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王发祯‖爱撒贫困路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爱撒贫困路

王发祯

2016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四川分行个人经营业务部高级经理常艺螣主动请缨,来到600公里外的万源市茶垭乡老洼坪村任第一书记。

红军精神坚定扶贫斗志

老洼坪村北靠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1000多米,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山大坡陡,土地贫瘠。常艺螣到乡政府报到后,在乡村干部带领下,踏着崎岖的山路,边走边看,村中基础薄弱,公路不通,饮水困难,村民居住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村民经济困难。当晚,常艺螣住在60多岁的村文书老毛家里。这是一间破旧的农村老屋,关不严的门和窗户,屋顶到处是漏水的痕迹,屋内的桌椅家具都很破旧。晚上,热情的毛文书煮了一碗鸡蛋面,抱歉地说:“常书记,很抱歉,没有什么好饮食招待你这远方来的贵客,只能煮碗面给你充饥”,常见他们老两口吃的是汤洋芋。常一看,心里既感激又失落:在成都,廉价的一碗鸡蛋面,却成了山里人招待客人的高标准菜谱。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微弱的手机信号通话断断续续,长途奔波,想洗个澡,才知道这里没有热水器和洗澡盆。我们坐在他家火坑边,聊老洼坪村情、自然环情,贫困户情况和致贫原因。毛文书说:别看这里自然条件差,是个贫困村,可是一个红色村庄。万源保卫战期间,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就在这一带指挥红军,在大面山、花萼山与敌战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聊了一会,还不不到晚上8点,毛文书说:“常书记,准备睡了哦”。常一下愣住了“啊,这么早就睡觉了哇”?毛文书有点无奈地说:“是的,我们这里没有电视,没有娱乐活动,早点儿睡觉,关了灯还可以节约电……”

工作中的常艺螣(图片来自网络)

常艺螣听了他们的话,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如此差的基础设施,如此淳朴好客的老白姓,如此强烈的脱贫愿望,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呢?那一夜,辗转返侧,难以入睡。他暗下决心,要以英勇无畏的革命先辈为榜样,敢啃“硬骨头”,绝不辜负组织信任,老百姓期望,担起扶贫攻坚重任,愿战、敢战、胜战,群众不脱贫,帮扶不停步!“我就不信当不好这个第一书记!我就不信老百姓脱不了贫!我一定要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补齐短板让穷山村变“安乐窝”

常艺螣在村里住下后,迅速调整心态、转变角色、沉下心来、扑下身子、起早摸黑、爬山越岭、走村入户、上坡下地,摸村情、听民意,在短短的一个月内,靠两条腿走遍了全村11个村民小组和93户284名贫困户,了解了村里急需解决的难题和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村中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制约村民摆脱贫困的“瓶颈”。

环境恶劣,基础落后,是老洼坪村贫穷的一大原因。该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水源奇缺,村里有一首歌谣写道:“老洼坪、望天井,十年九旱无收成,包谷馍馍胀死人……”村民祖祖辈辈挑水度日。为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常向“娘家人”四川省分行汇报,希望得到资金帮助,为村民修建蓄水池。分行党委得知后,非常重视,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现场研究论证,立即下拨110万元专项资金修蓄水池。

