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暗示歼15生产总量?机库最新画面亮相,机身编号大有内涵

文/海洋
自打歼15舰载机服役以来,歼15的产能如何,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作为在下一代“海丝带”舰载机面世之前,担当重任的舰载机,歼-15的发展一直也备受关注。我们来看下面这幅照片,在这幅照片当中显示的是歼15在航母机库上的最新画面,其机身编号“64”也大有内涵。“64”号也应该是所有飞鲨当中,编号最大的一架,当然这也并不能够说明歼15已经装备了64架了,因为还没有看见四或者五打头的歼15出现。
图片
这也应该是后续改进的歼-15。这种飞鲨上装备有多通道光电跟踪器、综合化座舱显示系统、数字式多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双向数据链系统、综合电子对抗/多通道光学预警系统等全部由全新的数据总线集成,相对于苏-33装备的功能单一、笨重的航电设备至少领先20年,性能和技术已经达到21世纪初第三代战斗机后期改型的水平。
图片
飞鲨也是第一种装备国产全数字化多余度电传操纵系统的重型战机,而歼-11B仍然采用与苏-27SK类似的模拟电传系统,相比之下,歼15拥有更为灵活、敏捷的操纵性,可以适应更为广泛而复杂的任务,对于提高飞行性能和机动性、改善飞机的飞行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歼-15的发动机从现在情况看有两种型号,即与苏-27SK类似的俄制AL-31F发动机和国产"涡扇"-10发动机,其中后者只在6架原型机中的1架上使用,而最新量产型的歼-15仍然使用俄制AL-31F,说明至少在一段时期内歼-15的发动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苏-33的发动机是AL-31F3增强型发动机,相对于AL-31F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在部分设计和结构方面有少许不同。在控制系统中增加了一个应急推力功能,可以短时间内将加力推力增大到12800千克(AL-31F为12500千克),以增强在舰母上起降的安全性和适应能力。
图片
歼-15使用的AL-31F发动机虽然推力少了300千克,但由于机身结构重量方面的优势,因而在航母上的起降性能和适应性、安全性等方面不会比苏-33差。其他方面诸如飞行速度、作战半径、载弹量等性能也与苏-33基本相当,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差别。整体而言,歼-15可以完全看做是中国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发展的一种重型舰载战斗机,虽然与苏-33存在着诸多的"相似",而且在研制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借鉴、参考"了苏-33的原型机T-10K-3,但除保留了与苏-33相似的机身结构和气动布局外,歼-15的核心技术和设计全部都是国内自行完成的,因此,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直系血缘"关系。凭借着中国在航空电子、武器技术方面的后发优势,歼-15的雷达、航电设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与国外第三代战斗机后期改进型基本相当,而在执行多任务能力和攻击能力方面,歼-15也完全符合多用途战斗机的要求。
图片
歼-15的最大机内油量为9吨,在此条件下其正常起飞重量约为26吨,加上4枚空空导弹(2中2近)和飞行员的重量也只有27吨左右。机内满油外加1吨弹药,此时的推重比约为 0.96。并且,由于歼-15的空机结构重量要低于苏-33近10%,因此在发动机推力不变的条件下,其起飞安全性要高于苏-33,实际作战应用的安全余度更大,更有利于作战性能的发挥。当然了,对于飞鲨来讲,未来的道路还是很漫长的,除了需要适应弹射起飞性能之外,歼15还应该像其他战机一样,早日换装国产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