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实施世行项目7年达到减少污染排放目标任务

作为最早实施“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以下简称“惠阳世行项目”)之一的县(区),以“IC”卡补贴方式,引导鼓励农户购买高效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7年来,惠阳世行项目累计实施面积约21.7万亩次,惠及农户5036户,广大农户的观念得到转变,越来越多农户主动使用项目推荐的配方肥和生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达到了减少污染排放的目的。这是记者日前从惠阳区世行项目2020年度镇村绩效考核专家评审会上了解到的。
从水稻单一品种增加到多个品种扩大受益面积
2014年,惠阳区成为世行项目试点县 (区)之一。从最开始在平潭试点,逐步推广到良井、永湖、镇隆、沙田等乡镇,共46村42个合作社。
最初,惠阳世行项目的补贴作物仅限于水稻,但这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受惠农户很少。惠阳利用5个多月时间制订了详细方案,与世行项目方进行多次沟通,争取到了支持,享受补贴的作物从水稻扩大到甜玉米、蔬菜等,之后又扩大至荔枝、红葱、淮山等特色作物,受益面大大增加。
图片
惠阳世行项目时常邀请专家教授,在田间地头想农户讲解科学种植方法。
惠阳鼓励农民科学种植,减少化肥用量,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喷药次数,同时让农作物保持原来的产量,以减少投入增加效益。参加世行项目的农户购买指定的化肥、农药等可享受补贴。
从2019年起,参与项目的农户将不再享受购买化肥、农药、喷雾器的补贴,但各个村的技术助理仍继续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帮助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养成了科学种植习惯的农户,即使没有了补贴,大多数农户也在购买项目推荐的化肥、农药、喷雾器,世行项目实施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
以水稻为例,自项目实施以来,惠阳水稻每亩施肥量减少5~10公斤,喷洒农药减少1次,总体产量与项目实施之前基本持平。平潭镇张新村村民张雄佳说,他每年种植五六亩耕地,水稻和红葱两种作物进行轮作。其中,水稻采用了世行项目推荐的科学种植方法,每造水稻每亩肥料、农药钱可以省100多元,产量增加了三四十公斤,增收100多元,每亩水稻可节支增收300元。
惠及农户超5000户补贴上千万元
据悉,惠阳是全省最早实施世行项目的6个试点县(区)之一,是全省参加项目作物种类最多、参与模式最多和实施单位组成最复杂的试点县(区)。2014年,当环境友好型种植项目技术模式在惠阳推广时,绝大部分农户存有疑虑,不愿意尝试。在惠阳世行办工作人员、镇村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农户的观念慢慢得以转变,从一开始不相信到在自家田进行尝试,到熟悉掌握、全面普及,精力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根本转变。
图片
惠阳世行项目让农户改变了观念,科学种植理念深入人心,已经自觉科学施肥用药,减少污染排放。
翟丽群是红光村种植大户,主要种植水稻、甜玉米、红薯等作物。她是惠阳最早参与世行项目的农户之一。刚开始,她对世行项目所推荐的科学种植方法有所怀疑:减少肥料和农药施放,作物会不会减产?
在按照世行项目推荐的方法进行种植,结果产量并没有减产,而肥料和农药的投入少了。比如原来每亩红薯施放50公斤肥料,现在用40公斤就够了,喷农药也由以前的3次减少至两次。“以前认为放少了肥料会减产,现在不这样认为了,科学施肥用药和管理才是产量的保证。”翟丽群说。
7年来,惠阳世行项目累计实施面积约21.7万亩次,惠及农户5036户。这不仅农民环保意识和种植水平得到提高,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也得到了减少,项目区基本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实现了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和农业生产效益提高。截至2020年12月30日,共推广应用配方肥6216.1吨,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90.82万包/瓶,推广高效电动喷雾器5035台,涉及补贴额1153.7万元。
惠阳世行办在全省年度考核中连续5年获得优秀等次。在实施方案编制、宣传示范推广等方面,惠阳也是全省其他县区项目实施参考的范本。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胡学应说,如今项目已经结束,农户科学种植的理念已经扎根,惠阳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也培养了一批农村技术人才,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尉宏 通讯员 李冬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