资金解决后,常艺螣和驻村工作组一起马不停蹄带领村民找水源,修水池、安水管。此时正值隆冬,老洼坪上大雪纷飞,滴水成冰。为早日让村民喝上自来水,他带领施工队起早贪黑,奋战在工程第一线。尽管手脚冻僵了,也和大家战斗在第一线。施工的同志看到后说:“常书记,这体力活笨重劳累,你不用干,给我们指挥就行了”。常说:“谢谢大家的关心,这也给了我锻炼的机会”。因为常身体力行,大家干活劲头十足,仅40多天,就修建了200立方米蓄水池2口,300立方蓄水池3口,安装管道42公里,全体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白花花的山泉水流进家家户户,村民像过节一样在山野里欢呼。通水那天,83岁的聂继合老人,喝了一瓢流进缸里的水,拉着常艺螣的手,激动地说:“常书记,我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还能喝上自来水,我们村民太感谢您了”。那一刻,让常看到了山民的淳朴和期望,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交通不便,农特产品外运困难,严重制约该村经济发展。村民出行、劳动,常年在崎岖的山路上奔波。这里到处是天坑、暗洞,给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隐患。2015年底,一个小孩放学回家,不小心掉进村民邱洪余家门口的天坑里,幸亏有人及时抢救才未酿成大祸。村主任朱廷飞将情况告诉常艺螣,立即引起他的警觉,天坑治理刻不容缓。他立即向省工行申请治理资金,同时组织村干部做好警示标识。资金到位后,立即组织施工,用钢筋混凝土填平天坑,在上面修了一条大路。完工那天,几十个村民在上面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走了一遍又一遍。邱洪余老人拉着常的手连声感谢:“这个天坑让我担惊受怕几十年了,常书记,你可为我们干了一件大好事啊!”常还争取资金修通了4.3公里环村水泥公路,不但全村11个组连通一起,还修通了家家户户的7.4公里连户路,让村民从此不再行路难,农特产品也不断运到山外。常还先后向帮扶单位和当地政府争取资金修复地质灾害2处,升级改造农村电网20余千米,安装助农取款机2台;修建了村级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卫生室、社工站,安装了电视网络、宽带网络,让全村“村村通”“村村响”,极大地改善了老洼坪村整体面貌形象。特别是18户边远偏僻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让他们住上了舒适的新房。搬入新房的张宗林住上新房结了婚,高兴地在自家门前贴上对联,上联“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下联“娶上新娘子,早生好儿子”,横批“永记党恩”。省、市、县(市)各级领导到老洼坪村扶贫调研慰问,对扶贫工作给予高度评价。邱洪太老人看到山村巨变,在自家墙壁上写诗赞道“不过短短时光,变化超出人们想象。我们有了这美丽的村庄,奇迹般地改变自己模样。水泥大道代替泥泞古路,破旧土屋成了幢幢新房。农民群众洋溢欢声笑语,灯火辉煌像仙境一样”。

资金“贷”动 产业兴村拔掉穷根

常艺螣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该村贫穷主要是因病,缺乏启动资金和技术,无产业,让致富梦大多变成了空想。他立即因人制宜制定帮扶规划,落实致富措施。

贫困户唐久培长期患有皮肤病,妻子邓正珍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夫妻俩每天药钱就要500多元,这个昔日的“万元户”,因病变得一贫如洗,连儿子的养牛场也被拖垮了。常利用工商银行平台优势,辗转四川、重庆两地联系医院,到慈善总会寻求帮助,为邓正珍争取到了终身免费用药的医疗救助。同时,为老人儿子争取10余万元贷款,帮助恢复了养牛场,让一家老少看到了脱贫的曙光。

为贫困户送药(图片来自网络)

为解决老洼坪村医疗难问题,在省民政厅关心下,联系省革命伤残医疗和红十字医院与老洼坪村结为帮扶对子,多次到村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村民送医送药67人,为行动不便的病人送轮椅6把,送拐杖8副,安装假肢1副。还请川北医学院派工作组对该村多发病进行病因调查,免费为全体村民进行全方位体检,并建立了村卫生室,解决了村民就医难的问题。

常在与村民交流、谈心中了解到,村民想致富,就是缺乏资金和技术,想法落为空想。外来媳妇简文波,借钱买了几头肉牛喂养,因缺乏资金,一直成不了气候,便找到常说“常书记,我们也想过上好日子啊,可是,你看我的养牛场因为缺钱,每年就养这几头牛,除去成本、劳力,就所剩无几了。”常将情况向省工行汇报,但工行从未给农户贷过款,便向省工行申请在老洼坪村试点开发一个品种,得到“娘家人”的认可和赞同。常来回奔波于达州、成都和北京。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12月25日,工行在老洼坪村发放了全国第一笔无抵押农户贷款——致富创业贷。简文波拿到16万元贷款,扩建了圈舍,买了小牛,他的小波家庭农场肉牛存栏达到51头,成了老洼坪村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常艺螣在养牛场(图片来自网络)

