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南林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干了这件大事——

扬子晚报网2月10日讯(通讯员 肖肖 李倩 冯金小 记者 杨甜子)这个寒假,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村庄经济课题组”组织10余名师生走进了田间地头,来到了无锡11个村(社区),开展寒假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教授介绍,此次实践活动的地点选择具有特殊的历史含义。“自上世纪2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曾围绕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主题,对江苏省无锡市11个村落开展过4次跟踪调研,取得了宝贵的研究成果。本次调研正是循着前辈学者们的脚步,重走村庄调研百年之路,续写农村变迁新故事,用调研报告和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访谈文本、影像资料等一手材料为乡村振兴建设建言献策。”

在调研中,“城乡一体化”建设给了同学们最为直观的感受。与中科院经济所97—98年的调研结果不同,20多年前还存在的刘巷村、华三房村、前进村等9个村庄都已变成了社区,村民变成了城市居民,房屋由自建砖瓦房变成了安置楼房,家家户户接入了宽带,街道旁的绿化带、小区里的健身器材、社区里的污水处理站、垃圾分类亭等公共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仍保留村庄属性的曹庄村、玉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变成了工业和服务业为重,村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为深入了解乡村变迁的原因,同学们提前搜集和学习相关背景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实际探访中记录和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分别就乡村治理体系、产业振兴、福利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调研发现,在治理体系方面,各村(社区)已形成了党委(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居民委员会)主任的“一肩挑”模式,同时部分社区已经实现了“政经分离”。例如,已经转变为“纯社区”的前进村,居委会主任和党组织书记由同一人担任,农村股份合作社理事长由其他同志担任,这样即有效地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了办事效率、凝聚了人心,又能促进经济的灵活、高速发展。

此外,网格化的管理体系确保了责任到位、责任到人,使网格员能够及时了解村民(居民)的需求和矛盾,推动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产业振兴方面,各村(社区)在镇(街道)的统一规划下,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和特色,开展农业规模经营、工业企业集中入驻园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整治和关停。在福利制度方面,年底分红、60岁以上老人补助、子女考上大学奖励、物业水电费减免等多样化的福利举措进一步改善和保障了村民(居民)生活水平。

此次调研让同学们受益颇多,不仅深化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和体验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面貌,充分发挥了实践育人的功效。

校对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