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种百科|新疆第二大草原上的巴里坤马

首先通过一个短视频来欣赏一下新疆第二大草原-巴里坤草原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巴里坤马。
接下来将通过以下5个方面介绍新疆巴里坤马
1.产地
2.品种外貌
3.育种历程
4.品种特点
5.未来展望
01
产地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拔海1540——3000米,四周为天山环绕的平坦草原。气候干燥,常年少雨,到处生长着品质优良的天然饲草,适宜于养马业。在富饶美丽的巴里坤草原上,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奔驰着的骏马,那就是我国著名的巴里坤马。巴里坤优质的牧草和水源为巴里坤马的生长和繁殖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于此同时巴里坤地区严峻的气候环境也对巴里坤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片
02
品种外貌
巴里坤马头较粗重,耳朵小、耳尖大,鼻孔大,眼明亮有神,下颚发达,颈粗壮,颈肩结合良好。胸较宽而深,肋骨拱圆开张,前躯发育良好,后躯腰尻结合稍差,尻短而斜,肌腱发育良好。四肢关节粗大,蹄中等大质坚;鬃鬣、尾毛发达,被毛浓密。巴里坤马体质粗糙结实,性情温顺,气质平衡稳定,有利于调教和工作能力的发挥,巴里坤马基本上属于偏挽的兼用马型。
图片
△90年代巴里坤马头部照片
巴里坤马的体尺,体高:公马135.4±4.48/母马130.8±6.74。随产区各地的草原和饲养放牧条件不同,马匹的体尺有差异,农区和半农区牧区的马匹,体尺较大,而在群牧饲养条件下的牧区,一般体尺较小,但比较粗壮。巴里坤马生长发育较迟,公马一般到四五周岁以后才达到体成熟,母马在三四周岁达到体成熟。
巴里坤马是兼用型地方良种。体质为粗糙结实型,头较粗重,背腰短直,胸较宽而深,毛色以骝毛,栗毛居多,青毛、花毛少量。
图片
△白化巴里坤马
03
育种历程
巴里坤县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历史上又曾是蒙古族人民聚居的地区,所以蒙古马在巴里坤地区繁育是必然的。巴里坤马的形成是以蒙古马为基础,并以后来其它新疆马杂交,如新疆哈萨克马等,在巴里坤地区逐渐演化而形成的适应巴里坤环境的优良地方马种。
04
品种特点
巴里坤马是在高寒地区长期的粗放群牧饲养条件下形成的,对寒、暑、风、雪等气候变化以及对各种劣草场和饲草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一般在水草丰茂的夏秋季节,能快速增重,大量积蓄体脂肪。在严寒缺草的冬春季节能保持体重掉膘缓慢,能在无棚圈设备、无补饲条件下,在-20至-30℃的严寒下,踏30-40厘米厚的积雪,在草原上用前蹄刨雪觅草生存,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据近二十年的统计,成年巴里坤马年平均保畜率均在95%以上。多年来,先后输送到河南、河北、山东、宁夏等省区的巴里坤马,都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自然和饲养条件,并能正常的繁殖和生长发育。
图片
△巴里坤马公马
现在巴里坤马几乎没有用作挽力,大部分用于骑乘。巴里坤马身体粗糙结实且耐力很好,适合长距离的负重骑乘或者在山区中的河流与坎坷不平的山地行走,是牧民劳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伙伴。
图片
△巴里坤马母马及幼驹
巴里坤马有较强的野性,公马领地意识强,绝不容忍侵犯马群的外来马匹。母马护驹性强。临产母马在野外放牧,在无人助产的情况下,母马自动在马群周围选择平坦的地方产驹,产后舔干初生驹身上的粘液,直到初生驹站起来,吃上初乳后,方带领马驹追随马群。在小马长到一岁或者两岁时,公马便会将自己的儿女驱逐离群。若有怀孕母马加入新的马群,有些公马会在小马驹出生时将其咬死,虽然这种情况并不是很常见,但也会发生。巴里坤马公马负责保护马群,并会与马群母马首领一起决定在哪里吃草,休息。马群秩序良好,等级分明,等级低的母马会避开高等级母马,而公马对自己的母马和马驹有很强的包容心。
图片
巴里坤马这种野性和对马群的管理能力与哈萨克马和蒙古马基本相似,它们都保留了较强的野性。
05
未来展望
巴里坤马有悠久的历史,有一定数量,在质量上具有独特的特点。从体质类型到工作性能上,既不同于蒙古马,又有别于哈萨克马。所以,巴里坤马应作为一个独立的挽乘兼用型地方马种来保种和培育。建立保种场,划定保种基地,制订保种、育种计划和确定育种理想型标准。完善选育提高技术措施,适当提高其体尺,保持其适应性和产乳、产肉性能。加强选种选配,严格淘汰不合标准的马匹,加强饲养和放牧管理,开展草原建设和饲料基地建设,以保证马匹正常的生长发育,将巴里坤马培育成为一个优良的挽乘兼用型的地方良种马。
本文来源马术微学院,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 | 胡筱桅
编辑 | 迎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