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VS台积电,谁是晶圆代工一哥?

在宝岛台湾的新竹县,有个号称台湾硅谷的产业园区——新竹科学园区。在这个21平方公里的园区内聚集着宏基、台积电、联电都聚集在此。紧邻园区还有知名的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以及台湾工研院等科研机构,真正实现了由政府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
图片
鸟瞰新竹科学园区
说到工研院,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张忠谋,也曾是台湾工研院院长,而他被人们最熟知的身份则是台湾积体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也就是台积电(TSMC)的老板。为何1987年台积电会出现在台湾?这个故事要从27岁时的张忠谋说起。
1955年,27岁的张忠谋从麻省毕业后成为一名电器公司的工程师。为了追求梦想,他辞职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和他一起入职的新人里,还有一个高个子男孩——杰克·基尔比。这位小基同学,菠菜之前的文章星空独家︱模拟芯片,你所不知的价值蓝海里详细介绍过,他发明了人类第一块集成电路,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和小基相比,张忠谋显得并不那么耀眼,何况他还是一个亚裔。为了提升自己,机械工程专业的张忠谋去斯坦福读了电机系的博士。博士毕业后,他再次回到了德州仪器,一直干到副总裁。
副总裁在当时的德州仪器,算得上是全公司的第三号人物是当时华人圈里第一个在高科技企业里做到副总裁的华人。70年代末,boss打算做消费电子,而不再投钱搞半导体,这与张忠谋的初衷有悖,他被公司边缘化了。
图片
张忠谋在美国
而70年代末期的台湾,已经计划在新竹建立台湾自己的硅谷。1980年12月15日,新竹科学园区成立。蒋经国和李国鼎(台湾科技之父)向张忠谋抛来了橄榄枝。1985年,张忠谋从德州仪器辞职来到新竹,任工研院院长。1987年,张忠谋创立了台积电。台积电早期募资的时候,希望英特尔、或者IBM,以及日本的索尼、三菱等能够入股,可惜一一被拒绝。最后台湾当局出资1.1亿美元。就是这个台积电,2020年8月宣布5nm制程已经量产,3nm产品今年问世。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美国有那么多高科技公司,却没有一家在晶圆代工领域能超过台积电的?难道是美国没有人才?还是没有钱?蒋经国为何要搞这样的产业园区?
这要从1987年另一个人的故事说起。他就是2020年去世的三星董事长李健熙。
话说,京东方的创始人王东升的偶像正是这位韩国首富李健熙,而韩国人自己也把李健熙称为经济总统。无论是现在国内的华为海思,还是京东方,都颇有点三星的气质。足见李健熙影响了一代亚洲半导体行业。
图片
李健熙
1987年李健熙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决定做半导体;
1987年任正非开始创业;
1987年张忠谋成立了台积电。
是巧合,还是时代的机遇?
1965年李健熙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同年Inter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了影响整个电子产业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或许影响了出身电器家族的李健熙,在随后的1966年他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硕士毕业。
在美国的李健熙见识了半导体行业对于电子产业的重要性。回到韩国后李健熙多次建议父亲李秉喆转型半导体行业。但当时三星不过是一家二流代工厂,自己也生产不少电器,老爷子对于儿子的想法一直反对。李健熙在家里排行老三,按理说前面有俩哥哥,继承家业的希望渺茫。1974年执拗的李健熙用个人财产收购韩国半导体公司50%的股权,使之成为后来的三星半导体部门。老爷子看着李健熙干的不错,5年后三星又买下另外50%的股权,并使之与三星电子合并(后来还买了仙童)。
图片
李健熙在听父亲开会
70年代对于日本而言是整个半导体产业的转机。因为晶圆代工生产高污染,美国同意将半导体生产转移到日本,同时也给了日本不少设备和技术。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也力挺半导体产业,无论是产业基金还是低息贷款,可以说是要啥有啥。苦干十几年后日本迎来了黄金的80年代,一路小跑赶超欧美。
然而,在韩国直到老爷子去世,也没有看到三星半导体掀起大涛大浪。70年代的韩国半导体行业还很弱小,关键零部件都要从日本进口,三星的半导体事业部也不例外。但李秉喆还是力排众议,把老三李健熙立为三星帝国的接班人。菠菜认为李秉喆选的不是一个继承人,而是一个产业方向,或者说是未来韩国的国运。1987年李健熙接过权杖开始从日本挖半导体人才。
