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加幸福的一流中心城区

“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拿出勇气和智慧,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2月2日,惠州市惠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召开,惠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翟树宇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回顾总结了“十三五”时期以及2020年工作,并为“十四五”谋篇布局。

“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惠城区乘势而上、借“市”发展的进阶之年,优化结构、补齐短板的突破之年,爬坡过坎、跨越发展的提速之年。今年,惠城区将以“强平台、抓项目、提质效”为经济工作主轴,加快补齐短板,持续锻造长板,努力在打造“更高质量的实力惠城”和“更有品质的幸福惠城”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南方日报记者 卢慧 马发洲

回眸“十三五” 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称号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五年来,惠城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主要预期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惠城区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科技百强县区、营商环境百强区等称号。

这五年,惠城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598亿元提高到862亿元,年均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年均增长10.1%、5.7%;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财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税收收入占比由55.2%提升至81.9%。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0:27.4:69.6。

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发展活力不断激发。惠城区承接市下放职权42项。深入开展“清网增效”行动,推出工业投资项目摘牌即动工、企业开办全流程1天内完成、企业“直通车”等创新举措。组建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和园区开发两大平台,进一步拓宽政府投融资渠道。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三五”期间,惠城坚持把新增财力的8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聚力打赢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100%脱贫,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法治惠城和平安惠城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与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迈向高质量发展“底气”更足,如今的惠城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成效明显,能源、水利、信息化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品位进一步提升;1232个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任务;加强生态建设,成功创建省生态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过去一年,惠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施“3+2”系统工程为抓手,牢牢把握“储能抓项目、提速增效能”工作主轴,国内一流中心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惠城区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经济迅速恢复、持续向好;推动园区加快发展、发展动能加速集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城市治理打开新局、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去年有些经济指标低于年初预期,个别民生实事没有达到目标进度,虽然有疫情影响、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但是我们对主观原因不回避、也不掩饰。”报告指出,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展望“十四五” 2025年GDP达1300亿元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之前,区委八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惠城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建设更加幸福一流中心城区为总目标,打造更高质量的实力惠城、更有品质的幸福惠城,为未来五年发展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方向。区政府据此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把握新形势,担当新使命。惠城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坚持对标一流,坚持市区一体,坚持实体优先,坚持民生至上,持续推进“3+2”系统工程,奋力把惠城建设成为更加幸福的一流中心城区。

不可失者,时也。随着省、市经济加快恢复,“双区驱动”效应进一步释放,“丰”字交通主框架、金山新城、惠州湾产业新城等重大项目平台加快建设,为惠城区逆势而上、竞逐一流增加了有利因素。

所当乘者,势也。通过长期接续奋斗,惠城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特别是近两年下定决心、下大力气补工业短板、狠抓园区和项目建设,工业项目落地连续两年大幅增长,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势能,具备了向上跃升、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展望“十四五”,到202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7%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35:62。

打造更高质量的实力惠城。产业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成为惠城实体经济增长主引擎,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水平。全区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投入占GDP比重达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00家。基本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建成国家级创新型城区。

打造更有品质的幸福惠城。一流中心城区生活品质大幅提升,乡村振兴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全面焕发“老”的经典魅力和“新”的时代魅力。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全省甚至全国领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有效进展。城市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城乡优质生活圈建设全面提升,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谋划2021 强平台抓项目提质效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惠城推进更加幸福一流中心城区建设的关键一年。惠城区将深入实施“3+2”系统工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强平台、优环境、抓项目、惠民生”上实现突破进阶,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在强平台抓项目方面,依托“一带一轴一圈”产业空间布局,聚力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总部经济、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大力推进金山新城、东江湾千亿产业园、惠州湾产业新城建设,打造成为支撑惠城经济增长、产业跃升的核心载体;培育和发展新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打造市区一体共建“外联内畅”交通体系,配合推动广汕高铁、惠城南站及配套项目、莞惠城际北延线、韶惠高速、广惠高速金龙互通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推动建成演达二路东段等市政道路,实施金龙大道、小金河大道等道路快速化改造;以点带面打造“靓丽幸福”城市形象,在中心区建设智慧停车场10个以上,建设“一湖两江”城市会客厅,打造环西湖中央文化休闲区靓丽名片。

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加强污染防治,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禁养区养殖场清理整治,实施城镇污水管网畅通工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加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环境管理;厚植生态优势,建立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体系,实施生态环境空间管控。

在乡村振兴方面,加强制度设计,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推动农村工作、农业项目量质并升、取得突破。一方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科学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能级提升行动,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推动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北部山区现代农贸市场,创建3个“一村一品”特色村。

聚焦市民关切,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惠城坚持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投入9.7亿元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1所、中小学10所,新增各类优质学位1.9万个以上;打造更高水平健康惠城,启动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完成龙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河南岸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第三人民医院横沥分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新征程任重道远,新使命催人奋进。报告指出,面对“双区”驱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和惠州市委、市政府放权赋能重大机遇,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以主人翁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