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凑钱供出来的医学生:他回来了,真就没再走

阅读提要

当时,家里所有的积蓄只有302块,可学医是贺星龙从小的梦想,面对家徒四壁的现实,贺星龙无奈又心酸:没钱学医,咋整?

“星龙他爹,你看,咱娃考上卫校了,这对咱村儿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你供不起没事儿,咱们大家凑钱一起供!”乡里乡亲们你二十、他五十……硬是给他凑够了3025元学费。

(健康时报记者 李宣璋)

“一晚上从村里到太原,护送患者顺利住院治疗,祝早日康复出院。”

正月初五早上6点零七分,在贺星龙的朋友圈里,这几句话下方是一条被车灯照亮才能看到的崎岖山路图片。有他微信的乡亲们都知道,星龙又一夜没睡。

这种情况,已经是他的日常。上门看病、解决不了的赶紧往外送,这个80后村医已经坚持了21年。

在外人看来,贺星龙有很多听起光彩熠熠的标签;“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医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劳动模范提名等等。不管何时何地遇到,他基本都是一双老步鞋,憨憨的又有些羞涩的打招呼说:我是山西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的村医,我叫贺星龙。

这是他一直没忘的本,也是21年如一日一直守护的根。

贺星龙在问诊。受访者供图

学费3025元,全家积蓄只有302块

他是村民们供出来的医学生

贺星龙的村子位于黄河边,自古以来,村民们都是土里刨食、靠天吃饭。遇上年成不好的光景,许多村民就得饿肚子。

“我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在我读初中那会儿,家里穷。你想想,村子本来就穷,还要养活这么多孩子,还得供读书。1996年我初中毕业后,考上了运城市卫校,这让我们一家子既高兴,但又犯了难。”

贺星龙对健康时报记者说,卫校一年学费要3025元,这对父母来说,每天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都只能勉强让几个娃吃饱饭,不挨饿。1996年的3025元学费,无异于天文数字。

当时,家里所有的积蓄只有302块,可学医是贺星龙从小的梦想,面对家徒四壁的现实,贺星龙无奈又心酸:没钱学医,咋整?

“星龙他爹,你看,咱娃考上卫校了,这对咱村儿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你供不起没事儿,咱们大家凑钱一起供!”乡里乡亲们你二十、他五十……硬是给他凑够了3025元学费。

“我读卫校4年的学费全是村里的父老乡亲们给我凑的,没有他们,我就学不成医。我当时在学校选的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的是全科医生方向,就是想着学成之后,能够多看一些常见病,头疼脑热、中医西医都来点,尽量多照顾到村民们。”贺星龙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卫校的最后一年,他在县医院实习,当时很多同学也在,实习结束,毕业后,他们大多选择了留在县医院。

“我2000年毕业,是包分配的最后一届,我在县里的同学就能拿两千多块钱一个月。说实话,是留在县里还是回农村,我也犹豫过,毕竟县里条件好。但是一想到当初我念书时,乡里乡亲们你十块,他二十,主动跑到我家来给我凑学费的场面,我就下定了决心要回到村里,为这些善良淳朴的乡亲治病救人。”

贺星龙说到这里,对着记者,不禁有些哽咽。“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没有他们,就没有我。”

爹收拾了准备给我结婚的窑洞,娘卖了玉米和羊

村里有了第一家诊所

说起21年的村医之路上遇到的困难,贺星龙笑笑说,“回村之后,要说看病最起码的诊所,我家都没有。我清楚地记得是2000年的秋天,我爹把给我准备的结婚的窑洞收拾出来,我娘卖玉米,得了460块钱,又把家里仅有两只绵羊卖了500块钱。就这样,一个窑洞、960块钱,勉强把看病的诊所和必备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弄好了。”

贺星龙的诊所。受访者供图

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看病不像卖粮食,摊子支好,就逐渐有人上门。这个刚毕业的而且有乡村医生资格证的医生,竟然没人来找他看病。

“当时我听到村里说,你一个娃娃能看啥病,别给人耽误了,这不是瞎闹嘛!”贺星龙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当时村里很多人都不相信他能看病,就连他爹都担心“你真的能给人治好吗?”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声音:同学们都留在县城了,他又回到咱们这山沟沟里了,以后会不会又走了啊?

对于前者的质疑声,为了让村民们相信他有能力治病救人,贺星龙制作了1000多份宣传页,上面印上一些常见病和自己的执医领域,最重要的是,他把“24小时上门服务,不收出诊费,五保户、看不起病的老百姓不要钱”印在了宣传页上。

贺星龙在给患者量血压。受访者供图

“我们村挨着黄河有个集市,周围二十多个村都赶集。每到赶集那天,我就去集市上发。尤其是给一些老的赤脚医生发,让他们知道我是一个卫校毕业的医生。后来我先是给村里的人看病,尤其是村有一个叫张立山的老人,看好后,整个村的人都知道我看病医术好,慢慢地就传开了。”

