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扫黄打非”进基层 守护文化晴空

“我是合肥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蜀山大队工作人员,现依法对网吧进行检查,请您配合。”在合肥市蜀山区一家网吧内,合肥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蜀山大队正在进行检查,一排排电脑前,没有发现未成年人的身影。
在安徽合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扫黄打非”不断向基层深入,这只是一个缩影。
据了解,合肥市积极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大力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基层站点,目前已建成“扫黄打非”基层站点1976个,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其中,创建全国示范点8个(示范标兵1个),省级示范点2个,示范点运行成效显著,示范作用明显。
图片
巢湖市黄麓镇建中村,随处可见的“扫黄打非”标语。人民网 赵越摄
群防群治 网格化管理提升治理效能
“扫黄打非”事关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因此,实现群防群治、网格化管理就极其重要。
在合肥,依托街道、社区居委会这两级组织架构为中枢,上联执法部门,下接各场所(企业),借助群众和社会力量,衔接各网格长和网格员,建立健全了“宣传教育巡查发现(投诉举报)现场处置案件上报配合执法结案销号卷宗归档”的工作闭环流程,切实提高“扫黄打非”的能力和效率。
以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为例,该街道将全街分为10个网格,每个网格实行“网格长+网格员”负责制,实行动态管理。由街道“扫黄打非”成员单位、社区民警、法律顾问、老党员、老教师等“五老”监督员、功能性志愿者队伍和社工“六支队伍”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提高打击“黄”“非”的能力和效率。
在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绿苑社区,不时可以见到“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的身影。该社区聘请了20余名责任心强、熟悉情况、热心文化事业的党员志愿者、楼组长担任“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定期反馈工作动态。
入耳入心 教育宣传扎实接地气
“父老乡亲听我讲,精神文明是方向;镇村干部冲在前,黄麓群众神飞扬;扫黄打非人有责,布下天罗和地网;镇村站点网格化,和谐社会人心向……”短短200多个字,这段名为《扫黄打非礼赞》的快板串词却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快板的作者方大文是巢湖黄麓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为推动“扫黄打非”工作,特意创作了这首《扫黄打非礼赞》。
“‘扫黄打非’工作不能光靠行政推动,也要走好群众路线。社区居民打着快板念着词,就把‘扫黄打非’知识烂熟于胸、传之于人了。”方大文说。
走进巢湖市黄麓镇建中村,处处可见“扫黄打非知识普及”“扫黄打非成果展示柜”“扫黄打非志愿者”的宣传标语、志愿者标牌。
在国家5A级景区肥西三河古镇,景区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中,将“扫黄打非”知识写进景区导游词和景点宣传标牌中,同时结合“送戏下乡”等文艺活动积极开展广泛宣传。
图片
“智慧庐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高“扫黄打非”工作水平。何刚摄
传统与智能化监管手段相结合
合肥庐阳区双岗街道万小店社区运用智能勤控系统,将“扫黄打非”日常巡查、案件采集、行政执法进行无缝对接,将文化市场监管与数字化城管执法有机结合,实现对辖区网吧、电玩、流动书报刊摊点、歌舞娱乐场所等监管全覆盖。
自智能勤控系统启用以来,该社区发现查处违规线索2起,没收非法卫星接收设备10余台,处理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4起,收缴非法出版物20余册。
同样,庐阳区林店街道依托智能勤控系统,利用日常巡查执法人员佩戴的执法记录仪,实时画面同步社区“扫黄打非”综合指挥平台,通过该系统上传案件,依法依规快速核实查处,实现智能化监管手段与传统监管手段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