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静宁:企业带贫有“甜头” 群众致富有“奔头”

开栏的话: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新年新气象,新春再出发。从今日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派出记者分赴全市7县(市、区)和各行各业,深入基层,践行“四力”,充分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生动展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增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创新局的信心和干劲。敬请关注。

企业带贫有“甜头”群众致富有“奔头”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玉成 赵育娴

一场小雪让黄土旱塬上的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添了几分寒意,但村民们的心却是暖暖的。

临近春节,甘肃陇上草牧业有限公司往日十几台隆隆响着的机器终于停了下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饲草订单却源源不断。硬化的村道上,刚领了工资的张红霞骑着农用三轮车去镇上买家具。

“单我一个人一年工资就有4万多块钱,加上卖了两头红牛,种的几十亩牧草、玉米和洋芋,去年家里收入能到10万元以上。”

32岁的张红霞是界石铺镇邢岔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免费培训,现在她不仅是租住在继红村的陪读妇女,还是陇上草牧业有限公司一名熟练的抓草机工人,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

界石铺镇素来地广川多,当地群众习惯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缺乏有效的增收致富渠道。

如何帮助群众调整种养结构,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的局限性,促进增产致富?

聚力“三变”改革,2018年,界石铺镇招商引进了陇上草牧业有限公司,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在全镇发展起以饲草玉米种植为主的草产业。

资料图

“以前农户种一亩玉米,最多收入一千元过一点,现在和我们签了订单后,一亩地至少能增收四、五百元。”1月27日,陇上草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鑫指着厂区开阔的空地上码得齐整的饲草包对记者说。

界石铺镇位于312国道沿线和静会交界“咽喉地带”,交通运输条件便利。2018年,长期从事农资生意的静宁人赵鑫投资1800万元,在继红村开办了占地72亩,集优质饲草玉米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草牧公司,2020年就实现了7万吨优质饲草加工生产,产值达4000多万元。

”我们目前和镇上18个合作社720户贫困户签订了饲草玉米种植订单,采取以合作社为纽带,分散种植、统一规划、统一良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的‘一分五统一’模式,带动贫困户户均较传统籽粒玉米增收8000元以上。”赵鑫说。

打破农业合作社“单门独户、单打独斗”的现状,界石铺镇坚持产业资源聚集,积极动员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陇上草牧业有限公司建立起保障农民收入的订单饲草收购生产机制,盘活可变资源,流转撂荒地2000多亩,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机械设备租赁等方式,17个贫困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破壳创收。

“我们加工的优质裹包饲草销往蒙牛、庄园、新希望等国内龙头乳品企业,在每年9月11月的收购季,一天的用工量达50多人。”

记者了解到,陇上草牧业有限公司面向农户收购饲草,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指导,以提前约定的协议价保障农民利益,同时助力解决传统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农田秸秆成了香饽饽,构建起了绿色循环农业“产业链”。

2019年以来,依托“产供销”一体化、全链条发展体系,陇上草牧业有限公司在界石铺镇规划建设两万亩优质饲草玉米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全镇饲草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28%,每亩饲草平均产量5吨以上,土地亩均收益增长近三分之一。

“饲草销售没有淡季,就在两天前,一家宁夏的牧业公司前来拉走了500吨裹包饲草,一次性达成了35万元的销售额。”

看着对面山上隐隐约约的冬雪,赵鑫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自己有决心把饲草产业打造成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真正实现“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链条——搭建产销平台——打造品牌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