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富宁县老街三寨:壮戏文化歌声传

老街三寨位于文山州富宁县归朝镇东南部,是一个壮族聚居的村寨,由老街、长沙、登冒3个村小组组成,故称“老街三寨”。目前,全村共有172户700人,其中汉族16人,壮族68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通过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目前已全部实现脱贫出列。

街三寨背靠“金印”,左靠“象鼻”,右有“鱼珠晚钓”,前有“百鸟朝王”,坐落在归朝八大景中的四大风景之中,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滇东南保留壮族原生态文化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2006年被定为“中国壮族稻作文化科学研究基地”,2017年被命名挂牌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老街三寨也是名符其实的壮戏之乡,壮戏诞生于清初,鼎盛于清朝中期,直至中华民国时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沈怀本、沈怀廉两位祖师首先在当时的富州州府内的老街三寨创作传戏,唱腔原是以《咿嗬嗨》、《哎咿呀》为主调,由于唱汉词当地乡亲听不懂,李祯柏、覃开阳等人,在原来的基础上,将腔调改为《哎的呶》,把汉词翻译为当地民族土语——壮语,唱词多用通俗易懂的壮族山歌词的各式词意套入结合使用“承古今和”,经过一系列改动后变得通俗易懂,词意融入心田博得当地百姓的赞誉。

老街三寨壮戏班编剧农志刚曾是文山州一中的物理老师,在讲课、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完成后,他就用空余时间写下了他的第一本剧本《巧配鸳鸯》。如今,他已经在戏班编剧十余年,创作出近八十个剧本,成为寨中三个壮戏传承人之一。

“电视、电影都在冲击我们的传统壮剧,所以我要把它写下来,然后去唱”,这是农志刚写戏的初衷。为了让壮戏文化传承下去,戏班号召在小学一年级中就开办壮戏培训班,教小孩们唱山歌、看壮剧,让年轻一代人培养起对壮戏文化的兴趣。有的老一辈壮族人,也常会给小孩唱山歌听。农志刚的女儿也继承了父亲的戏剧基因,在合唱团中表演。

直到今天,一些壮族年轻人仍用唱山歌的方式表达爱慕之情,民族文化融入在歌声中,融入在老街三寨壮族人的日常生活中。

壮戏叙说男女爱情,也结合新时代生活现状。农志刚写的剧本,也讲述脱贫攻坚,讲述党的政策,撒播着民族传统美德,“把社会发展融合进老调子,用老调子唱出新发展”,农志刚这么定位他的新剧本。上个月,他写的剧本讲述了“十三五”收官的故事,“接下来还有’十四五’的故事可以写!”他兴奋地说。

春节将至,戏班也将继续在寨中表演剧目,谈到对春节的打算,农志刚说:“现在不用等到过年才穿新衣服了,新的什么时候都可以穿,我们要感谢伟大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