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大佛山村:“三板斧”走上富民强村之路

永兴镇大佛山村,地处华蓥市西北部,是省、市、县三级重点帮扶的贫困村,也是基础设施落后、位置偏远的“掉角村”,几年前该村集体经济还基本处于“空壳”状态。如今,该村不仅创建了全民所有制的集体经济公司,还把村集体经济品牌——“甘溪农家”不断做大做强,打造了禽蛋、土鸡、羊肚菌、苕粉等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依靠发展种养产业、商贸服务和劳务服务“三板斧”,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余万元。

发展种养产业 让村集体富起来

“我们来大佛山村就是要搞活产业、带富村民,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2018年5月,华蓥市委组织部干部刘松直来到大佛山村成为第一书记,“当时村民除了外出务工,就主要依靠种植水稻、玉米、红苕、油菜等传统农作物和散养畜禽获取一定收入,村集体收益几乎为‘零’”。

来到大佛山村后,刘松直经过多方调研,并同村“两委”商议,决定举全村之力发展产业。“必须实现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这是刘松直和村“两委”的共识。

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帮扶下,大佛山村在全市率先完成登记,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大佛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全村所有家庭户作为联合社的股东。联合社统一经营管理全村集体经营资产,并全资控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我们以上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为‘引子’,整合上级在村上实施的项目和资金,力求用‘小资金’干出一番‘大事业’”。刘松直坦言。

联合社采用“公司 产业基地 农户”的运营模式,制定了“6 4”(即当年度集体资产的净收益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主要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配,成员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60%)年度收益分配方案,将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收益分红到联合社,再量化到全体村民。

联合社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规划200余亩蔬菜基地,投入70万元试点实施“基地 ”模式发展农业产业。目前基地已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先期示范项目30亩,养殖黑鸡3000余只。

“第一批羊肚菌预计3月上市,亩产预计在400斤以上。”近日,大佛山村“甘溪农家”羊肚菌种植基地技术管理员王帮寿向记者算了一笔账,“30亩的种植基地预计收入30万元。”

同时,联合社正有序推进二期200亩土地流转,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基地沟池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新的合作伙伴,入园企业生产的种养产品直接纳入“甘溪农家”产品直供销范围。

该村还组建农业服务队伍,为“甘溪农家”农业产业或其他农业业主从事农业劳务服务,聘请并培养本地农业种植能手,管理指导农业服务队工作和业务,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和职业农民。

商贸服务和劳务服务 让村集体强起来

“养殖产业虽然有了收益,但要让更多村民致富,必须发展更多产业。”刘松直深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2019年,联合社开始发展商贸服务产业。

大佛山村常年在家的村民都知道,村集体在永兴场镇上有个“根据点”,村民的农产品可以拿到这里来销售,也可以在这里购买一些日用品。

这个根据点就是大佛山村在场镇建的“甘溪农家”便利店,主要销售村民们的土鸡蛋、土鸡、红苕粉、血橙等农特产品。便利店立足“甘溪农家”品牌创设优势和“甘溪农家”便利店位置优势,与镇域内血橙、肉兔、白酒、冷水鱼等种植、养殖业主达成产品直供合作关系,组建发展联盟,向原有产业借技术借产品,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包装上市、统一市场推广,努力做大村集体经济体量。

此外,便利店还向永兴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发放会员卡,享受不同折扣优惠。

“为了进一步做好巩固村民稳定增收工作,最大限度发挥村集体经济公司效益,村集体经济公司通过优选村内技术能手、青壮年村民等可用劳动力组建了一支随叫随到、能建能拆、能挖能安的基建服务队。”刘松直告诉记者,基建服务队专门提供劳务、环卫、装饰装修、企业推广等产业服务,解决公司承担项目人工问题,也解决了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基建服务队主要承接镇域内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路灯安装维修等小基建项目。目前已完成永兴镇红庙子养猪场土地复垦、滑滩子林下养殖合作社场地建设等项目8个,正在实施永兴镇1200余户厕所改造项目和永兴镇太阳能路灯的“亮化”工程项目6个,仅这几个项目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20余万元。

“2019年,大佛山村集体经济收入共4.8万元,主要来源为村集体资产收益分红。经过初步盘点,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营业额已超过4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60余万元,可以说彻底甩掉了‘空壳村’的帽子。”刘松直高兴地告诉记者。(柏星辰 广安日报华蓥记者站 黄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