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黔南贵定丨刘代友:用实际行动谱写青春之歌

我叫刘代友,2018年5月,我来到黔南州贵定县宝山街道新场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担任新场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刚来到新场村,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村情,走访农户。“我家又不是贫困户,又没有享受过什么政策,你登记我这些信息有什么用……”这是我一开始时听到最多的话语。
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一户一户登记信息,加强走访,通过主动开始找话题跟他聊家常,咨询他的家庭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增进彼此间的了解。
图片
不说还好,一说就有倾诉不完的问题。为此,在后期走访工作中,我的包里一定会装着国家最新的政策文件,以及群众最关心的、咨询率最高的解读文件,只为及时解决群众的疑难杂症。
住房安全保障问题是“三保障”之一,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刚到村开展驻村工作的我,来到我网格内的新场村硝洞组贫困户廖富祥家中时,看到的一幕让我记忆犹新。当时,他房屋破烂不堪,无法居住。此时此刻的场景,让我觉得这一户必须是我要及时改变的一户。
于是我开始和他聊起天来,给他讲解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询问他是否愿意搬离老屋。后来,我又会同村支两委以及相关领导一同,到廖富祥家中经过耐心劝说,将政策宣传准确无误讲解到位。最终,廖富祥同意进行搬迁。
如今,廖富祥已经居住进了新房,有了独立的卧室、厕所、客厅、厨房,家中也接通了电源、摆设了家具。真正实现了生活环境的改善,并且在学校认真读书。村民们看到这一幕都感叹道,脱贫攻坚变化最大的就是他家了。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作政策的解读、宣传、执行者,只有将政策宣传到位、解释到户、分析到人群众才会明白道理、原因,理解支持工作。
刚到村组走访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作为组织派到农村基层的干部,要把自己当做联系群众的“纽带”,加强对群众的走访联系。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我都认真记录并及时向队长汇报。
我告诉自己,只有把群众的利益拿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即使不尽如意,他们也会理解、支持的。
两年多的驻村帮扶工作,有过辛苦,有过疲惫,有过烦恼,有过压力,有过委屈,但更多的是对这段时光心存感激。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尽情挥洒着汗水,用实际行动谱写着青春之歌。
作者:虞思滔
编辑:刘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