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奔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桦川实践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 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煦 黑龙江佳木斯报道

未来,桦川县将以“全境旅游,全景桦川”为抓手,进一步做好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乡有特色、村村有带动的文旅带贫模式,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创建桦川文旅增收新名片。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的桦川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幅员面积2268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105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农村人口15.9万。

桦川县原来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04户11710人,贫困村45个。

脱贫攻坚以来,桦川县创新构建“中枢调度+专项推进”“领导挂帅+部门联建”“全覆盖驻村+干部结对”“网格化扶贫+跟踪服务”四大责任体系。县党政班子成员挂帅乡镇总指挥,所有处级干部每人包扶3-4个村,组建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医疗队覆盖所有行政村,119家单位包扶所有行政村,2609名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所有贫困户。

目前,全县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2016、2017、2018年,桦川县在黑龙江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三年位居“A”等次前列;2019年5月,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同年10月,获得黑龙江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产业扶贫 位于苏苏村的东旺果蔬绿色生态园是桦川县产业扶贫基地,生态园雇用的都是本地贫困户和农民,带动了他们脱贫致富。图为东旺果蔬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李冬接受采访。摄影/郭煦

多渠道开展扶贫实践

以往,农民只能靠天吃饭。伴随辛劳春耕的往往是一句:“看天吧!”如今,望着无边的田野,桦川农民站在四季起点播下希望的同时,也能预见金灿灿满溢着丰收味道的秋天。

在桦川县,这种预见力源于“期货+保险”的融合。从简单的“价格保险”到“基差收购+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从“保价格”到“保收入”;从小规模试点到整县推进……多年实践“期货+保险”的“桦川模式”因农而生,向农而兴,更显活力。

当地农民杨克军到现在也忘不了,2019年的两场急雨,他站在水淹了半米多深的苞米地里欲哭无泪的场景。“农民一年到头就指着这地呢,玉米都结棒了,眼瞅着到秋,谁成想全毁了。”杨克军一想起心就揪着疼。

2019年年底前,杨克军接了一个电话,东河乡东河村正在对受灾种植户情况进行登记,“保险+期货”要给投保农户理赔了。

杨克军将自家种的不到6公顷的玉米全部投保,自己每公顷掏200元,受灾后每公顷获赔4000多元。

又到春耕时,种了37年地的杨克军从来没像2020年这样踏实过,“期货+保险”这颗“定心丸”他打算一直攥在手里。

2019年桦川县因遭受台风、连续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大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内涝灾情,直接导致全县玉米减产五成左右,部分地块甚至绝产。而“期货+保险”保障了农民的收入,有效地规避了自然灾害。

“保险+期货”让农民种粮收益有了保障,为生产端到市场端的整个链条中的各个环节按下了“稳定键”。农民在春天种地前对价格、销路、收益心有定数。根据期货价格有针对性地研究种植啥、种多少。

桦川县还通过“保险+期货+基差收购”模式,有效保障粮食销售价格和销售渠道,消除农户后顾之忧,解决了农户“卖粮难”问题,促进了分散种植农户与粮食市场的紧密对接。

四年来,桦川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勒紧腰带”累计投入资金600万元支持“期货+保险”项目。仅2019年桦川县“保险+期货”总投保面积达到32.75万亩,桦川县政府承担10%的保费及种植贫困户保费就达257万元。“保险+期货”让477户种植贫困户近1000人获得稳定种植收益,燃起更多家庭的希望。

天空稍放晴,桦川县横头山镇万宝村贫困户辛国安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富民蔬菜基地,为大棚内的秧苗开窗通风。

辛国安今年71岁,因病致贫,但他为人勤快积极向上。自万宝村富民蔬菜基地建设以来,他就坚持在基地打工,靠着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我现在主要照料3栋暖棚,每天来也不用搬东西,主要是通通风、拿水管子浇浇水,这活不累,每天能赚100元钱,2019年春耕期间我在这两个多月就赚了6000元钱。”辛国安说。

富民蔬菜基地原有50栋冷棚,主要种植香瓜、香菜、菇娘、油豆角等农作物。2019年,万宝村为最大限度发挥基地带贫作用,经过多方筹资建设了3栋暖棚,以满足50栋冷棚的秧苗培育。

“现在温室大棚内正在培育的是菇娘、茄子、辣椒、黄瓜等秧苗,香菜和水萝卜还有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采摘了,今年我们秧苗育的早,加上最近气温回暖,上市时一定能卖一个好价钱。”该村支部书记冯跃彬指着长势喜人的秧苗说。2019年10月,随着佳横路正式交工使用,为万宝村带来了极大的交通便利,以前开车去趟市里要1个小时左右,现在只需要20分钟。万宝村和大棚基地分别坐落在佳横路两侧,这条路的开通使万宝村受益匪浅。

下一步,万宝村将依托佳横路打造沿线观光农业,改造采摘大棚,种植葡萄、草莓等采摘水果,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旅游产品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周边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会对村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

“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现在村内通过‘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共建模式,已经实现了整村带贫全覆盖,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佳横路整合乡镇资源,充分调动村民致富积极性,哪个村有什么‘宝贝疙瘩’都放到公路沿线展示,把城里人吸引到横头来,将横头山变成一座‘聚宝山’。”驻村工作队队长邹长恒充满信心地说。

第一集体农庄的合作之路

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是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隶属于佳木斯市桦川县,在桦川县城区西南方向。这里,曾诞生了几个新中国第一:第一个集体农庄、第一个拖拉机站、第一个突破大面积高产地区、第一个农村题材纪录片、第一个写进小学课本的集体农庄。

