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茌平现象丨文艺精品百花绽放

茌平区融媒体中心官方微信号

岁暮年初,由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创编的山东梆子《承诺》、茌平花鼓戏《冤家亲家》,将在全省乡村题材优秀文艺作品网络展演中和观众见面。

犹记得,精准扶贫题材山东梆子小戏《一个也不落下》,入选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承诺》代表山东省登上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

几部现实题材的戏剧,靠什么走进观众心中?怎么做到既“叫好”又“叫座”?一个县级剧团,又是怎么一次又一次迈上国家级舞台?

扎根现实 回应关切

“干部行事不公其实不是少数现象,《一个也不落下》刚开始在村里演出时,就怕村里人写的是他们村的事,每次演出前,我们都得问问村支书,这个剧能上吗?”1月5日,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里,团长周克泉苦笑着。

《一个也不落下》主要讲述了奶奶和孙女在城里捡破烂,脾气倔强的奶奶、孙女拒绝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而“第一书记”偏偏缠磨上了他们。原来,这对祖孙因村干部行事不公而离家进城,“第一书记”特意为寻找她们而来。在几次交谈后,双方的心慢慢拉近,祖孙俩发现归乡之路竟是那般的温暖。

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在重大现场面前没有失声,以作品发出时代的声音。于是,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创作了《一个也不落下》,该剧一经演出就赢得广大群众的心。

“在中国评剧院演出的那次,大厅内座无虚席,在30分钟的演出,赢得了观众的十四次热烈掌声。”周克泉难掩喜悦。

伟大的文艺精品,必将是无愧于时代的。同样是精准扶贫题材的《承诺》,也深深地走进了观众的心中。

“感觉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令人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仿佛就在自己的身边。”许多看完《承诺》的观众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承诺》取材于茌平财政局帮包肖家庄镇小高村的真实故事,以第一书记于利民的“承诺”为主线,艺术地再现了扶贫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引来兔场兴产业、带动全村群众奔小康的故事。

从一开始穷得心安理得的旺财,到逐渐看到希望的年轻人大鹏,再到‘宁可自己淹进唾沫星,也不让村民掉进深坑’的于利民,都是老百姓身边鲜活的人物。目前,《承诺》已演出50多场,场场“爆棚”,叫好声连连。

2020年,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又新创排了移风易俗题材花鼓戏《冤家亲家》,本小戏以茌平花鼓戏为表演载体,借助该剧种擅说擅唱、清新活泼、动感强烈的特点,直击当今农村难以禁绝的奢靡风和攀比风。

如何能创作出超高人气、走进观众心里的戏剧,周克泉分析:“从受众角度出发,将他们关心的话题融入创作中,以浓烈的乡土气息、生活气息、时代气息为文艺创作注入灵魂。”

匠心打磨 精益求精

繁荣文艺创作,要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

“精益求精,才会成为精品。”周克泉说,“《承诺》从最初构思到搬上舞台,耗时长达3年,先后召开剧本讨论会10余次,前后大改剧本4次、小改几十次,并多次进行实地采风。”

2020年9月份以来,剧团聘请4名国家一级演员参与剧组排练,并在服装、舞美、灯光等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提升,新版《承诺》于2020年11月15日全新亮相。

不只是《承诺》,《一个也不落下》《冤家亲家》在剧本写出来以后,剧团就召开研讨会,几次对剧本进行修改,从演员台词,到剧情节奏,再到舞台表现,都经过了剧团演员和专家的悉心研讨、打磨。“《一个也不落下》第一次正式彩排的时候,发现剧情发展比较慢,几场戏下去还没有进入主题,于是我们又删改剧本,最终将作品打磨得更引人入胜。”周克泉说。

摆渡口秧歌是重要的运河文化遗产,该剧团以平调秧歌及秧歌小调为主,采集音频、视频资料50多条,采集秧歌小调唱词60多首,改编创作舞蹈《摆渡口大秧歌》,并编写教材在中小学推广传统舞蹈教学。

“千凿万锤出深山”,这是六百多年前于谦的诗意吟唱,而“千凿万锤出匠心”,则是对“工匠精神”的真情呼唤。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始终秉持一颗“工匠心”,坚持对文艺作品精心打磨,最终收获了多部精品。

引进人才 守正创新

茌平山东梆子剧团(茌平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原茌平县京剧团,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十九旅五十五团前进剧社。

前些年,剧团曾遭遇“人荒”:退休的、调走的、“下海的”,60多个演职员走的只剩下几个人,排演新戏不用说,连演个像样的节目,人手也不够。有一次,茌平要举办新春晚会,想让剧团出个戏曲节目,结果竟是“没人演”“演不了”。

后来,茌平区加快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茌平山东梆子剧团看到新的曙光。2014年,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从社会剧团招聘了12名戏曲骨干;2017年,从菏泽戏校招进18名毕业生;陆续拥有了3名国家二级演员;组建起20人的乐队,购置了流动舞台车,行当也齐全了。

人才引进、设备完善、体制改革,让剧团人重新振奋了力量,开始加快高质量文化输出:山东梆子《承诺》《一个也不落下》,茌平花鼓戏《贫妇人卖子》《冤家亲家》,舞蹈快书《走亲戚》,舞蹈《平调大秧歌》……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茌平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近几年,该区不断推进剪纸作品守正创新。

2020年,由该区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创作的“凤冠霞帔”“茌平衙门朝正东”“党建引领、全面小康”3幅原创作品参加了“2020山东省旅游大会暨中国首届国际文旅博览会”;剪纸作品《悬壶济世》被刊登在山东省文化馆期刊《群众艺术》中……

“茌平区着眼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繁荣文艺创作,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孙洪锋说,茌平区将继续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创作规划、选题策划和扶持引导,实现文艺创作高处再攀高。

来源:茌平融媒

编辑:李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