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蕉岭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背后的“文明密码”

岁末年初,蕉岭人收获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央文明办发布通报,确定蕉岭县为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品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可谓城市发展的“团体冠军”“全能冠军”。在蕉岭加快实现振兴发展进程中,提高城市发展的内生高度,激发向上的化学反应,文明城市创建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杠杆。
图片
九岭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2020年九岭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汪敬淼摄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蕉岭内外兼修,持续推动各项创建工作落实,文明新风吹遍蕉岭的大街小巷,寿乡由内到外、由表及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如今,行走在蕉岭,随意摄取一个场景,都能让人感受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劲脉动。当前,蕉岭县正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让文明新风成为蕉岭的“四季风”,吹向每一个角落。
治标到治本
着力破解“老大难” 背街小巷换新颜
寒冬暖阳,走进蕉岭县蕉城镇东街,新铺的柏油路使路面看起来宽敞整洁了不少,交通标志线和停车位一应俱全,重新粉刷后的外立面黄墙黛瓦独具客家特色……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干净整洁的背街小巷,此前一度“脏乱差”。在东街生活了50多年的张阿姨深有感触,“改造前后变化太大了,路又平又宽,以前一下雨就水浸街,现在不会了,对我们做生意也很有帮助。”张阿姨笑着说。
昔日“脏乱差”,今日换新颜。背街小巷改造项目是蕉岭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工作重点之一。
图片
蕉城镇东街重新粉刷后外立面黄墙黛瓦,独具客家特色。汪敬淼摄
蕉岭认为,背街小巷虽然“背”而“小”,却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路灯亮不亮、路面平不平、下水道通不通、环境脏不脏、出行畅不畅,背街小巷给百姓带来的感觉更为强烈。
过去,背街小巷的违规停车、乱堆杂物、凌空架线等现象,成为困扰群众的“老大难”问题,使得背街小巷成为“脏乱差”的典型。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蕉城镇决定先行先试,采用“拆、清、并、整”的方式对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开展集中治理,对蕉城镇安宁街、东街进行改造提升。
“蕉城镇对东街、安宁街两条老街进行改造,科学设置排污系统、清理下水道、铺设柏油路面、规划车辆行驶线路、规范空中电线、粉刷外墙改善立面景观等。”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深度挖掘街巷文化积淀,融入记忆乡愁,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工程建设。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得好不好,百姓说了算。环境整洁了、街道美观了、道路通畅了……群众一出门明显感受到过去的背街小巷悄然变了样,对整治提升效果连连夸好。
背街小巷的“脏乱差”现象,在蕉岭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过程中得到解决。事实上,蕉岭深刻意识到,创文的关键是为民、利民、惠民。
走访蕉岭的大街小巷,笔者触摸真切的文明细节:蕉岭把精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背街小巷,让每一条小街、每一条小巷都是干净整洁美丽的,都充满了文明的氛围,这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市民的期待。
着力破解“老大难”背街小巷换新颜是蕉岭标本兼治,确保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出实效的真实写照。
自启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以来,蕉岭县由内到外、由表及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据介绍,蕉岭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指挥和指挥长的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指挥部,通过签订责任书、实行“一把手”责任制,推进网格化管理、开展跟踪式督查和精准式考核等方式,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创建责任。同时,蕉岭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颜值到气质
从“面子”到“里子” 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驱车前往龙安村,刚入村口,一条大道径直而入,名为德善路。从当地村民口中得知,这条路原先只是一条长满杂草的村道,路口狭窄,村民无法从此处出入村,只能从靠近G205国道的道路外出,非常不方便也不安全。
后来,龙安村多方筹集资金,村民主动捐资,建成了这条长2公里、宽5米的水泥硬底化道路,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问题。目前该路段已成为龙安村的出入主干道,周边村民在这里通行都十分方便。为坚持突出“德善龙安”理念,将此路命名为德善路。
德善路是蕉岭县打造美丽村口的生动写照。近两年来,蕉岭高质量打造提升城乡门户景观,全面完成城市入口、高速出入口、车站等重要节点美化提升,全面完成美丽村口建设。
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游。蕉岭县依托石窟河沿线的山水脉络和秀美风光,成功打造了总长20多公里的“寿乡画廊”精品线路,将石窟河风景尽揽“画”中。
图片
蕉岭依托石窟河沿线的山水脉络和秀美风光,成功打造了总长20多公里村的“寿乡画廊”精品线路。汪敬淼摄
从龙安滨水公园建设、慢行系统升级到水利展馆及水利景观公园建成,一处处废弃的砂场,变成一个个休闲怡人、寓教于乐的亲水景观节点,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笔者获悉,蕉岭以高标准打造寿乡特色碧道,主要通过增设沿河生态功能区、生态景观节点、整治入河排污口等措施,串联两岸已建节点、特色文化节点及重要旅游资源,推动江河流域污水“零直排”,实现碧水清流。
城市环境提升了,有了“面子”,还要有“里子”。
文明乡风劲起,美丽乡村入画。恰逢周末,三圳镇九岭村的乡村生态游为市民、游客带来多彩体验,畅游山水、感受民风成为热门选择。
游客纷纷表示,九岭村的现代乡村气息很浓厚,拥有独特的田园风光,也有新农村的风貌。“特别是这里的乡风文明淳朴,村民们都很热情,还会有村民自发组织的表演,很是热闹。”游客陈小姐说。
“我们村成立了曲艺表演团,日常都会进行广场舞、民乐等歌舞表演,节假日的时候还会组织小型晚会,既团结了村民,又为游客带来欢乐,整个村都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曲艺表演团团长吴国余说,村里有5个广场,音乐设备一应俱全。
笔者发现九岭村处处干净整洁,出游的市民和游客都能自觉把垃圾投入垃圾箱,并做到不踩踏花木、不随地丢垃圾,时刻把“文明”放心里,争做美丽的风景、文明的使者。景区景点内也均设置了关于“文明旅游”的标识标语及配套的文明设施,及时引导和提醒游客践行文明旅游行为,文明“织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去年,九岭村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据介绍,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九岭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广泛发动村民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打造优良乡风民风,提高群众文明意识。