“他那个时候70多岁,发高烧,又加上长年的抽烟,患有气管炎。发烧加气短,已经昏迷了。儿女觉得老人不行了,寿衣都给穿上了。后来他儿女找到我,让我去看看。能治好治好,治不好算了,到后问清情况赶紧给退烧,打安痛定、维生素、链霉素……两天退烧后,老人从昏迷状态醒过来,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老爷子现在已经90多岁了。”

从那以后,“乐堂村的贺星龙贺医生医术高超、有病就找他”的说法就渐渐在村里传开了,结果一传十、十传百。不但本村人生病找他看,周边村子的乡亲们也找他看病。

从此,沟堑纵横的黄土高坡上,总一个右手提着出诊箱、左手挎着帆布包的男人翻山越梁、急匆匆地走着。而对于第二个质疑,贺星龙用21年的时间证明了,他不会走,为了乡亲们。

贺星龙出诊途中。受访者供图

病情急,咋办?

风雪交加也要第一时间赶到

一开始上门看病的时候,手机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有人生病了,用最原始的口耳相传。靠着那村给这村说、这人跟那人传、有时候病人早上生病,传到贺星龙这里时已经大晚上了,但是他总是第一时间、争分夺秒地赶到病人家中。

“说上门看病、看不起病不收钱,说到就得做到,不能辜负乡亲们的期待!黄土高坡,沟沟坎坎的,路不好走,但我又是个急脾气,一给我打电话说看病,我就急得不行,生怕到晚了耽误他们。”贺星龙对健康时报记者说,这么多年来,他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一有电话来,哪怕再晚、下雨下雪,他都要去上门看病。

贺星龙的出诊范围在黄河边将近二十多个村子,受黄土高原地形的影响,从这个村到那个村,“翻沟走个二十几分钟就到,但是走大路的话,往往得走十几里地。”

“有一年冬天的晚上,外面下着大雪,接到看病的电话,我收拾好出诊的器材,赶紧往那家赶。雪大沟难走,深一脚浅一脚地,看完病回家后,鞋一脱,才发现两个脚的脚指头冻得通红,像一个个水萝卜,我妈当时眼泪就下来了。第二天,我爹去邻村买了辆二手自行车,让我出诊的时候骑。”

贺星龙嘿嘿一笑,摆摆手说到,“别提了,都好多年了。现在日子好了,我出诊骑摩托了,总比蹬自行车省力吧!虽然还是有爬坡上坎的时候,少了,少了。”

当村医21年来,贺星龙骑坏了7辆摩托车,背烂了12个医疗包,“说起这个医疗包,都是我丈母娘亲手缝的,扎实耐用!”可就算再扎实的医疗包,有时候人仰马翻地摔在沟壑上,也难免摔破。

没钱看病,咋整?不要出诊费能免就免

“想当初我家穷,揭不开锅、上不起学的时候,总有热心肠的乡亲们上门来帮忙。一想到这个,那些没钱付医药费的病人,我就不要他们给了。”贺星龙说起他看病时遇到的家庭困难的老人家,他总是“张不开说收钱的嘴”。

贺星龙接诊中。受访者供图

贺星龙介绍到,这21年来,他免去的出诊费、医药费、病人的欠账,加起来少说也有三四十万。他家并不富裕,每年靠行医挣的钱不过万元,为了补贴家用,还养了两头驴、种了四亩地,加上媳妇在县城里打工的收入,勉强能维持一家四口的日常开销。

而当初留在城里的同学,如今有的成了体面的医院专家、药房老板,而他始终是一身泥土气、一脸沧桑的乡村医生。

据他介绍说,如今的乐堂村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家家户户“两不愁三保障”,村里的人均收入增加了不少。以往的深度贫困村,如今不仅摘帽脱贫,在基本医疗上也有了更多的保障。

贺星龙远程会诊中。受访者供图

“现在国家给每个村都配备了标准化的卫生室,心电图设备、健康一体血压仪、远程会诊设备等等一应俱全,我的村卫生室现在是鸟枪换炮啦。”说起村子和自己这两年的变化,贺星龙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他介绍,2019年时,大宁县招聘了42名村医,保证了全县84个村都有合格的村医。而且,药品由乡镇卫生院零差价提供,他再也不用花钱去县城买药了,每年还能领到1.2万多元的公共卫生补助。“总的来说,日子在变得越来越好。”

贺星龙给村民们发药。受访者供图

行医21年,贺星龙先后获得山西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医生、医药卫生届平凡英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十九大代表等荣誉,当记者问起哪一个荣誉让他最开心,他双眼扫了一遍诊所,点了点头,说到,“那还是每当乡亲们的病治好的时候最让我开心。”

贺星龙为村民做核酸检测。受访者供图

说着,贺星龙看了眼时间,摆摆手,咧开一嘴白牙,憨憨地笑着说:“不说了不说了,待会儿还得去村里给大家做核酸检测,春节这几天回村儿的人多了,可不敢怠慢。”话音未落,他已经开始整理起了“装备”。

“从前村子那么穷,现在会羡慕留在县医院的同学吗?”

“哪有人嫌弃自己家乡穷的,我回来了,它才能变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