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余杭区对口帮扶台江县脱贫攻坚侧记

山海相携脱贫路 东西协作硕果丰

——余杭区对口帮扶台江县脱贫攻坚侧记

余杭、台江两地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媒,结成一门“亲戚”。几年间,亲戚之间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余杭、台江两地携手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中流击楫,阔步向前……

如今,一个个贫困村寨华丽蝶变,一个个园区工坊落地生根,一个个帮扶举措润泽民心,东西部扶贫协作在台江苗乡大地结出了累累硕果。

山呼海应 并蒂开花

一个在东部沿海城市,一个在西部苗岭山麓。东部的余杭区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西部的台江县是“苗疆腹地,百节之乡,锦绣银花,歌舞海洋”。两地相距千里,余杭区不以万水千山为远,跨越山海,赴千里之约,结帮扶情缘。

美丽的台江县城

台江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境内地形地貌奇特,高山、盆地、河谷错落有致,最高海拔1980米,最低海拔455米,平均海拔717.5米。

台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贵州省的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16.9万,其中,苗族人口占98%以上,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2014年初,全县贫困人口13988户53944人,贫困发生率为37.71%。

自2018年以来,余杭区通过组织领导、人才支援、资金项目、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六方面重点任务,立足“台江所需、余杭所能”,创新实施“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消费增收、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爱心公益”六大帮扶行动,精准打造“两校五园十工坊”,为台江县打赢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教育医疗 锦上添花

在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的声乐课堂内,传来阵阵歌声,歌声中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课堂氛围分外活跃。

课堂互动结束,老师详细地讲解了音准、气息等注意事项后,手指轻轻地落在琴键上。“起!”顿时,歌声溢满教室。老师则一边弹奏着乐曲,一边关注着学生的发音……

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吴勇感慨地说:“在教育‘组团式’帮扶下,杭州市和省内学校的老师给我校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日臻完善,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2018年—2020年余杭区共出资30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建设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宿舍楼和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2020年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首次突破1100人,全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同时88人升入高职院校,同比增长33%。2020年台江职校获省级奖项7个,其中3个项目获一等奖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国赛,并获得国赛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同期国赛、省赛成绩居全州第一。

台江民中终身名誉校长陈立群在教室辅导学生

教育教学取得显著成绩的学校还有台江民中,余杭区投入投入260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台江县民族中学钱江综合馆项目(陈立群乡村教师培训基地)。通过校园建设、名师支教(“时代楷模”陈立群、杭州市及余杭区名师支教团、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师资培训、校(园)结对、校企合作、爱心助学等六大举措将组团式教育帮扶推向深入。2020年高考台江民中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一本上线270人,同比2019年增加163人,本科和专科共上线1047人,总上线率100%。

台江民中学生家长张胜毅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台江民中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考上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我家娃娃现在也在台江民中读书,希望他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大学。”

台江县还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的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解决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在台江县人民医院病房里,正在用苗语跟病床上的苗族大妈交流的是台江县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尹全会。他是土生土长的台江人,在台江县人民医院工作10余年了,亲历和见证了该院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尹全会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在浙大二附院及我省上级医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组团式’帮扶,形成了一对一的带教模式,使我院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他们的这种管理模式使我院环境卫生、医疗条件等有很大改善。现在,我院对部分急危重患者能够独立的处理和治疗。”

浙医二院妇科专家正开展妇科腹腔镜手术

在浙大二院的帮扶下,台江县人民医院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疗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帮扶专家团队不断固化,医院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自身内力发展不断强化,组团帮扶成效不断提高。

台江县人民医院患者王文华告诉记者:“我是一位肾病综合症患者,还伴有血糖高,过去像我这种情况要在州级医院以上才能医治。如今,我们县人民医院医疗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这种病可以在当地医治,方便了许多。”

2016年9月浙大二院选派管理型专家汪四花挂任台江县人民医院院长并全面主持医院工作,开创全省帮扶专家担任院长的先河。截至2020年6月30日,浙大二院共派驻帮扶专家39批次63人,涵盖20多个专科,有9人在帮扶周期内担任副院长,其他均为各科室执行主任。

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台江县人民医院于2017年实现扭亏为盈,帮扶后四年与帮扶前四年均值相比,门、急诊病人增长222.4%;住院人数增长52.8%;手术增长167.7%;转诊率下降62.9%;药占比降至23%;外县来就诊的门诊病人增长696.2%;外县住院病人增长467.7%。

园区工坊 遍地开花

在余杭扶贫产业园方黎湾园区车间,看到工人们分工协作,赶制订单。眼前,正在缝纫鞋帮的是王小文。2019年,通过易地移民搬迁惠民政策,一家人从萃文街道长中村搬迁到方黎湾桃源安置区生活。

“我住楼上,在楼下上班,每个月也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干的活儿比较轻松,也方便照顾小孩,我觉得挺好的。”王小文笑着说到。

台江妇女在余杭扶贫产业园服装厂就近就业

余杭区投入资金7570万元,全力打造余杭扶贫产业园,建成天能、华耀、方黎湾、长滩、银饰五大园区,产业扶贫形成集群,产业门类涵盖铅酸蓄电池、汽车尾气净化设备、箱包鞋类、秀珍菇食用菌、银饰刺绣,实现了“有就业、有分红、有税收”。余杭扶贫产业园覆盖46个深度贫困村和3个贫困村,利益联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516人。

张略四与王小文一样,也是易地移民搬迁群众。2018年她家从施洞镇猫坡村搬到方黎湾安置区生活。他的爱人常年在外务工,她则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

搬到县城生活后,张略四在社区找了一份保洁工作,每个月有1600元的收入。每天做完保洁工作后,她还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来赶制绣品。

张略四一边刺绣,一边说到:“小时候就跟妈妈学习刺绣,以前这个手艺都是给自己和家人绣新衣服穿,没想到,现在我还能靠刺绣这门手艺挣钱。我在社区妈妈制造工坊里领了刺绣的材料回家绣,只要一有空我就绣,绣的越多也就挣的越多。”

余杭区还依托余杭艺尚小镇设计师资源,帮助台江县引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公益项目。投入300万元帮扶资金在台江县各乡镇(街道)民族特色村寨培育银饰、刺绣行业“一公司十工坊”,帮助完成饰品、服装等新产品设计50余件。带动500名苗族妇女就近就业,360名贫困残疾妇女从项目中得到分红22.32万元。

“妈妈制造”工坊的绣娘们在交流苗绣技艺

据了解,2018年以来,台江县共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6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8个,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23个,基础设施类项目13个,社会事业类项目7个,技能培训类项目3个,劳务协作类项目2个。48个帮扶项目已全部完工,资金拨付使用率100%。

花开满地来时路,遥看前景更催人。2020年3月台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整县摘帽。借着余杭强劲的“东风”,台江乘风而上,步履铿锵奔小康。

台江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玳菂

实习记者 张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