提升,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继续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