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京戏、行走中轴线……疫情下北京孩子的寒假作业

疫情期间,无处“托管”的孩子们,该如何度过寒假?别担心,学校、社区、家长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为孩子们安排了与众不同的寒假。
品传统文化、做科普研究、感受京城古韵、实践垃圾分类……这个寒假,少了“规定动作”,多了“自选动作”。学校、社区、家长联手,“打开门办教育”,让疫情期间的寒假,更充实,更接地气。
图片
学校作业:拉近亲子关系 家长孩子“组团”完成
“妈妈,咱们什么时候做寒假作业啊?”一放寒假,赵女士就被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催促上了。饶有兴趣地翻看了一遍老师留的寒假作业本,儿子要求:“我要做寒假作业”。
怎么还有主动要求做寒假作业的?赵女士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观看一部红色电影、为班级设计一枚班徽、为学校写一首校歌、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水果摆一幅“果画”、画寒假生活的主题手抄报、阅读绘本……研究了一遍孩子的寒假作业后,赵女士发现,和自己印象中传统的寒假作业截然不同,儿子的寒假作业妙趣横生,集动手、动脑于一体。怪不得孩子闹着要赶快做,这作业未免也太有意思了吧。
一个周末,赵女士先是陪孩子重温了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影后又一起讨论剧情;紧接着,全家齐上阵,一起连吃带摆制作了“果画”;最后,又带着孩子一起做科学实验,写成实验报告,贴在了寒假作业本上。
“孩子对这种能和家长一起‘玩’的寒假作业特别感兴趣。”赵女士感慨地说,自己平时工作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寒假期间,通过学校布置的特殊寒假作业,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大大拉近了亲子关系。
同样通过学校布置的特殊寒假作业,刘先生和儿子的亲子关系也更近了一步。“老师要求我们写一份研究报告,研究的内容是‘怎样给珠峰量身高’。”拿过儿子的寒假作业,刘先生赶紧打开了电脑。“前几天,好像看到过类似的新闻,当时没仔细研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孩子的问题。”反复读了几遍当时的新闻,刘先生连比划带画图,开始给儿子科普。“这作业对家长是个考验,要求家长必须跟着孩子一起进步。最好的教育,其实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社区作业:学京戏动手“送福” 体验国粹文化
“宅”在家的寒假,还能怎么过?外孙子放寒假后,被“托管”在姥姥家,这让周姥姥有点儿犯愁。不愁吃,不愁喝,每天就发愁该带孩子玩点儿啥。
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姥姥得知,街道专门为社区的孩子们“量身定制”了线上线下系列寒假活动,不光能打发时间,还能学到自我保护、垃圾分类甚至国粹艺术等不少课外知识。
“我们街道有好多居民都是戏迷,除了爱自己唱上两句,也愿意让家里的孩子们接触一下传统国粹艺术。所以,我们特别邀请了京剧名家,将各自行当里拿手的唱段录制成视频,线上免费讲京剧、唱京剧。寒假期间,孩子们在家就能够近距离学习传统文化,体会到‘唱大戏、过大年’的乐趣。”东城区永外街道妇联主席辛桦表示。
考虑到寒假期间,部分孩子可能会“独自在家”,永外街道还特意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利用线上线下多种载体,普及取暖用电、溜冰滑雪、疫情防控等安全知识,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我们邀请街道儿童之家的手工折纸老师,在线教孩子们如何用废弃纸张来制作手工折纸,既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可回收垃圾再利用。”辛桦表示,此外,各社区还同时组织青少年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建设,做垃圾分类小小宣传员、小小监督员。让孩子们在小区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定点定时进行“守桶”,培养孩子从小形成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的良好习惯。
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银闸社区则想出了让孩子们“在线拜年”的好主意。“过去,我们社区每年都会在腊月二十三小年儿这天举办社区联欢会,居民欢聚一堂,提前拜年共贺新春。但是今年赶上疫情,线下的社区联欢会肯定是不能再搞了。于是,我们就想出了举办线上拜年的主意。”银闸社区工作人员孙建丽表示,社区采购了一批红纸,提前发放给社区的孩子们,请孩子们自己制作春联和福字,等到小年儿那天,通过微信群集体晒出成果,进行线上“团拜”。
“就在前几天,我们刚刚得知,社区有个叫张瀚棠的10岁男孩,已经写好了一幅春联,孩子还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牛奶和食用油,将春联和食品都送到了社区残疾居民家中。”孙建丽表示,孩子的这一举动,让大家都非常感动。
家长作业: 感受古老京韵 带孩子行走中轴线
