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补习规模化、常态化,是福还是祸?|新刊推荐

新刊推荐
图片
假期结束啦!为大家奉上新一期《教育家》,开启学习之旅。
今年春晚,反映课外培训热和家长“恐辅症”的相声《如此家长》上了热搜,而这个寒假,恐怕也有不少孩子在补习班中度过。当下,课外补习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标配。教育减负之下,“补课风”却愈演愈烈,背后有哪些原因?对中小学生而言,无休止的补课究竟是福还是祸?如何将家长拉出“因焦虑而跟风,为补习而补习”的心理困境?应该怎样理性看待补课现象,比补课更重要的是什么?本期专题报道聚焦这些问题。
本期“封面人物",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学者葛剑雄谈文化,谈“历史热”,谈中国教育。
本期“寻找大国良师”,报道了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启智学校教师马善波和”折翼天使“们的故事;本期“先行者“,呈现一所藏地森林学校的办学故事。
新时代,如何推动教师理念“新转向”?如何打造融合课程?如何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改革提供新样板、新模式?本期“校长论坛”为您解析。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教育家》杂志!
图片
图片
本期目录
学生进“补”规模化、常态化,是福还是祸
专题报道
图片
图片
虽说放了寒假,可是有太多学生因为要参加各类课外补习班而高兴不起来。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寒假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上课而已。有学生“吐槽”说:“比起放假,我更喜欢在学校里,至少还可以跟熟悉的小伙伴在一起。”
当下,课外补习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标配,甚至有很多家长认为,不报班、不补课就是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而且近几年,各种各样的补课班层出不穷,补课市场上甚至出现了“补课鄙视链”。从线上网课、线下大班课到线上或线下小班课,再到家长私下攒班请在校名师补课、一对一辅导,等等。补课费用也从每节课50元到500元不等,毕业班学生的补课费用甚至还会更高。
按照常理,有缺才需要补,对学生来说,进“补”不该是常态,应是“有时补有时不补”,更不该是全体学生都进“补”,而应是“个别补”“少数补”。而现在,我们却是“全时补”“集体补”,谁家孩子如果双休日、假期不补课,反倒成了另类。
教育减负之下,“补课风”却愈演愈烈,背后有哪些原因?对中小学生而言,无休止的补课究竟是福还是祸?如何将家长拉出“因焦虑而跟风,为补习而补习”的心理困境?应该怎样理性看待补课现象,比补课更重要的是什么?本期专题报道聚焦上述问题,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心声,也请老师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建言献策,以期引发社会对课外补习的关注和反思,使之从盲目走向理性。
葛剑雄:以知识分子的担当关照现实
封面人物
图片
作为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等方面的专家,除了学术研究上的成就以外,葛剑雄还是关注社会、关注公共领域的人文学者。他敢言、直言,提的建议总是冒着热气,不空、不泛。葛剑雄始终以知识分子的担当关照现实,他对学生经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不做书呆子,不做伪君子。
“什么叫知识分子?在我看来,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命运,且有一定学历的人,才能称得上知识分子。如果仅仅是做好自己的研究或本职工作,只能称为‘专业人士’。我强调不能做书呆子,是因为只具备专业知识而不了解实际情况,就随便对社会发言,是不负责任的。而伪君子,是指那些迎合主流、迎合现实需要,却不考虑所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行性,更不考虑自己准备为此做些什么的人。他们总是希望抢占道德高地,但实际上只是用道德绑架别人,而从不要求自己。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人,如果存在这两种倾向,不仅会危害社会,也会导致他们自己的双重人格。当然,我提出这句话,不是为了批评别人,而是为了共勉,包括我自己。”葛剑雄说。
会拐弯的阳光,照亮角落里的孩子
寻找大国良师
图片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启智学校(以下简称“启智学校”),坐落在老城区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校园不大,目前有145名在读学生,他们都是有着特殊需要的孩子。其中70%的孩子是自闭症儿童,其余的孩子患有脑瘫、唐氏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或情绪行为障碍等疾病。马善波是这所学校资历最老的教师之一。2012年,启智学校投入使用,她也从佛山市启聪学校调任至此。时光荏苒,如今已是马善波在特殊教育领域的第20个年头。她和身边的老师们,就像一束会拐弯的阳光,在太阳照不到的角落里,温暖着一个个折翼的小天使。
在藏地森林学校,探索创变未来的力量
先行者
图片
墨尔多山脚下的中路藏寨,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这处古老的嘉绒藏族村寨,处于河谷边的山地上,传统的嘉绒藏房与古碉楼静谧地散落在山林梯田间。走到山路尽头处,踏上一个小坡,能看到一所名为“登龙云合”的森林学校。这是一幢由传统嘉绒藏房改建而成的建筑,白墙红窗,楼顶屋檐上悬挂着的五彩经幡随风飘荡。
“这里的生活简单而真实。每天早上被小松鼠砸核桃的声音叫醒,一出门看到小牛成群结队来森林学校吃零食(厨余),猴子下山到玉米地里找吃的,喜鹊、啄木鸟、红嘴蓝鹊不时出现在视野里。动物和人共享着大山里的一切,你会觉得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平等和尊重自然的心便会不由自主地生发。”森林学校校长沈书琴说道。
教育的100种可能
教师书房
在《教育的100种可能》里,李镇西写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所带的第一个班,到退休前教的最后一个班的36个学生的人生轨迹。他们中有教师、医生、空姐、飞行员、艺术家、科研工作者、公交车司机、火锅店老板、银行职员、足球教练、摇滚歌手......这本书里有李镇西近40年来细腻地记录并保存下的他与学生的交流,有他当年的“教育”,有学生回忆中的“教育”,有他们现在理解的“教育”,也有他们对子女的“教育”......
李镇西说这本书不仅是写给老师的,也是写给家长和学生的。“对老师而言,希望能帮助他们端正教育观念,破除教育当中的功利,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对家庭而言,希望家长变得平和,不那么焦虑,不要攀比,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信心。对于当下的学生,希望给他们带来不同的参照,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于过往的学生,则希望给他们带去一份亲切的回忆和美好的怀念。”
AI驱动的个性化教育路径与探索
走进智慧教育
自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智能化正在各个领域掀起“从技术范式到应用场景”的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强调,“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我国三千多年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必将走向由数字化、规模化和网络化驱动的新变革。
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打造课改新样态
校长论坛
图片
新时代和新形势对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变化、适应教育教学功能转变的必由之路。持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打造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新模式新样板,既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如何推动教师理念“新转向”?如何打造融合课程?如何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改革提供新样板、新模式?本期《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邀请一线中小学校长,基于各自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各校的实践和探索,共同探讨如何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更开放
课事
图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可以说,语文课程自身的性质决定了阅读教学需要更加开放。开放式阅读教学,探索语文阅读教学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是拓宽教育途径、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建构校内外沟通、促进学科间融合的课程行为。
创建“美丽学校”,推动内涵式发展
治校
图片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其只有与学校德育理念相贯通才能真正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积极回应新课改的要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余杭高中”)重塑学校德育体系,提出“五温”德育模式,即在“以人育人”理念的引领下,打造温馨校园、塑造温厚教师、创建温情班级、建设温度课堂、培养温雅学生。
……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教育家》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