1987年半导体这个赛道同时给韩国和中国台湾投来了曙光。美国看到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如此迅猛,终于感到了强烈的威胁感。特别是1986年,日本半导体行业在全球市占率上升至 65%,成为全球行业龙头。于是山姆大叔发动了针对日本的反倾销诉讼……是不是读到这里有种似曾相识的味道?何谓反倾销呢?就是你生产同样的东西卖到美国还比美国自己生产的更便宜更好,你就是反倾销。当然,对岸的《反倾销法》也经常改来改去给某些国家搞个VIP量身定做,说你轻笑就是倾销,你必须给我补钱。
就在1987年这个节骨眼,DRAM(动态存储器)因为缺货而涨价,三星半导体终于吃到了肉,开始盈利了。历史的天平,不,是美国人的天平开始倾斜向韩国和中国台湾。
图片
中国产业信息网,华泰证券研究所
李健熙和张忠谋同时抓住了这个历史的契机。在朴正熙(朴槿惠她爹)一手缔造的江汉奇迹中,三星无疑是最靓的仔。三星发展半导体中下游,台积电着手做封测(下游),而日本则在山姆大叔的影响下,不断的向上游材料领域挺近。
80年代东亚半导体的牌桌上,日本有日本电气(NEC)、东芝和日立;韩国有三星和LG;台湾主流还是威盛电子、联电、富士康等电子公司,那会台积电还不显山显水。
赚了钱的三星开始投钱搞研发,李健熙打算在技术上超越日本,而第一个开花的产品正是DRAM。1992年三星推出第一个64M DRAM。那会儿菠菜还是少年,我们买电脑还在考虑是品牌机还是组装机,而组装机里都是要在各种品牌的硬件设备中比较,DRAM也是必选的一个。三星当时做到了DRAM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产能的DRAM制造商。但存储是个周期性产品,总要面临价格调整带来的盈利波动。再加上2019年日本对韩国发起的制裁,三星遭遇重创。
中国台湾则打了另一把算盘。90年代的新竹科学园区生机勃勃,台积电和联电成为新竹双雄,而他们做的正是晶圆代工。联电和台积电最大的区别是台积电只做晶圆代工,联电是既做代工又做设计。此处如果给屏幕前的你一个选项,你会看好哪家公司?我相信不少人都会选择联电,因为人家有设计有自主创新。然而市场是用脚投票的,台积电放弃芯片设计,的战略最后拉大了与联电的差距,迅速占领市场。
台湾晶圆代工厂能迅速崛起的核心优势根本就不是技术,而是生产放在了大陆,大陆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台积电秉承张忠谋的理念从欧美人最不愿意干的晶圆代工干起,一步一步的做到了全球第一,现在掌握了3nm的领先技术。可以说,把没有太高技术含量的事,干出了技术含量。但大家也不要忽视一个核心问题,中国台湾能买到极紫光刻机,而我们呢?
图片
光刻的过程
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中国台湾,说到底是山姆大叔的订单撑起来的。让谁赚钱谁就赚钱,赚的钱还要通过买武器再还回去。
三星客观的说是在李健熙去世前就早早交棒给了自己唯一的儿子李在镕。2021年三星喊出了在未来10年里称霸晶圆代工市场。这句话显然是说给台积电听的。其实早在2005年三星就开始了晶圆代工的生意,目前有7条生产线,主要集中在韩国的平泽工厂和华城工厂。
2020年华城工厂已经可以量产5nm EUV,预计2022年可以量产3nm。三星不甘心落后,因为自己产不出来就只能找台积电代工,就会丧失议价权。2020年12月三星电子产能306万片8英寸晶圆,成了全球产能最大的晶圆厂,而台积电以271.9万片位居第二。半导体行业的产能统计方式,会把内存和晶圆的产能都算上,三星电子自然稳坐全球第一。
图片
15年的追赶,三星终于超过了台积电。而台积电要是有了大陆更多的订单,是不是还能重回宝座?3nm 的巅峰对决才刚拉开序幕,台积电貌似在技术上还可以压三星一头。台积电和三星还在争着晶圆代工一哥,而对岸的山姆大叔已经基本转向芯片设计。
而在半导体的牌桌上,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等一批优秀公司也在崛起,大陆与台湾、韩国当年最大的区别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何时能自产极紫光刻机我是不知道的,但目前有晶圆生产能力、封测能力的头部公司不容小觑。你看不上人家干的低端,但这正是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务实选择,先赚到钱再逐步向上游渗透提升技术。
图片
集成电路产业链现状(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华泰证券研究所)
牛年已至,半导体依旧是仓位里的首选。
参考资料:
华泰证券《全球半导体周期的 60 年兴衰启示录》
蓝科技《2021年跨越式发展 三星目标未来10年“称霸”晶圆代工市场》
高广为《台积电为何放弃华为,倒向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