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下了产业根,把青年迎回村”——火塘边上话新年

临近春节,湘西大山里气温骤降,空气中仿佛带着冰碴子,一丝微风都能刮得脸上生疼。在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麻溪口村的群众家里,火塘烧得正旺,一条条腊肉悬在房梁上,暖烘烘中年味儿越来越浓了。

村里少见人来车往,但村民杨家成的家中却传出一片欢笑声。围坐在火塘边,村里的老党员们打开了话匣子,在村干部李高明带领下一起谋划今年的新打算。

曾经担任过一届村主任的杨家成抢着发言。他说:“今年村里能不能试着搞几亩大棚香菇?山上树很多,水泥路也通了,运到外面去很方便。”他的话音刚落,一旁的老党员杨元成随即表示赞成。杨元成在邻镇观摩过香菇大棚,那一簇簇喜人的香菇让他跃跃欲试。

麻溪口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挂在山坡上的耕地全靠打雷下雨才能有收获,被称作“雷公田”。虽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麻溪口村2019年脱贫出列,但由于中药材等产业起步不久,青壮年仍主要在外务工,村里老龄化的现象被群众笑称“全牙的不多见,缺牙的到处有”。

很多年轻人今年选择留在打工地过年,村子比往年冷清许多。偶尔响起的鞭炮声,将村子衬托得更加寂静。这让不少守候在家的老人都在想,如何才能将年轻人留在村里。

“没有产业不行。年轻人回来待不住,还得出去打工。”李高明说,“可以把香菇小搞一下,有效果就上规模,再买几台烘干机把深加工做起来。”

三个儿子都在外省打工的老党员吴礼白也激动起来了。今年他买了200多斤猪肉熏腊肉,可是儿子们都不能回家过年。想到村干部之前提议的养殖稻花鱼,他有些心动了。

麻溪口村几个寨子海拔高日照短,水稻生长期比山下长,反而让这里的大米口感更好,经常被一抢而空。吴礼白做了一番市场调查发现,“一斤大米能卖4元多,稻花鱼一斤也能卖上40元。今年,我来试试。”

种优质西瓜、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注册大米商标……一个个好点子不停地在火塘边涌现出来,老人们的面庞越来越红润。李高明对兴致勃勃的老人们说:“扎下了产业根,咱就把青年们迎回村。”

来源:新华社

总编辑 | 李振中

编 辑 | 乔娇阁 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