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发展新动向

2月4日,肇庆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开幕,肇庆市市长吕玉印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肇庆 “十三五”时期的主要发展成就,布局“十四五”开年行动。
2020年,肇庆在砥砺中前行,多项主要经济指标“飘红”,地区生产总值2311.65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排名全省第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5亿元,增长9%,增速排名全省第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
“十四五”中前期地区生产总值超3000亿元成为全市共同目标。肇庆如何在2021年育新机、开先局,拭目以待。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杨慧荣 梁洁
南方日报记者 余秋亮
1 新动向
当好产业“蓄水池” 建设大湾区制造新城
2021年,肇庆将深度嵌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以“甘当配角,争当主角”的精神坚持与湾区城市配套发展、补缺发展、特色发展。
瞄准珠江东、西两岸产业资源配套发展。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以“2+4+N”发展平台为主阵地,肇庆将深度对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带,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基地、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2个产值超千亿元、2个产值超五百亿元制造业集群,10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
提升自身产业引擎能级,当好“蓄水池”。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和多个省级高新区被寄予厚望。在肇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指导下,肇庆高新区将力争使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19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积极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制造基地。制定出台支持肇庆新区发展系列政策,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推动西江省级高新区、金利省级高新区提速建设,加快四会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省级高新区,支持高要、广宁、德庆等地申报省级特色产业园,端州、四会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
围绕“4+4”产业集群发展格局,肇庆力争2021年内引进“4+4”产业链项目投资额占比70%以上,特别是发挥龙头带动效应。
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小鹏汽车、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加快高新区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高要金利汽配园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水平,力争实现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330亿元。
依托风华高科等龙头企业,抓好电子信息产业园、新型电镀产业园建设,推动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等重点领域发展,力争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210亿元。
加快陶瓷、金属加工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推进投资近50亿元的金田铜业等项目加快建设,在封开、德庆、高要等地合理布局绿色建材产业。
同时,肇庆还将继续支持优势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建设200个以上增资扩产项目,推动28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改,力争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家。
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肇庆将强化链式集群和创新引领一体推进,培育发展产业创新链和创新企业方面,肇庆定下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00家的目标。
科研创新方面,肇庆扎实推进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项目,打造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累计建成新型研发机构3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
2 新动向
建设“一带一廊一区” 聚力成势助城乡区域协调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近年来,肇庆以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为牵引,努力构建“一带一廊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聚力成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形态从环湖城市转向拥江城市发展。作为肇庆建设幸福产业集聚带的主阵地,端州—高要、鼎湖—新区、四会—高新区组团式融合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坚定。鼎湖发挥衔接新区和端州的桥梁作用,高标准实施城市功能提升工程,加快下湾湿地片区等连片规划建设。高要城区北融南拓,大力推进紫云新城、江滨新城等规划建设,对接端州建设“一江两岸”城市景观。四会绥江两岸加快改造提升,打造贞山新城、玉器文化小镇,加快与肇庆高新区联动发展。
“双区”联动是“一带”的核心引擎,新区崛起与府城复兴如何实现“比翼齐飞”再次成为关注的重点。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2021年是肇庆新区“新三年”征程的起步之年,肇庆新区将以奥士康等产业项目带动高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实现单体超百亿元产业项目重大突破,加速从搭建城市框架向打造产业新城转变。
与此同时,端州担负起建设城市核心区重要使命,发展都市型经济,深入实施“古端州·新活力”三年行动。具体而言,端州将扎实推进府城保护与复兴微改造,加快双龙生活服务配套区、江滨片区“三旧”改造,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旅游港、世茂城市综合体等高端商贸文旅项目,加快建设美食、名优特产、文化时尚特色街区,加快岩前休闲半岛、北岭休闲片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环星湖城市商圈和业态升级,促进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优化城市能级同时,县域品质提升工程也在同步推进。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生态产业示范区的同时,肇庆积极推动四个山区县壮大县域经济,打造怀集市域城市副中心,建设一批县域中心镇,力争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5%。
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辐射与带动。肇庆全力构筑“三大交通圈+双枢纽”大交通格局,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硬联通”。
在高速公路网建设方面,肇庆将加快建设肇明高速一期等项目,谋划广佛肇云高速、惠州至肇庆高速。在机场及港口码头建设方面,肇庆将配合开展珠三角枢纽机场前期工作,拓展西江、北江沿线港口码头规模和功能,加快新基湾作业区码头前期工作。
广湛高铁、珠肇高铁肇庆段有望年内动工,肇庆也在争取开通更多肇庆往返香港、深圳等地高铁和城轨班次,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更加触手可及。
3 新动向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
2020年,肇庆市加大民生财政投入,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民生事项有序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强。
其中,肇庆市以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契机,有序推进10个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试点建设,通过推广学习德庆县官圩四个中心改革经验,打造具有肇庆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实际上就是“治理社会”,是政府从“主导型”到“服务型”的转变,是“单一主导”到“社会多元共治”的转变,城乡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了当前社会的痛点、难点,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坚持“市整体统筹+县基层试点”的模式,加快乡村社会治理综合改革;通过建强基层网格社会治理单元,实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通过健全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县级“信访超市”标准化建设;推进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同时,关注食品安全、应急救援中心建设,保证安全生产形式保持平稳。
要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仅要加强自身建设,还要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建设法治政府,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同时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在做到依法行政的同时,履行决策法定程序,推进乡镇街道的执法改革。
通过提升作风、效能提速促进工作落实,建立职能部门工作清单制,实施“政府工作效能提升”工程提升政府工作效能。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的“放管服”改革,是从顶层设计的框架下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同时,在检查考核方面拒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鼓励干部干事创业,打造真才实学、真抓实干的务实型干部队伍。
