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博物馆里的国宝牛

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见人
图片
图片
牛耕田犁地,有功于人,并且排在生肖的前列,以牛为名给老人祝寿,以表示尊敬。
与牛有关的成语有很多,如:九牛一毛、九牛二虎、牛刀小试、汗牛充栋、泥牛入海、庖丁解牛、对牛弹琴、钻牛角尖、初生之犊、舐犊情深。
再过几天,农历辛丑牛年新春将如约而至,博物馆里都有哪些牛?
01
新石器时代:
将牛驯化为家畜
牛骨在黄河流域的磁山遗址、裴李岗遗址和贾湖遗址中都有发现。
磁山是小型黄牛,贾湖遗址是黄牛和水牛,都不能肯定是家畜,但肯定处于半驯化阶段。
图片
牛的驯化
在彭头山遗址、皂市下层遗址、胡家屋场、城背溪遗址等地,都发现水牛骨。
在当时,黄河流域可能以饲养黄牛为主,华南地区则基本上都是水牛。
02
商代:
甲骨文中的“牛”
甲骨文“牛”字是指一种畜牛。
又因殷商有水牛属和牛属各一种,即圣水牛和殷牛,其中圣水牛为畜牛。
故甲骨文“牛”字是指圣水牛。至于甲骨文“牛”字之造型与圣水牛相合。
图片
刻在牛骨上的甲骨文
甲骨文“牛”字系专指一种已灭绝的上古畜牛--圣水牛。换言之,在殷商时代,“牛”字为一专称,而非泛称。
商代卜辞也多用牛骨,当时的王以羌、牛祭祀祖先及自然神,祈求庄稼丰收的内容。
03
青铜器中的“牛”
古人认为牛的寓意代表祥瑞,因此喜欢用牛来装饰器物,或是直接将器物做成牛的形状,这一点在青铜器上尤为突出!
1、商代青铜牛觥(gōng)
商代青铜牛觥(gōng)为酒器,牛首及背为盖,腹内盛酒。颈部为流。
图片
商代青铜牛觥(gōng)
此牛的头部和角形,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水牛形象,牛背上站立一虎,既是实用的捉手,又是一种装饰。牛身上还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此觥(gōng)的造型设计与实用性完美地融于一体,表现出了优良的工艺设计思想。
2、商周青铜牛首
牛首牛眼圆睁,双角高翘,三角形双耳向两侧耸出,吻部突出,牛颈为空心圆柱状。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图片
商周青铜牛首
铜牛首的纹饰和眼眶用阴线表现,突出了眼睛和牛角,使牛首栩栩如生,有极强的装饰性。
3、安徽东至县出土牛首耳青铜罍
1986年8月,安徽东至县文物普查队在胜利乡胜利村一农民家中征集到牛首耳青铜罍一件。
据当事人回忆,此物于1975年梅城河改造工程中出土于赤头段。无其它遗物伴出。罍高37.5、口径16厘米。侈口折沿,颈略内收,溜肩,鼓腹下收,小圈足,肩及腹下一侧的耳和鼻均作牛首形,颈下部接近肩处有弦纹两道,圆肩上饰有一周夔龙纹和浮乳涡纹相间的纹带。
4、方耳卧牛钮盖鼎
方耳卧牛钮盖鼎是一件青铜器文物,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高48.8厘米,口径41.5厘米,耳距53厘米。
图片
方耳卧牛钮盖鼎
5、东周时期的鎏(liú)金银牛首车饰
时期:东周(公元前400——300年)。
藏品尺寸:长17.5厘米,宽21.5厘米。
这件牛首形车饰由青铜所制,表面鎏(liú)金并以错金银饰表现细节。牛首有着突出的耳朵以及眼睛。眼睛原本嵌有琉璃,但如今已腐坏。牛首后的方銎上有方型销孔。这件车器很可能是安装在车辕首端用于装饰的。
图片
鎏(liú)金银牛首车饰
在东周以前,起源自欧亚草原的马车就已经融入了中国社会并成为地位与财富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这件鎏(liú)金牛首车饰可能用于装饰车辕首端。它有可能出土于今天洛阳附近的东周王陵区。
6、西周青铜牛尊
西周青铜牛尊是模仿牛的形象铸造的一件青铜酒器。虽然鸟、兽等仿生题材的青铜器在西周中期较为常见,但是这件牛尊却独具匠心,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图片
西周青铜牛尊
牛尊1966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京当乡贺家村,是当地村民在挖渠时发现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贺家村,经过做工作,出资13元征集到这一罕见的“金牛”。后经专家鉴定,“金牛”被定名为青铜牛尊,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存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库房,三年后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
7、春秋牺尊
春秋牺尊是春秋晚期的青铜器,高33.7厘米,长58.7厘米,重10.76公斤。此尊纹饰华丽繁缛,构图新颖,牛首、颈、身、腿等部位装饰有以盘绕回旋的龙蛇纹组成的兽面纹,高33.7厘米,长58.7厘米,重10.76公斤,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图片
春秋牺尊
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牲就是牛,因而也可称为纯色牛;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礼器。所以牺尊就是“刻为牺牛之形,用以为尊”的酒器。牺尊作为周代酒器,有木质的,有青铜的。
8、牛虎铜案
牛虎铜案是战国时期铸造的青铜器,是古代祭祀时用于陈放牛羊等献牲物品的礼器。1972年春出土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李家山。
图片
牛虎铜案
牛虎铜案是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也是云南第一国宝。器物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做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只站立状小牛。
大牛与小虎用模铸造,一次成型,小牛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作为滇国的一件祭器,牛虎铜案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几近完美。
9、西汉青铜枕
尺寸:宽79.4厘米,厚10.9厘米,高25厘米,是玉溪市博物馆的一级文物。
图片
西汉青铜枕
此枕为马鞍形,两端上翘,端头各铸一牛,两牛相背而立。枕一侧上、下端饰双弦纹内套水波纹,左右两端饰栅格纹,中间铸两组虎噬牛组图浮雕,雕刻精细,毛纹凸现。动物造型健硕灵活,动静相宜,美观大方,充分显示滇文化青铜器的特色。
04
陶器中的“牛”
1、汉代陶牛
这件汉代陶牛高20厘米,长25厘米。其雕塑风格同中原地区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地地域特点,为汉陶中稀见之珍品。现收藏于成都香米园汉陶艺术博物馆。
图片
汉代陶牛
据考证,牛的驯化历史至少在万年以上。牛在田间劳作、交通运输、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两汉政府极力倡导“畜猪狗,卖以买牛”的护牛政策,同时大力推行铁工具加牛耕的新型耕作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四川汉陶中陶牛的出土数量并不多见,表现形式往往拙中寓巧、小中见大,栩栩如生,鲜活生动。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的组成部分。
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
汉族风俗中,有“结牛财亲”一说,流行于湖南一带。
“牛”是如此的超凡脱俗,您还知道哪些博物馆里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