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牛场欢迎您!

图片
▲李罡摄
牛场镇位于织金县东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06度,北纬26度37分之间,镇人民政府驻地距织金县城47公里,距省城贵阳110公里。
图片
▲王勇摄
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牛场镇坪子上,
东邻马场镇,
南接猫场镇、实兴乡,
西连桂果镇、三甲街道办事处,
北界化起镇。
辖2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55个村民组。国土面积10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61亩。森林覆盖率52%以上。海拔在1300米至1800米之间。
图片
牛场历史悠久,
明朝改土归流时,称为怀中里五甲。
解放后成立牛场区,
统驭织金东部的政治、经济。
牛场文化底蕴丰厚,
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包罗万象。
图片
▲李罡摄
苍茫大地育英才,万里山河织锦绣。牛场镇不仅山清水秀,更是人杰地灵。仅此弹丸之地,便孕育出诸多仁人志士。
1
图片
丁宝桢
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晚清名臣。咸丰三年考中进士,此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
“一代名臣,国之宝桢”
丁宝桢为官生涯中,勇于担当、清廉刚正,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任山东巡抚期间,两治黄河水患创办山东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成立尚志书院和山东首家官书局;任四川总督十年间,改革盐政整饬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办洋务抵御外侮,政绩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慈禧赐《国之宝桢》。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丁宝桢不畏强权,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擅出宫禁、大肆敛财,丁宝桢将其就地正法,以“智斩安德海”名扬天下。光绪十二年(1886年)丁宝桢去世,享年66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
闻名中外的中国名菜“宫保鸡丁”,为丁宝桢所创,被归纳为北京宫廷菜,之后“宫保鸡丁”流传到国外。2018年9月,被评为“中国菜”之贵州十大经典名菜、四川十大经典名菜。
图片
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并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山东为官时曾命家厨改良鲁菜“酱爆鸡丁”为辣炒,后来在任四川总督时将此菜推广开来,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这道美味本来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尽人皆知,成为了人们熟知的宫保鸡丁。所谓“宫保”,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
2
图片
丁道衡
号仲良,织金县牛场镇人,白云鄂博铁矿的发现者,我国著名的地质学者、古生物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重庆分社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也是贵州省第一位九三学社社员。
“白云鄂博铁矿发现者”
1927年,丁道衡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助教,他被邀请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
图片
丁道衡(左一)与西北科学考察团
六月,考察团抵达内蒙古百灵庙附近。七月二日他们从西南方向路经白云鄂博,二三十里外发现了一座黝黑而神秘的山峰。他跳下骆驼就找当地居民打听情况,当晚就扑在油灯下查阅资料,这一宿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这座山峰很可能是一座矿山,我一定要去查看个究竟。第二天黎明,当同伴们还在睡梦中,他已钻出了帐篷,只身徒步向白云鄂博奔去。当他到达山下时,发现铁矿矿砂沿沟散布,比比皆是,越接近矿沙越多......他确定这是矿床所在。他又走访了附近一些地方,认定这是一个蕴藏丰富、远景广阔、极有开采价值的大型铁矿。他断言:“如能对白云鄂博铁矿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她必将成为发展工业的主要矿源,并将促使中国的西北地区发达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丁道衡博士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如今包头钢铁公司已是国家重点钢铁联合企业之一,当年他发现白云鄂博铁矿时年仅二十八岁。
3
图片
王希仲
王希仲,字云碧,贵州织金牛场街上人。曾任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贵州省政协委员,被誉为贵州八大名医
“妙手回春,救死扶伤”
王希仲出生书香门第,有扎实的文学基础,其父王藕丰,饱读经史,聪明多智,曾为丁宝桢幕僚,为丁宝桢治理黄河水患立下大功,丁宝桢赞其为“水利专家”。王希仲15岁从师于省内名医李端柔。因学习勤奋,通读历代诸多名家医著医案,在中医学的海洋里整整陶冶了5年,20岁学成,即在省城贵阳行医。行医期间曾多次走滇入川,寻师会友,收集民间验方,充实提高自己。他开的处方,一般只几味药,价格低廉,而疗效显著,他自己称之为“平民药方”。1950年与省内何连波、汪藕杭、唐希泽、张叔佼、覃希芝、张龙门、马小儿(儿科得名)等被誉为贵州八大名医