与此同时,九岭村坚持生态优先,通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庄绿化亮化工程,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游的农村新貌。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及加工产业链,打造农旅结合的观光型农业产业链。
当下到长远
深入推进创建工作 用文明指数提升幸福指数
天刚亮,胡上河骑着摩托穿梭在街头巷尾,在县城里开始了每天的例行环卫巡查,他负责检查生活垃圾分类点的卫生状况。“我负责两个片区的巡查,如果有脏乱的情况,就会立马通知环卫工人前来清理。”胡上河说完,又前往下一个片区。
垃圾分类是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为开展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蕉岭县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组织动员、宣传教育,统一垃圾分类标识、颜色,优化分类投放点设置、配套分类运输车辆。
据蕉岭县环境卫生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0月,碧桂园、宝利园、奥园广场等7个小区相继实施垃圾分类,统一了74个投放点的垃圾分类桶标识和颜色,并配备垃圾分类引导员在桶边值守,完善分类运输车辆,做到了数量满足、密封性好、标志明显。
截至去年12月底,桂岭新区示范片区内7个小区均已实行垃圾分类,基本建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
图片
为开展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蕉岭县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统一垃圾分类标识、颜色,优化分类投放点设置、配套分类运输车辆。汪敬淼摄
如今,垃圾分类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为当地市民的生活习惯。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对于蕉岭人来说已是全民皆知,更是全民参与。文明如水,润物无声,这项工作由“政府推动”向“群众自发”的逐步转变,恰似春雨润物细无声。
蕉岭县将补短板与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相结合。蕉岭认为,夺牌是目标,但不是目的。蕉岭县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一开始就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全力补齐民生、建设、管理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对标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考核,有针对性地落实执行。
文明,是城市底蕴的生动再现,是城市精神的凝练表达。在蕉岭全县上下勠力同心推动下,该县也逐渐蝶变为文明和谐的幸福之城。
从当下到长远,蕉岭以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为平台,通过建立各种长效机制,不断实现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力求谋发展、惠百姓,把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品质的一个过程、一种动力、一样抓手,深入社会肌理,用文明指数提升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
如今,城乡设施不断完善,环境秩序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日益便利,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新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县妇女儿童医院同时落成;建成全市首个水利文化主题公园、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石窟河寿乡画廊3D音乐喷泉;启动老旧小区微改造,铁皮瓦整治稳步推进;增设停车位2800多个;城乡公厕全面改造完善;入选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获评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等。
当前,蕉岭将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不断走向常态化,书写着一份更为厚重的文明答卷。
■一线走访
“红马甲”成为亮丽风景
上午9时多,笔者前往蕉岭县嘉荣超市,路途中的主路段均有多名志愿者在协助交警疏导交通,行人和车辆的通行秩序良好。来到超市门口,同样有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对进入超市的市民进行测温。
“您好,请测量一下体温。”“您好,请戴好口罩。”……志愿者黄怡舒是嘉应学院大一学生,这是她第一次当志愿者,在蕉岭县嘉荣超市门口为市民测量体温,做好防疫宣传。
图片
在蕉岭县嘉荣超市门口志愿者为市民测量体温,,并提醒他们做好防疫措施。汪敬淼摄
“临近年关,返乡潮涌,听闻蕉岭正在招募志愿者,我刚好放寒假,就决定来报名,既充实了寒假生活,又为家乡出了一分力。”黄怡舒说。
当前,像黄怡舒一样的志愿者,蕉岭约3万人,他们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活跃在蕉岭的大街小巷、社区小区、窗口单位和超市商场,传递爱与暖,志愿者的身上散发着光与热。
一直以来,“红马甲”都是蕉岭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中一道亮丽风景。
号召一出,一呼百应。志愿者充当起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员、文明劝导员和交通协管员,将自己的力所能及汇聚成一股坚韧友爱的力量。据蕉岭团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蕉岭以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为统领,在疫情防控、大型活动、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服务体系,全年全县共开展志愿服务超过2000场次、组织志愿者达2.5万人次,为蕉岭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助力加温,传递着寿乡的文明心声,受到市民的尊重和赞赏。
据了解,蕉岭县建成县志愿服务总队牵头,理论政策宣讲等8类常备专业服务队各展所长,镇村、县直机关、社会组织等特色志愿服务队广泛参与的“1+8+N”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蕉岭县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与此同时,蕉岭县还积极建设志愿服务站点,完善县、镇、村(居)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县级成立志愿服务总站,各镇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分站,各村(居)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站。此外,在医院、各窗口单位、银行网点、旅游景区、文体场馆等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按照“八有一坚持”规范标准化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坚持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原标题:
解读提名背后的“文明密码”
蕉岭县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文明新风吹遍寿乡
【全媒体记者】汪思婷
【通讯员】林剑湧 廖静宜 汪敬淼 丘林强
【摄影】汪敬淼
【作者】 汪思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