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三医院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扎根民生奋力生长,仁爱为怀传承百年

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曼英 通讯员 江鸿颖 李菡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永胜

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付守芝,作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由习近平总书记亲授奖状。付守芝捧回奖状,她说,荣誉属于每一个守护人民健康永不言弃的三医人。

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出征,召之即来,战之即胜,是武汉市第三医院一脉相承的气质精神。

医疗布局 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医院从诞生伊始,就承载了济世救民的仁爱精神。1875年,医院前身“武昌圣公会医院”成立,以收治妇女儿童弱势群体为主要职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医院参与救护武昌起义的革命军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医院收治伤员,救助百姓。

三医院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个脚步,都呼应着城市的发展节奏。上世纪八十年代,独生子女时代到来,医院大力发展产科、儿科,并率先在省内开展儿童弱视斜视疾病研究工作。九十年代,武汉作为中部工业重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医院扩建烧伤科大楼,床位数和配套设施均为当时全国之最。

进入21世纪,光谷作为中国第一个光电子产业基地蓄势待发,而光谷当时却是医疗洼地,每千人口的人均床位数是市内平均水平的1/10。2008年,三医院与市第十二医院合并,组建光谷院区,为200万新光谷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光谷地区新兴人口多,医院大力发展妇产科、儿科,建成市级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光谷在建工地多,医院发展集急诊、ICU、创面修复为一体的创伤中心,多次挽救危重患者生命。

“能对老人好的医院,就是好医院。”家住大成路的王大叔和老伴,长期在三医院随诊,还常常来听科普讲座。医院首义院区所在的区域人口老年化趋势明显,首义院区大力发展中医科、康复科以及内科系列等慢性病科室,并增开全科医学科,用“一次挂号一次问诊”解决“多种疾病到处跑腿”的问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风、心梗、急性消化道出血成为高发病,医院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并先后通过国家评审,救治水平跻身“国家队”,医院建成急性消化道出血中心,24小时响应突发急病患者需要。医院还开辟痛风门诊、孕期用药门诊、体重管理门诊等特色门诊,推广无痛病房、快速康复病房等特色病房。

2020年疫情期间,医院开通线上问诊渠道,通过网络实现问诊和寄药到家。疫情结束后医院取得互联网医院资质,让患者享受“数据多跑路,患者少奔波”的便捷。

目前,医院未来科技城院区正在新建,将在这片国际化、高科技企业云集的创新创业热土上,崛起一座与之匹配的国际医疗中心。武汉市第三医院将形成首义、光谷、未来城“一院三区”协同发展的全新格局。

服务升级 应民生需要与时俱进

医院老院长吴佩瑚是妇产科医生,早在40年前就在省内率先推广产前检查以降低婴儿的出生缺陷、保障母亲分娩安全。如今,医院的“孕妈妈”课堂也有30年的历史了。从最早普及产检知识,到如今分享孕期体重管理、科学坐月子等热门话题,并提倡爸爸参与孕育全程的理念。

“我们的准妈妈很多都是高素质学习型妈妈,这促使我们去不断提档升级服务。”产科护士长李玉萍介绍,目前,护理队伍中不仅有人取得母乳喂养师资质,还有人专攻婴儿抚触按摩。产科还联合营养师查房,对准妈妈们的月子餐给出指导。

患者朱先生参加心内科“心健康病友会”举办的趣味运动会,他听说有的病友装着支架参加了徒步大赛,有人在健身房减肥20斤练出了腹肌,顿时解开了“装了支架人就废了”的心结。医院肾内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烧伤科等科室都组建了病友会,对患者们进行健康管理和心理疏导,帮他们建立带病回归正常生活的信心。

伴随着医改的大潮,医院先后和武昌、洪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3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医联体内,专家们不仅在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查房,更定期举办科普讲座、义诊。医院还联合医生、护师、药师、营养师组成“四师团”进社区,重点关注社区内慢性病、重病、孕产期等特殊人群。医院打通基层和医院的信息数据壁垒,共享数据为居民建立伴随一生的健康档案。

“随着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要求提高,我们的任务也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院长黄晓东说,一方面医院不断突破新的技术,让居民群众用最小的“代价”看好病,另一方面在科普、疾病筛查、健康管理体系上发力,从根源上阻拦重病的发生。

价值传承 将仁爱济民融入基因

医院老相册里有一张1960年全国首届妇产科交流会的大合影,我国妇产科学的奠基人王淑贞、林巧稚齐聚武汉,而这次交流会的促成人正是老院长吴佩瑚。她在多次下乡巡回医疗时,发现农村妇女高发子宫脱垂,于是提出一套治疗方案引发了全国妇产科学界的关注,于是就促成了这次交流会。

“民生为本,生命至上,这是医院百余年来一代代接力传承的基因,我们总能第一时间感知老百姓的需求,然后竭力去满足。”医院党委书记赵光表示,这就是医院一脉相承的仁爱精神,在这片沃土上涌现出多位全国、全省先模人物和团体,而他们又在院内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在一辈一辈医护人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02年,秘鲁首都大火,烧伤科团队作为“国家队”前往援助,2014年昆山金属车间大爆炸,也有他们义无反顾的身影。湖北省内首次直升机救援,国内首次双直升机公益救援,都在这里实现。

烧伤科主任谢卫国,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多次率团队创造“国内第一次”“世界第一次”,他和团队勇攀医疗高峰的同时,同样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为了帮助烧伤患者进行持之以恒的综合治疗和心理重建,2008年10月,在他的倡导下,华中烧伤病友会成立,十年来,病友会已经成为烧伤患者的精神家园。他还倡导成立了华中烧伤妇女儿童救助基金,为患者筹集治疗款项。近年来,医院多项志愿服务项目先后挂牌湖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武汉市“本禹志愿服务队”,医院还设立两个扶危济困爱心基金。

医院不断将党建和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公益实践。院党委书记赵光说:“院党委始终定位于惠民利民、服务百姓的发展思维,坚信让群众在追求健康生活的过程中有获得感、安全感,就是最大的公益性。”

1875年

武昌圣公会医院

1911年

武昌同仁医院

1951年

武汉市第一工人医院

1958年

武汉市第三医院

1996年

被卫生部定为三级甲等医院

2008年

与十二医院合并,成立光谷院区

2014年

光谷院区新院区投入使用

2016年

挂牌“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武汉大学同仁临床学院”

2020年

与东湖高新区达成合作,新建未来城院区

首义、光谷两院区平战结合应急大楼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