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并进发展特色产业 三产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李建明 封面新闻 记者 黄晓庆
2月6日,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高梁镇铁山村1组百亩鲈鱼养殖基地里,内江市星月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陈磊,望着丰收在望的鲈鱼养殖水域,不禁喜滋滋地说:“叉尾少说有55万尾,鲈鱼至少也在5万斤以上,还有岩鲤、土凤等中高档鱼类,且目前长势还不错。
”其实,像铁山村这样依托特色产业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事例,在东兴区高梁镇可谓比比皆是。
近年来,该镇党委、镇政府在“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镇多业”的业态上着力谋划、精心布局、重点培育,突出生态竹林、绿色种养、水果包装、乡村旅游主导,通过“1+1”、“N+1”、“1+N”模式牵引,大力实施“四个一”产业推进战略,着力打造市场带动强、增收致富快、发展前景好的水陆并进的“海军陆战”方阵,形成了以绿色生态为基调、以创新开放为驱动的产村融合、产镇一体的产业特色。
图片
一根“竹” “绿色银行”增效益
2月2日,经过严冬的洗礼,依然青翠的生态巨黄竹挺立在高梁镇八仙桥村起伏连绵的山峦上,与柏树、榆树、楛檀等灌乔木浑然连为一体,默默守护着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
“巨黄竹丰产成林,既能间伐变现,又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八仙桥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卫兵自豪地说。到目前,全镇种植生态巨黄竹总面积达到13000亩,受益群众上万人。
刘卫兵告诉笔者,依托“回家工程”建设起来的四川云竹万亩现代竹产业核心示范园,计划投资3.2亿元 ,规划总面积5万亩,正在进行的“竹产业综合利用及休闲乡村旅游康养基地”项目开发,为竹产业的推进加劲加力,一个以绿色生态覆盖全镇的“绿色银行”正清晰可见。
图片
一朵“花” “产村相融”显生机
春节临近,外出务工的村民开始陆续回家过年。已经竣工投入使用的“杨岭村乡村振兴馆”,在春节期间迎来了更多的归家“游子”,他们感慨:“家乡的变化太大了!”
近年来,杨岭村以“花”为媒,丰产专业合作社共发展带动荷莲种植1000亩,并通过探索建立“1333”模式,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开发资源性、经营性、服务性收入渠道,锁定公共设施维护、产业再发展、分红及奖励分配方向,实施审计监督、财务监督、民主监督的监督管理,让村集体经济逐年壮大,年均增速超过了16%,2020年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700元。
图片
一个“场” “鸡犬相闻”添活力
如果说杨岭村以“花”为媒做出了特色,那么,邓河村的“闻鸡起舞”同样大有“名堂”。在该村二组,一个占地42亩、规划总投资1500万元、养殖规模近20万羽、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的大型蛋鸡养殖场在这里悄然现身。
由于在鸡舍内安装了自动恒温设备,温度常年保持在24-28度之间;鸡粪则采用发酵处理,通过输送带传送到发酵罐,加入菌种发酵烘干,制成有机肥,所以,鸡场既不会污染也不会有臭味。
作为第一批省级森林小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安全社区、市乡村振兴示范镇,高梁镇党委、政府始终坚守绿色底线,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开放为驱动,大力培育乡土人才,创造条件引导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回流,在家乡发展的滚滚洪流中,聚全镇之智,举全镇之力,充分发挥好104个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通过产村融合、产镇一体的实践,让全镇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梦想逐步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