如今,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一幅幅带有朝鲜族风情的画面。

1945年,桦川县解放。1947年,桦川水利农场建立,并组织农民进行集体化生产,体验大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化的好处。1948年初春,水利农场派人到吉林省敦化、延吉等地,动员有种植水稻经验的朝鲜族农民移民。于是,朝鲜族金白山和李在根各自带领几十户人家,来到茫茫荒原,建房安家,开荒种稻。

1951年,桦川水利农场响应政府号召,学习苏联办集体农庄经验,开始筹建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

1951年2月21日,星火集体农庄成立。金白山当选为农庄主席,李在根为农庄副主席兼党支部书记。

当时,农庄有明确的章程:年满16岁的劳动人民入庄自愿,退庄自由,土地归农庄所有,实行按劳动日分红。成员的私有财产折价顶入庄金和生产基金。划分耕作区、耕作队,建立七级定额,通过定额付给工分报酬。年终分配时从总产量中扣除1.5%的公益金,10%的公积金。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星火集体农庄也开启了合作社种植新时代。

走进星火村,随处可见“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的印记:村口的巨石上、村边的宣传栏里、村委会旁边一排排的连脊房。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庄人离开了黑土地,外出打工,土地开始向周边流转。村党支部书记崔哲俊介绍,2014年,农户土地都交与村委会统一发包给滨江庄园水稻种植合作社,多半用于种植有机水稻。

合作社种植有机水稻的方向,改变了星火集体农庄当年种水稻只求高产的理念。从前求高产量,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吃饱,如今优品质,是为了更多人能吃好。

如今,村里建起了三栋住宅楼,只限于村民购买。“村里年轻人都出去了,可他们老了还希望再回来,我们要守住他们的家。”星火朝鲜族乡党委书记南楠说。

南楠表示,“星火集体农庄刚成立的时候,平均每天要求入庄的信有30余封。可以说,农庄是那个年代很多人最美的向往。现在也经常有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寻找当年的记忆,我们不能让大家失望,于是就想建一个朝鲜族特色村寨,与我们原来的民宅相呼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用乡情弥补乡愁。”

建特色村寨,发展民宿旅游,星火村用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村党支部书记崔哲俊目光中多了许多憧憬,“到秋天村里这2000多棵果树也都结果了,采摘园里茄子辣椒也都长成了,荷花池的秋荷也都开了,庄园也能入住了,那时的星火村,肯定更红火。”

2018年,星火村推进实施了“星火庄园一号民俗村寨”项目,村集体以集体土地为资产入股,建成后享受效益分红。该项目是集民俗体验、乡村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养生康体于一体的旅游项目。主要建筑有村史博物馆、接待服务中心、民族饭店、长短期出租特色民宿、休闲广场、垂钓和荷花观赏、采摘园、文体活动中心、电影院、朝韩购物中心、污水处理站等设施。

南楠说,特色村寨预计可实现年接待游客21万人次,年销售收入可达4000万元,年缴税金300万元,安置就业岗位180个。

星火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曾经的第一集体农庄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三江平原上的一个融合现代农业、现代旅游、现代文化产业于一体的具有现代民俗特色的美丽村寨。

文旅之路照亮贫困户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桦川县发挥地理区位优势、民族特色优势、历史文化优势等,以构建新型产业化扶贫体系为抓手,大力推进创新文化带贫机制,构建以贫困人口增收为核心的文旅产业利益共同体,结合地域特点开发九个乡镇各具特色的文旅产业项目,规划建设切合实际、稳定长效的多元化文旅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培育乡村文旅带贫主体,释放“叠加效应”带动全县群众就业增收,让农民足不出户在家致富,实现稳定脱贫。

采摘园+农家乐,让贫困户采摘希望收获致富乐。桦川县现有规模以上采摘园15个,采摘园内种植美国大樱桃、油桃、水蜜桃、葡萄、苹果、应季蔬菜等适合本地生长的各种果蔬品种,年接待游客20万人,产值可达1200万元,实现利润500万以上,年带动贫困户就业300人以上,人均增收0.5万元以上。农家乐31个,年带动贫困户就业70人以上,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在悦来镇苏苏村,5年前,李冬投入100余万元流转出19户农民大田,其中3户是贫困户,工人都用本地贫困户和农民。5年后,李东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大田变身果蔬采摘园,更是桦川县产业扶贫基地。谈起租地种菜的理由,李冬说:“就是看到孩子吃的水果反复洗泡还有农药味,就想自己种点纯绿色的,让孩子放心吃”。采摘园和农家乐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贫困户在本乡镇就近务工,增收致富。

李冬的东旺果蔬绿色生态园,是集农业科普教育、田园采摘、果蔬配送、畜牧养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户外拓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景区庄园。

东旺合作社是桦川县产业扶贫基地,也是苏苏村产业扶贫项目落地基地,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了带贫作用。

总投资10500万元的星火朝鲜族民俗文旅产业园项目和总投资3.038万元的横头山镇国家级森林公园项目等,结合星火朝鲜族乡朝鲜居民聚集特点和横头山天然森林氧吧资源,以政府投入基础设施,社会资本和村集体资本参加,贫困户广泛参与的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预计项目建成后,通过项目利润分红、园区项目租金分红、歌舞队演出收入、园区吸纳就业、餐饮街区经营者利润分红、房屋出租分红等带贫机制可为贫困户年均增收0.3万元以上,同时也将为村集体每年带来不少于100万元的稳定收入。

文旅产业作为决胜脱贫攻坚战役的新型产业项目,在大幅度提高贫困户收入的同时,也是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着力点。桦川县将以“全境旅游,全景桦川”为抓手,进一步做好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乡有特色、村村有带动的文旅带贫模式,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创建桦川文旅增收新名片。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1月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