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藏”|科技进步对西藏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6%

海报拍摄:沈虹冰、晋美多吉

海报制作:张宸、旦增努布

新华社拉萨1月29日电(记者王泽昊)2020年12月3日,西藏自治区第一例克隆藏猪在西藏农牧学院藏猪研究中心诞生,标志着体细胞克隆保种技术在西藏首次成功运用,填补了西藏在这一科学领域的空白。

从克隆藏猪前期的采样、体细胞培育、代孕母猪的选择,到成功受胎后的母猪护理,西藏农牧学院藏猪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克服了种种困难。

“这次藏猪克隆的成功,不仅意味着西藏在动物克隆技术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可以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等对藏猪种质资源的威胁,同时也将对西藏藏猪繁育体系构建起到重要作用。”西藏农牧学院藏猪研究中心负责人商鹏说。

“十三五”以来,西藏自治区科技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硕果落地,高原百姓正享受着科技不断带来的福祉。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6%,对农牧业发展贡献率达到55%,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了5.6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

日喀则市江当现代生态产业示范园内的50兆瓦光储电站储能系统和太阳能光伏组件。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5年来,西藏实施国家和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近千项,落实安排国家、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6.3亿元,其中,农牧业财政科技投入占全部财政科技投入比重逾60%。此外,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突破12亿元,专利申请及授权量显著增加,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0.94件提高至2.11件(预估值),5年来共评选出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80项。

“‘十三五’期间,西藏以‘建平台、攻专项、促转化、广普及’为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涌现出了一批科技成果。我们选育出了‘藏青16’等10个青稞新品种及‘藏冬26号’等一批农作物新品种,构建了青稞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和国内首个青稞核心种质库,首次绘制出青稞、牦牛全基因组遗传和物理图谱,一项项技术难题得到突破,并惠及民生。”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厅长赤列旺杰说。

昌都市边坝县草卡镇,农牧民科技特派员曲拉(左)在温室大棚里给乡亲讲解蔬菜种植技巧。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组织实施8个重大科技专项,有效支撑高原特色农牧业、藏医药、新能源、天然饮用水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在青稞种质资源创制、生物技术育种、粮草双高栽培、肉羊繁育、藏药植物人工种植、藏药新药开发、藏医药传统文献挖掘整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在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