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在西藏最早成立的中心县委——扎木中心县委

1955年,根据西藏工委通知要求,波密分工委撤销,塔工分工委在波密成立,按照“原波密干部除组成扎木中心县委外,大部分到塔工工作”的指示,中共扎木中心县委于当年4月1日正式成立,隶属中共昌都分工委,保留昌都解放委员会波密第二办事处,领导波密三宗(倾多宗、易贡宗、曲宗),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执行“六年不改”政策,带领扎木各族干部群众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平息叛乱,守卫建设波密。

图为赵云堂同志

图为董玉珍同志

图为孟宪民同志晚年

图为扎木中心县委干部祁奋和丈夫张均

扎木中心县委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县委机关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在波密三宗设立了中共倾多宗工委、中共曲宗工委、中共易贡宗工委。赵云堂、董玉珍先后担任扎木中心县委书记,董玉珍离任后,孟宪民作为县委副书记主持县委全面工作。

图为末代波密嘎朗第巴(波密土王)旺钦杜堆(前排左三)及其随从人员

扎木中心县委时期,吸收了大量在当地有威望的藏族人士担任公职,培养了一批民族干部。如1928年,藏波战争(旧西藏政府向波密地区用兵),末代“波密土王”旺钦杜堆逃走,他两岁的女儿索郎央青,被老百姓暗中保护起来,尊为“波密公主”,1955年,索郎央青被任命为昌都解放委员会第二办事处民政科科长。

图为藏族老百姓靠人背牛驮支援修路

1955年扎木中心县委的主要工作是解决群众的赔偿和救济问题。由于支援川藏公路建设,群众的骡马和牦牛在运输中死了不少,修路还占用了群众的耕地,造成了青苗的损失。此外,农村主要劳动力因支援修路,对农牧业生产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群众出现缺粮问题,生活发生困难需要救济。同时,随着公路修通,大量人员进入波密,一些单位和个人到农村采购物资的情况很难控制,引起了物价的成倍上涨,在群众心里产生了恐慌。扎木中心县委在上级的支持下,大量调进物资平抑飞涨的物价,稳定人心,到年底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图为谭冠三同志

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考虑到西藏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情况,对西藏社会制度的改革十分慎重,采取了耐心等待的方针。1956年9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藏民主改革问题的指示》,确定了“六年不改” 方针。实行适当收缩、精简机构、内调干部等政策,稳中求进。1957年夏,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西藏军区政治委员谭冠三在扎木召开西藏关于收缩的动员会议。在扎木这个点是否要撤的问题上,在扎木工作的同志讨论认为,扎木这个点应该保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在波密工作的几年里,和扎木一带的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上层爱国人士共事多年,忽然要走,感情上舍不得。当地的上层爱国人士知道情况后,给昌都解放委员会发去电报,要求共产党、解放军同志留下来,并给予留下的同志三项保证:一是提供工作便利的条件;二是保证留下人员的人身安全;三是保障留守人员与上级(昌都)的通信联系。受“大收缩”政策影响,1957年8月,邦达至林芝段公路维护人员已撤离,公路已经不能通车。爱国上层人士要保障留守同志与昌都通信联系,主要靠人力跋山涉水来完成,这一点让扎木的同志们非常感动。最终上级同意扎木中心县委保留,年底,扎木中心县委保留了十几名工作人员和部分家属,留守一个加强排。精简机构和压缩员额后,公路干线仅保留了青藏公路及康藏公路的岗托至怒江段、林芝到拉萨段;地方工作地点及军事驻地,只保留昌都、扎木、察隅、江达、拉萨、日喀则、江孜等20多处。

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扎木中心县委红楼

图为时任扎木中心县委副书记,扎木保卫战前线总指挥孟宪民

图为18军老战士孟宪民的女儿孟桂琳向波密红楼捐赠父亲的回忆录《峥嵘岁月稠》(未出版)

1959年1月3日,西藏反革命叛乱武装集合2000多人包围攻打扎木。1月4日,扎木保卫战打响,在扎木中心县委和昌都解放委员会波密第二办事处的领导下,主持县委全面工作的副书记孟宪民以波密红楼为指挥中枢,带领60多位党政军同志和爱国上层人士,在广大僧俗群众支持下,同仇敌忾,保卫红楼,与叛乱分子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苦守10天10夜,等来了援军,受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通电嘉奖,林田德率领的加强排被授予集体三等功,对保卫战中表现突出的才旺贡布、布弟玛、赤列等每人嘉奖了一支英式步枪。扎木保卫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群众,树立了我军平叛必胜的信心。

1959年9月,中共西藏工委决定撤销中共扎木中心县委和所属的三宗工委,成立中共波密县委,县委机关驻扎木,波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注:本文系作者根据王长安、孟宪民、胡金安、陈钦甫、闫家琪等老同志回忆、口述整理创作。照片由上述老同志及祁奋、张均女儿张琪提供。

(中国西藏网 文/张庆冲 作者系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古乡党委委员、副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