加强财政管理和风险防控。大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做好责任划分,做大做优综合财力。持续向县(市、区)延伸“大刀队”工作模式。通过强化国有资本监管,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依法有序推进国有资产增值。确保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强化政府廉政建设。
4 新动向
稳投资促消费拓外贸 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2020年,肇庆在疫情防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余,全市工作围绕产业转。新增开工和竣工项目571个,实际投资额达513亿元。
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肇庆继续抓紧抓牢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都市服务业,并积极开拓对外贸易多元化市场,通过稳投资促消费拓外贸,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性和韧性,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能源基础设施、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托举起生产与分配的高效率。一个个重点项目,正加快城市发展的速度。天然气主干管网“县县通”工程正在谋划推进,加快广宁抽水蓄能、鼎湖天然气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西江干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封开南丰镇和江口旧城区防洪堤项目正在推进。
都市服务业是城市产业高端化的表现,肇庆将打造汽车、智能家电等重点领域消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0家,更加聚焦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网络直播等新业态、玉器、农产品等线上线下交易平台等建设,新建或改造一批步行街、酒吧街,打造夜间经济示范商圈和消费集聚示范区,以夜间经济带动消费增长。
今年,肇庆将进一步推动金融赋能产业发展,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业态,同时提升银行证券保险产业能级。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力争引进3家以上金融机构,推动3家企业上市挂牌。
同时,肇庆还将大力培育发展现代物流和智慧物流,引育一批现代商贸流通企业,支持鼓励建设现代化物流园区。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深入落实省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和“粤贸全球”的计划,正是肇庆积极开拓对外贸易多元化市场的好机遇。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肇庆将推广实施“湾区一港通”模式,加快推进中国(肇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取肇庆新区综合保税区、四会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获批,支持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努力探索出一条促进外贸交易的新路径。
■关注
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
“十四五”新征程中的肇庆发展路径
2月4日,肇庆市十三届人大八次会议召开。审查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下称《纲要》),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议程之一。
《纲要》提出,肇庆将以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为发展思路,努力在“十四五”中前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3000亿元,“十四五”期末实现经济发展更加高质量、改革开放更加全面深入、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文明更加进步、生态环境更加美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治理效能更加显著的目标,努力建设彰显中国特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纲要》释放了哪些肇庆发展新动向?勾勒了怎样的崛起新路径?南方日报记者为你梳理。
1.以培育发展“4+4”产业集群为主攻点,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制造新城
坚持提速发展、倍增发展,加快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推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中,以产业集群化牵引制造业提质升级,以企业集聚化优化产业生态。全面对接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深度对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带,以“2+4+N”发展平台为主阵地,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基地、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到2025年形成2个产值超千亿元、2个产值超五百亿元制造业集群,10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平台,力争成为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2.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重要抓手,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深度参与人文湾区、休闲湾区、健康湾区建设,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彰显现代特色,面向未来多元融合。深入实施旅游振兴十大行动,全力打造西江百里历史风光带和千里旅游大走廊,联合桂林、贺州建设“粤桂画廊”,力争到2025年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全域旅游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大型商圈,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消费节点县、消费集聚区,持续促进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快构建肇庆康养休闲旅游品牌体系。
3.以农业高附加值发展为支撑,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建设“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集种植养殖、精深加工、冷链配送、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全链条,打造6个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业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农村经济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成为大湾区优质生态农场、中央厨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让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乡村振兴“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转变”,推动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4.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为牵引,全面融入大湾区城市群建设
全方位参与“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大力实施“湾区通”工程,全面参与广州都市圈建设,积极对接深圳都市圈。加快构建“三大交通圈”和“双枢纽”交通格局,全面融入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巩固提升面向大西南城市功能,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坚持肇庆新区和端州区联动发展,进一步做强做优主城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坚持“一江两岸”一体化规划建设,推动端州—高要、鼎湖—新区、四会—高新区组团式融合发展,促进城市形态从环湖城市向拥江城市发展。全面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推动4个山区县依托资源禀赋壮大县域经济,打造怀集市域城市副中心,建设一批县域中心镇,力争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5%。
5.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关键一招,努力打造投资兴业新热土
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实施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高位推进“放管服+数字政府”改革,积极参与“数字湾区”建设,深化土地、金融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产业招商落地、信用体系建设、市场主体培育等机制,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营造“处处为企业家着想,时时为企业家服务”的重商安商亲商浓厚氛围,打造良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6.以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着力点,努力打造更高水平幸福肇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健康肇庆建设,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保障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强化平安肇庆、法治肇庆建设,加快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努力把肇庆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正义、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南方日报记者 余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