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物保护重中之重的“中轴线申遗”,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前几天新闻里提到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要实施的消息,我就随口问了一下孩子,知不知道‘中轴线申遗’是怎么回事。没想到,她一脸蒙,别说‘申遗’了,连中轴线是什么都不知道。”张女士觉得自己作为父母有些失职,孩子在老北京出生、长大,竟然对北京城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
和孩子聊了聊,张女士发现,一提起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等国外历史古迹和著名景点,孩子如数家珍;但说起北京的历史古迹,孩子吭吭哧哧半天,只能说出故宫、长城、天坛三处名胜古迹。
“你知道左祖右社吗?知道暮鼓晨钟吗?知道万名桥边的镇水神兽吗?”面对张女士连珠炮般的提问,还在上小学的孩子连连摇头。于是,张女士萌生了利用寒假带孩子“行走中轴线”的念头。“作为生活在北京的北京孩子,首先要对咱老北京有个基本了解才行。想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从中轴线入手最合适不过。”和其他两位遇到类似问题的家长一商量,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带孩子们一起“行走中轴线”。
1月31日,家长和孩子自发组织的“行走中轴线”小组,迎来了首次“行走”活动。“我们计划以中轴线的北端钟楼为起点,一路向南,最终抵达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第一个周末依次到钟楼、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这五个景点打卡。”在张女士的号召下,家长和孩子们一齐行动起来。大家做好了充分准备,有的带来了手绘中轴线地图,有的收集了每个古迹节点的介绍,有的则提前查阅了与古迹相关的传说故事分享给大家听。
图片
“鼓楼为古代城市的报时台”“景山公园曾是全城制高点”……上午10点多,孩子们在钟鼓楼广场集合,沿着中轴线一路向南。不光查地图、念简介、听故事,孩子们和家长还掏出纸笔,将自己眼中所见的钟鼓楼、故宫等历史古建画在了各自的记录本上。
“当年我在鼓楼附近上学,每天都会骑车路过鼓楼脚下。但其实自己都从来没有好好观察认识过钟鼓楼。这次,通过跟孩子们一起‘行走中轴线’,我第一次从孩子们的讲述中听到了钟楼的传说,还第一次拿起纸笔,将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钟鼓楼画在了纸上。”参加活动的王女士表示,只有让更多市民对中轴线加深了解,才能够更好地保护中轴线。真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行走北京,唤起心中的记忆,从而激发全社会对遗产保护的渴望与热情。
声音:少了“规定动作”多了“自选项目” 寒假作业更接地气
疫情期间的寒假作业,少了“规定动作”,多了“自选项目”,更加多元化,更实用,更接地气。
在朝阳区一所学校任职的郭娜老师表示,近些年来,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在减轻孩子负担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孩子“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学校没有用各种“固定化”的任务来填满孩子的时间,而是让孩子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自我研究,让假期的内容更丰富也更独特。此外,学校的部分寒假作业也将家长“拽入其中”,增加家长的参与度,实现家校共育的目的。
疫情期间,社区为居家孩子们的快乐寒假添砖加瓦。作为社区寒假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辛桦表示,为解决疫情防控期间青少年家庭的假期托管难问题,社区应当积极出力,通过“云托管”,帮助青少年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有益、文明、充实、愉快”的寒假。社区可以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线上“假期大餐”,打通服务青少年的最后一公里。
“打开门办教育”,是市人大代表、北京景山学校党总支书记张斌平一直强调的一句话。他提出,很多学生都感受到,“十三五”时期,北京的天蓝了、水绿了、环境变美了。但可能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北京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因此,中小学要加强北京“市情”教育。比如,可以把“十三五”时期北京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通过教育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像目前正在热议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与北京相关的“市情”,就应当尽快扎根未成年人的心中。学生越了解北京的“市情”,就能够越热爱北京,越愿意投入到北京的发展浪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