除此之外,牛场镇还走出了譬如清乾隆年间享誉黔中大地,荣称贵州一代诗坛巨匠潘醇等人,让家乡人倍感骄傲;现在,还有诸多日夜奋战在祖国大地、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的各类拔尖人才,也是从这里走出大山,走出织金,走出贵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牛场镇境内自然风光秀丽,鱼洞河库区分外妖娆,风光旖旎,山水相携;象鼻山雄奇险峻,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宣慰洞仙踪犹在,神秘险峻,传说迷人;大屯古堡神鬼莫测,云遮雾障,固若金汤;灯笼山天兵下凡,挺拨俊秀,怪石林立;宫保湖碧波荡漾,山水相连,辉辉相映;黑河清澈明净,玉带琼斯,潭瀑成群。
图片
▲王勇摄
象鼻山
象鼻山位于织金县牛场镇坪山村与群营村交界,腹部大川洞形如天桥、雄伟壮观;宣慰洞与绝壁对面柯家洞遥遥相望、其险无比,该洞据传为明代水西宣慰使住所,曾与吴三桂部在此发生激战,为吴军所败,离此不远处山坡上,可见连片石棺材遗迹,传为当时战死者墓葬,洞口边茅屋基石犹存。
图片
▲王勇摄
图片
▲王勇摄
灯光石林
灯光石林位于织金县牛场镇灯光村境内,散落在牛场镇最高峰灯笼山边缘,距镇区8公里。景区石林成片,分布集中,面积约1000余亩。该石林大小各异,形状独特,如雨后春笋,从茂密的丛林冒出,鲜活有力。有如天降神兵,高耸矗立,蔚为壮观。登石林望远,峰峦叠嶂,万山呈阶梯分布,直上云霄,气势恢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勇摄
黑河风光
黑河位于织金县牛场镇牛昌河上游,以牛场镇沙沟村为起点,流经沙沟、营龙、桂花、塘房、鼠朵、水营、群裕等村,全长15公里。河流流经地大多地势平缓,中段时有落差,至高一丈有余,形成小瀑布、深潭、浅滩,潭瀑相印,潭潭相连,潭瀑成群,辉辉相映,相得益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勇摄
丁公屯
丁公屯是丁宝桢办团练抗击起义苗民军的地方,也叫牛场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牛场屯是县城的东路屏障,又是通省要道关隘,官兵与苗民义军曾在此发生多次争夺战
图片
▲李罡摄
至今城墙、大东门、小东门等历经数百年风霜,依然屹立。大屯古战场遗址目前保存完整,是见证丁宝桢为保卫家乡人民所做努力的重要遗址,是其整个人生历程中重要的一章。
图片
▲李罡摄
牛场屯之多次争夺战《贵州通志》、《平远州续志》等均有详细记载。遗址位于牛场镇西1公里,面积480亩,四面峭岩绝壁,环境优美。
丁氏古墓
丁氏古墓是丁宝桢家族祖坟,现存三处
■一处位于织金县牛场镇集镇西北侧约6公里的狮子山北麓,拉路河东岸的山坡上,四面环山,背山面水,林木苍翠,风水绝佳
■一处位于集镇西南方向4公里处,大坝村境内,后有青山,前有坝子,居高临下,一将登高,万山朝拜
■一处位于集镇西面7公里处,张家寨村境内,玉带环绕,青龙相附,有虎虎生威之气,有万夫难挡之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勇摄
这些墓穴现保存完好,墓碑曾被破坏,修葺后仍旧端庄大气,字迹清晰,是研究水西文化墓葬风水的好地方。
李忠孝烈士陵园
李忠孝系山东省鄄城县人,1949年冬随人民解放军进入贵州。1950年1月8日织金解放,任二区(牛场、猫场)区长的。同年3月,境内国民党地方发动叛乱,围攻人民政府,残杀共产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3月26日,李忠孝在奉命撤回织金时经过牛场,因天色已晚,遂住于牛场街上丁家石碉内,当地匪首、伪区长丁首谦率领匪众数百人,当晚将石碉团团围住,猛烈进攻,李区长带领起手下奋勇还击,不幸于3月27日中弹牺牲。
图片
▲王勇摄
匪徒将其遗体抛置于牛场附近之关山荒野,1971年,牛场区革命委员会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移忠孝墓至小团坡安葬,并建立纪念碑。该碑为石料结构,座高1.9米,方柱形,碑身高5米,正方台形,碑首高0.65米,方锥形,总高度为7.55米,碑身正面刻着“李忠孝烈士永垂不朽”九个行书大字。1981年9月,织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织金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牛场,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源远流长的人文背景外,民间美食也独具一格。以丁宝祯(宫保)命名的“宫保鸡”采用独特的制作工艺,不仅传承宝桢文化,更是延续饮食文明;陈年老窖宫保酒可谓琼浆玉液,味纯甘甜;“真菌皇后”竹荪,清香可口,营养丰富;一品羊肉粉,色香味俱全,口感独特;包子、滚米团等风味小吃更是独具一格。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年来,牛场镇大力促进经济建设,全面迎战脱贫攻坚,逐步建成农业引领、工业助推、旅游兴镇的态势。农业以建设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促进要素集聚,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业态多元、功能完善、绿色发展新格局。
01
蛋鸡自动化养殖
图片
▲李罡摄
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对合作社和个体户养殖成员实行统一标准、品牌、包装、收购、运输、销售等服务,带动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解决贫困农民就业
图片
▲李罡摄
图片
▲李罡摄
02
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响应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农业种植新模式
图片
(银杏@王勇摄)
图片
(油用牡丹@王勇摄)
图片
图片
(辣椒与油茶@王勇摄)
■ ■■■■
朋友,“宝桢故里,古韵牛场”欢迎您!
欢迎您寻觅名人遗迹,溯源名址古迹,今天的牛场定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令您驻足往返
来源:织金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