工行“致富创业贷”落地,犹如久旱逢甘露,迅速在老洼坪村发展壮大,许多蓄力已久的村民用贷来的钱,发展黑鸡、山羊、肉牛等养殖业,发展蔬菜、花卉、瓜果等种植业,发展农家乐、采摘业、家庭农场等家庭观光旅游业。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全村拥有农业公司2家,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5个,农家乐3个。8户养殖大户帮扶60多户村民发展产业,31户贫困户有了固定土地流转收入,80多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务工有了收入,1000余农民的农特产品销售有保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2017年,老洼坪村成功退出贫困村。2018年,该村顺利通过省、市、县三级脱贫考核和评估,顺利退出贫困村,并成功建为“脱贫攻坚示范村”和“四好村”,成为万源脱贫攻坚的一面旗帜。

父母蹲点举家搬进贫困村

常艺螣告诉我:“在老洼坪村任第一书记,给了我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生活虽然充实,但要干的事太多,特别忙碌。长时间的劳苦奔波,体重一下减少20多斤。2016年清明,我回成都探亲,父母见我比以前人瘦了、脸黑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当得知我每天自己做饭,有时煮一顿吃一天,有时一天吃一顿,父母心里非常难受。”

于是,父母作出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决定,要去老洼坪村照顾常艺螣。想到父母年近古稀,还要为自己辛苦奔波,于心不忍,坚决拒绝了。可谁想到,常刚回村不久,两位老人竟收拾东西,悄悄来到万源。当常到火车站接到白发苍苍的父母时,鼻子一阵酸楚,眼泪忍了又忍。母亲对他说:“我们放心不下,来给你煮饭,说说话,你就放心去工作,我们支持你。”

父母到来,让常像树苗扎了根,给他莫大的信心和力量,工作劲头十足。

从那以后,老洼坪驻村工作队,又多了两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两位老人和常艺塍一直住在村里,为常煮饭、洗衣,还种了菜养了鸡。上午和村民一起探讨种养技术,传授种植西瓜等技术;中午做好饭菜,让常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脱贫攻坚上;下午,就去村民家串门,征求大家意见,寻找致富门路;晚上,帮常整理资料,反映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老百姓见到两位老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说:“我们村里又多了两位编外干部”,父母的到来,给常增添了更大信心和力量,他暗自发誓:“我一定要让老洼坪村早日脱贫,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获得赞誉继续迈步不停留

常艺螣在村中的工作,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早就把他当成可信赖的自家人。村民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有啥难处找常书记”“我相信常大哥”“就按常大哥说的办”等,朴素的话语表达了村民对常艺螣工作的信任和认可,成了村中的“荣誉村民”。

常艺螣在村中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2015年至2019年间,常艺螣先后获得中国工商银行“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银监局“四川银行业扶贫工作先进个人”,达州市“十佳优秀第一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感动万源十大人物”等称号,其事迹先后被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宣传报道。常艺螣却告诫自己,荣誉是对我的鼓舞,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需要自己去努力,去拼搏。

2018年,老洼坪村退出贫困村后,常艺螣卸任该村第一书记。按达州市委和万源市委要求,省工行同意挂职万源市委常委,分工协助书记工作,协助抓扶贫攻坚和金融工作。在万源市委领导下,常艺螣跑遍了万源52个乡镇170个贫困村,圆满完成了万源29531户91577名贫困户脱贫的艰巨任务,顺利通过省级核查,国家三方评估验收,国家脱贫成效验收,省级交叉考核等。2019年,万源整县摘帽任务圆满完成。

常艺螣在扶贫工作中,率先垂范,认真工作,把贫困户当亲人,把自己的全部爱献给他们,让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赢得了万源市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群的一致好评。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发祯(四川省万源市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