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折射东莞发展新思路

“未来3到5年,要走一条科技造富的新路”“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以人民为中心、视群众为父母”……东莞两会期间,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提法,折射出东莞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吴擒虎 郭文君 李玲玉 薛屏 叶永茵
统筹:郭文君
AⅡ01—04版策划:江强 黄少宏 靳延明
新动能
打造湾区创新高地
前不久,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投资超过2.5亿元的技改升级项目终于完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年初投资,年底就达效,我们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在《2020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研究报告》中,三星视界以237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广东制造业500强”第29位。今年,东莞入选“广东制造业500强”的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37家增至今年的78家,排名从2018年的全省第四升至今年的全省第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分析,这是创新驱动赋予东莞制造业的新动力。
回首过去五年,东莞创新驱动发展“硕果累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主体;全球第四台、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营;南方先进光源项目预研启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加快建设,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R&D投入强度从2.36%提至3.06%,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跃升至全国第二;高企总数6381家,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明显提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创新高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国先进制造之都。
今年,东莞将设立首期3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划定约70平方公里产业基地,布局松山湖生物技术、东部智能制造、东莞新材料、东莞数字经济、东莞水乡新能源、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银瓶高端装备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举全市之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支持滨海湾新区加快打造莞港特色合作平台,大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
东莞市政协委员、科技局副局长肖铮勇表示,东莞科技创新从“地方队”跃升“国家队”,是国家赋予东莞科技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要进一步深化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东莞路径”,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载体建设,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科技人才聚集高地,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建设湾区创新高地、全国先进制造之都提供科创力量。
新品质
建设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1月29日,东莞市塘厦镇石潭埔科技产业新城(一期)更新单元2021WD002号地块网上公告挂牌招商,为今年东莞市大型连片产城融合类项目更新改造开新局打响了头炮。项目改造后,将打造塘厦镇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新标杆。
通过5年努力,东莞逐步摆脱了“遍地是工厂、环境品质差”的城市旧面貌,城市品质内涵极大提升。
在城区,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初具雏形,进入地铁时代;在农村,建成美丽幸福村居单村389个,创建全省唯一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全部村(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在环保上,去年东莞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二。大湾区院士峰会、华为全球开发者大会、男篮世界杯、亚洲马拉松等高规格活动赛事在东莞举办,充分彰显东莞作为新一线城市的品质和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城市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今年,东莞将大力推进新一轮城市品质提升,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网络,打造大湾区区域交通枢纽;建设“洁净城市”“无废城市”;“工改工”整备、拆除不少于1万亩,打造10个千亩以上产城融合示范片区;巩固污染防治成果,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东莞市人大代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郭怀晋表示,将从五个方面深化精细化管理“五件套”:健全精细化管理基础标准体系;以“行走东莞”引领城市管理全民参与,培养市民的家园意识;以“洁净城市活动日”推动城市环境品质精准持续提升;以“路巷所站长”制压实各区域管理长效细节;以100个精细化管理示范村(社区)工程培育有生命力的典型示范。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司琪表示,今年是东莞加快建设“品质文化之都”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市文广旅体局将全力打造文化设施建设新格局、焕发传统历史文化新活力,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再上新台阶,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菜篮子”。
新追求
建设民生幸福美好城市
去年12月,南城阳光第一小学分校(胜和小学)经过一年建设全面完工。这是东莞市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首年完成的项目之一,学校总投资约1.98亿元,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去年,东莞完成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学校项目32个、增加公办中小学学位3.7万个,在教育攻坚首年交上圆满答卷。
过去5年,东莞发力建设全面小康。市财政投入2000多亿元用于民生建设,支出比例每年均超七成;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12.5万个、病床位6000张、养老床位4000张,药价平均降幅超54%;132万人次完成学历技能素质提升;“两抢”案件下降超过九成、命案发案数下降五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城市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打造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范例;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打造民生幸福美好城市。
今年,东莞将投入民生支出478亿元,占市本级支出的七成以上;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45所、新增学位4.68万个;推进高水平医院和区域中心医院建设;培育60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
市人大代表、市民政局局长黎雪琴表示,“民生大莞家”品牌优化工作已列入2021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今年将继续做大做强“民生大莞家”服务品牌,形成不少于100个微实事亮点项目和100个微心愿典型案例,努力将“民生大莞家”打造为一张亮丽的民生名片。
■声音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
坚持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不动摇
2月4日上午和2月5日下午,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分别到市政协十三届六次会议的特别邀请人士(港澳委员)分组讨论和市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的大岭山代表团、常平代表团,听取代表委员们对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两次讨论中,梁维东均表示,制造业是立市之本,是东莞经济发展的“根”与“魂”,要
“过去五年,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情况下,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东莞承受住考验和压力,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如今经济企稳了,向好的趋势发展,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梁维东说,政府工作报告也为东莞今后发展作出了指引,指明了方向,要按照具体的工作部署,发挥优良的传统,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为“十四五”开好局。
梁维东在分组讨论中为培育壮大新经济新动能指明了方向,他认为,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示范带动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企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和延伸;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持续释放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强大动力。
“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带领和示范作用是明显的,我们要盯紧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的龙头,支持其发展,帮助其做优做强。”梁维东说,一定要腾出最好的空间,让龙头企业在东莞安心扎根、发展,从而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在东莞蓬勃发展。
在参加特别邀请人士(港澳委员)分组讨论时,梁维东表示,希望广大港澳同胞企业认真领会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考量和丰富内涵,充分认识东莞的优势在国际循环、潜力在国内循环,在做好国际市场的同时,把握国家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机遇,积极主动融入以内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把握机遇中实现更好更优发展。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
再立潮头,走出科技造富新路
2月5日,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先后到市政协十三届六次会议工商联组别和市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凤岗代表团。在分组讨论中,代表委员们围绕城市品质提升和经济发展等相关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过去拼空间、拼成本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寻找发展的新路径,我们要再立潮头,未来3至5年要走出一条科技造富的新路。”肖亚非说,从目前来看,东莞许多方面有了颠覆性的创新,上市公司的数量、科技成果也取得良好成绩,但今后仍需继续努力。
肖亚非表示,一直以来东莞本土企业家敢闯敢拼、勇于创新,不仅做出全国闻名的品牌,而且建立起完善的产业体系。如今东莞经济转型升级到了关键时期,要向更加开放的城市发展。他希望更多的企业家跳出“舒适圈”,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要发展“专新特精”企业,让更多的“隐形冠军”成为“小巨人”,让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双向融合发展。
肖亚非指出,今后政府将继续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工改工”力度,提升行政服务效率,以“店小二意识”为导向服务好企业。东莞始终把优质企业作为东莞经济的坚挺脊梁,把优秀企业家视为东莞发展的宝贵资源。
肖亚非对凤岗镇去年为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民生保障、安全生产、社会大局稳定等方面作出的贡献表示肯定。他强调,凤岗地理位置特殊,承担使命独特,要更加明确凤岗的定位,高品质打造莞深合作的“桥头堡”,东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肖亚非鼓励凤岗要全方位对标一流,科学做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规划,加大基础设施、交通、水治理、环境整治等投入规模,大力提升凤岗的形象和城市品质;要持续深入开展“拓空间”工作,通过有效盘活低效土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全力推进“工改工”,为制造业发展腾挪出更多优质空间;要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企业总部等,牵好重大项目驱动地区发展这一“牛鼻子”,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