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祁阳县教育局:驻村扶贫 推动乡村振兴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于丽娟 李新春)“扶危救难手牵手,帮贫致富心连心”“精准精确精到户,扶贫扶智扶到人”“春风送暖驱寒意,幸福不忘报党恩”……

2月9日,农历腊月二十八,记者跟随湖南省祁阳县教育局驻三口塘镇丝塘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李径,到该村78岁的养鸽户王时江家中走访。王时江新居门旁张贴的几副大红春联,格外引人注目。

“要不是你们扶贫干部真帮实扶,我这辈子哪建得起新房哟!”谈起春联,王时江激动地说,“新年到了,我借这些对联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感谢党的恩情。”

2012年,王时江在劳作时意外摔倒跌断右腿,花了一大笔医药费。2013年他购回100对种鸽进行养殖,却因不懂技术,80%以上的种鸽陆续死去,一家人的辛苦积蓄打了“水漂”。再加上妻子去世、儿子离婚,年幼的孙子尚在读书,那时的他,整日短吁长叹抱怨命运不公。

2015年祁阳县教育局成为该村联点帮扶单位,昔日贫穷落后的丝塘村,悄然蜕变。

李径介绍,刚开始时,丝塘村462户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贫困人口308人,占总人数的16.5%。6年来,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及村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发展,共同编制“村级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投入90余万元,完善村组公路硬化亮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唐家山万亩油茶基地等,培育壮大油茶、优质稻和蔬菜种植、家禽养殖、光伏发电等村级主导产业和劳务输出队伍,并鼓励全县各类学校食堂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对村民农产品进行消费扶贫。

目前,该村已注册油茶龙头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3家,发展种养加工大户9家,建成村级光伏电站1座,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零增加到了12.6万元。所有贫困户均实现脱贫,王时江等15名贫困户还成为了“脱贫明星”“致富带头人”。

一旁的村支书接过了话茬,联点帮扶后,县教育局干部职工成了丝塘村的“编外村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铁牛带头,局领导每人联系2-3户贫困户,每月至少进村访一次“穷亲”,结对帮扶责任到人。工作队将王时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经常进行谈心交流,鼓励其树立脱贫信心。多途径支持他筹款再次购回100对种鸽,并邀请祁阳县职业中专养殖专业教师进行常态化技术指导,工作队落实“兜底”服务,王时江养鸽逐步开始得心应手,最多时有600来对,目前养殖场还有鸽子近200对。

“现在,我的儿子接受技能培训后,从事水电安装等建筑装潢工作,月薪涨到了万元以上;孙子初中毕业后进入祁阳县职业中专免费学习了3年技术,月收入也有6000多元。几年时间,我们家不仅还清了早前的借款,还盖起了三层小洋楼,一家人住进了新房。附近村民有养鸽意愿的,我还无偿教他们养鸽,已有5户村民通过养鸽脱贫。”王时江边说边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喝茶。

“祝您老人家新年快乐,事业红火,家庭幸福!”离开前,李径向王时江描绘了工作队的新年计划,“我们驻村工作队将发挥教育行业优势,重点通过一户一产业工人或技术农民等技能培训,把贫困农民培养成经济能人,把经济能人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同时脱贫不脱政策,稳定致富奔小康,推动乡村振兴。”

作者:阳锡叶 于丽娟 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