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省上点名的锦绣画卷,等你来邂逅

2月19日上午,在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传来好消息,内江市东兴区在2020年度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中榜上有名。这是对东兴区奋力改革农村工作的最好说明,也让90万东兴儿女,感到十分振奋人心,并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倍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东兴区坚定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农村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各类农村改革工作,有效盘活了农村资产资源,助推了产业发展,实现了农民持续增收。

绘制“农业”蓝图,落实三农工作

“春暖桃花遍地红,夏绿荷叶满池中,秋到丹桂香千里,冬雪寒梅伴青松。”漫步在东兴大地,无不为东兴区一年四季的旖旎的风光所陶醉,中山镇的桃花争相吐蕊,高梁镇的荷花清新怡人、双才镇的柑橘香飘万里……东兴区以谋全局,谋一域的责任与担当强化农村改革和整体布局,落实“三农”工作,一幅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乡村田园风景画跃然出现。

目标明则思路清,方向正则成效显。东兴区始终坚持用有形之手统筹谋划、一体部署,强力推动党对“三农”工作。东兴区严格落实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要求,成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政府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等35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把农村改革工作摆在重要日程,全面统筹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自“三农”工作开展以来,东兴区将各项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乡镇,多次组织开展督促指导,建立问题台账,逐级压实改革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改革局面。通过召开改革专项小组会、推进会、业务培训会等方式,强化学习交流,切实提升改革实效,确保农村改革各项任务落地生根。通过主动“走下去”及时为农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提供政策宣传、帮扶和指导,协调解决改革发展中的资金、土地等要素难题。

写好“土地”文章

创新改革

方式

“我们共享农庄主要是共享共赢,以前的土地是种包谷种水稻,现在土地的价值,远远高出了我们的农产品,以前只产千把块钱一亩,现在能产到七八千上万块钱一亩,收入也就高了。”田家镇正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给小编算了一笔账。2020年夏天,田家镇正子村共享农庄首日开业迎客,农庄的果园内一颗颗饱满晶莹的葡萄挂满了枝头。村民、村干部将正子村共享农庄果粒大、含糖量高、风味佳的葡萄销往市区,很快脱销。

正子村通过集体经济项目实行农庄共享经营模式,大力推行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探索“旅游+”模式,以乡村旅游推动集体资产增值。打造精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发展订单农业、开展果树认养、农家小菜园托管、观光采摘、休闲娱乐等项目。将共享经济的理念带到农庄经营中去,让城市人享受自然生态,让农民参与收益。

近日,小编来到石子镇天星村东兴区林雅种植家庭农场看到,一片片的柠檬地,硕果累累。林雅正在地里采摘一颗颗让人垂涎欲滴、黄澄澄的柠檬。据了解,林雅种植家庭农场在2018年被评选为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在石子镇天星村共种植有200余亩柠檬,年产量约80万公斤,年产值可达百余万元。东兴区逐步开展了家庭农场标准体系探索,制定了探索建设家庭农场标准体系相关的工作方案,首批选择了区内具有一定规模的5家家庭农场启动开展试点,总结了“管理、服务、保障”三办法,通过建立规范化培育机制、配齐核心支撑要素、建立政策扶持举措等方面助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

“天冬苗管得越细心,它长得就越好,我们的钱袋子才更鼓。”郭北镇青台村参与天冬种植的村民钟淑容说。一勺清水浇下,在阳光照耀下,天冬苗泛着光芒,也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在青台村的天冬种植温室大棚里,工人们正在劳作;不远处,经过平整翻垦后的土地露出了肥沃的土壤。整合现有种苗、技术和土地资源,多渠道育苗育种,筛选优质品种,待种植物产生收益,再进行土地分红。

2020年,青台村两委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建设面积6000亩的天冬种植核心示范区,引导群众以土地入股、资本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创新建立新的利益分成模式,兼顾了村集体经济、土地分红、务工收入、发展基金等方面,多元推动推进农村改革工作。使得该村大部分村民都成为了产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从而获得持续增收,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目前,郭北镇将种植天冬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辟群众致富道路的有效抓手,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整合优势资源,引导产业发展。

众人拾柴火焰高,同一战线好出力。东兴区优先做好“地”文章。以“三权分置”为路径盘活承包土地,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规范流转土地经营权,探索形成了“村集体+家庭农场”“村集体+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工商资本”等多种合作方式,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自营、入股、托管等形式,集成土地、项目、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带领村民持续增收。

加固“才财”盔甲,提升改革深度

人才帮扶呈现新亮点,财政支撑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有利于发展一批高素质本土人才,建设乡村示范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促进农业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提供长效支撑,有效推进东兴区新农村建设长足发展,推动农业改革。

“有了农业专家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让我们更加科学的生产种植,这样我们种出来的农作物更加健康,产量质量也高。”农业技术培训班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培育园区专家大院入驻和第一期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班在田家镇火花村举行。在培训班上,农业专家围绕田家紫皮大蒜的整地施肥、蒜种分级消毒、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讲解。

坚持人才为先,培养乡村人才。既要组织外来人才深入一线开展工作,也要大力培养本土人才,为东兴乡村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队伍。近年来,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院校机构的相关专家在东兴区定期或不定期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东兴区巩固本土人才建设,建立回引返乡人才机制,出台返乡创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优秀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及在外东兴知名人士返乡创业,今年以来,共回引返乡创业人才357名、创办企业31家;建立基层人才流向机制,开展“五个一”、“311”帮扶行动,全区选派600余名干部到镇、村任职;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围绕青花椒、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342人;开展乡村文化人才培养行动,建立乡土文化人才库,发挥好本土文化人才的优势,建立群众文化队伍,让群众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单有人才的力量还不够,还需加上财政的力量共同协作,才可将东兴区农业改革推上高潮。近日,小编来到永兴镇团山村看到,在田地里、山坡上到处都是成片的柑橘树苗,一片片的翠绿在冬日的阳光里散发出勃勃生机。去年7月,团山村利用300万元的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了500亩柑橘种植产业项目,并通过“土地入股+村集体经营+家庭劳动”的经营模式与周边700余户群众形成了利益联结,实现了多方效益。

东兴区做好财政帮扶,以“走上去” “贷出去” “引进来”的方式用好财政的钱。积极对接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432亿元,投入资金9725.5万元;撬动金融的钱,探索“三级联动、组合抵押”模式,设立300万元规模的抵押融资风险补偿金,协调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197笔1.09亿元;聚集社会的钱,引进来”聚集社会的钱,在田家镇、椑木镇等地洽谈引进海诺尔公司、上海玛置业等企业投资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畜禽养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实施益农效益突出的惠民项目。

通过上下多效的整合帮助帮扶,东兴区加快发展蚕桑、青花椒、巨黄竹、中药材、内江黑猪、特色水产六大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区建成1000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41个,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个,园区面积达14.68万亩。为深化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为加速谱写乡村振兴对东兴篇章打下坚实基础,精心绘就茂林修竹、美田弥望、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东兴锦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