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查丨让每一粒种子都赢在“起跑线”上

立春一过,青铜峡市小坝镇新林村村民张文军就开始谋划春耕春播。
“去年种了10来亩制种玉米,每亩收益2400元。”2月8日,他拿出账本盘算,虽然前期定植、去雄、田间管理费点功夫,但是玉米制种亩产效益比其他粮食作物能高出五六百元。
近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子被称为“农业芯片”,种业是现代农业竞赛的“起跑线”。“对农民来说,种子品质好坏与产量挂钩,决定着收成的高低和收入的多少;对某一地区甚至国家来说,种子是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资料发挥作用的载体,是一种基础性资源、战略性资源。”石嘴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种业具有公共产品和竞争性产品的产业特性,现代农业推动种子商业化后,依靠“自留种”已无法保证种子遗传优质性状。作为国内外公认的中国最佳粳稻生产区、最佳马铃薯生态区、西北春小麦优势产区和“黄金玉米产业带”,宁夏具有良种繁育、研发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在当前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大背景下,做大做强种业研发链条的意义更加凸显。将种质创新等工作的“核心密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繁育出站得住脚的“宁夏种子”,才能更好保证中国粮用中国种,进一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走访宁夏各地发现,通过加快种业基地建设和技术创新等工作,我区不断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批优势特色制种基地基本形成,龙头企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种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种业发展为群众增收拓宽了渠道。但与此同时,激励政策收效不明显,种业企业实力弱规模小分布散、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等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我区种业竞争力仍有广阔提升空间。
图片
中卫硒砂瓜嫁接种植。本报记者 王文革 摄
1.发挥地域优势推进良种繁育建设
西吉县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许多人知道西吉县是从马铃薯开始的。
“20世纪90年代初,西吉老百姓依靠种植马铃薯解决吃饭问题,马铃薯种子农户自繁自用,品质良莠不齐。”西吉县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主任苏林富表示,为解决马铃薯种子退化问题,西吉县于1998年成立马铃薯生产研究所,投资建设集无菌生产、设施农业、种薯贮藏、试验示范为一体的马铃薯高新科技示范园区,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
经多年研发,西吉县马铃薯品种类型呈现多样化,自主选育品种18个,既有鲜食菜用型、淀粉加工型,又有主食化开发型品种。现在,该县建成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年生产原原种1.5亿粒,原种种植面积2万亩,一级种种植面积3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2%以上,种植区域遍及固原市5县区,单产从早期不足100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2200公斤以上。
图片
分拣马铃薯。
“小麦和水稻种子,咱们宁夏完全能自给自足。”中卫市致力种子繁育、经营行业近40年的陆永彪告诉记者,他所经营的小麦种子宁春4号、宁春39号和水稻种子宁粳28号、宁粳52号、宁粳50号等,都是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研发的原种。“主要农作物中,小麦和水稻种子是常规种子,稳定性好,区内农业科研单位有原种研发和保障能力。”
总部位于贺兰县的宁夏科丰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我区最早成立的民营种子企业之一,如今已成长为国家供销总社和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宁夏平原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天数每年大于200天,具有先天的水稻种植优势。”宁夏科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年学文表示,23年来,公司先后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10个,先后建设贺兰县通义水稻科技园、吴忠市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园区、贺兰县和平蔬菜科技园,并成立了宁夏农作物种植技术创新中心,组建了农作物研究所和宁夏种子企业水稻示范联合体。
图片
马铃薯种子培育。
2.制种产业为农民提供增收来源
青铜峡市作为26个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之一,引进了山东登海、湖北康农、湖北正大等6家规模种业企业,年完成种子加工1亿公斤,全市玉米制种面积发展近10万亩,制种单产保持在400公斤左右。
目前,青铜峡制种农户已达5700多户,其中制种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22家,规模化、集约化制种面积2万亩。据青铜峡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蔡建平介绍,去年仅制种玉米一项就给农户带来1.56亿元收益,再加上物流、生产、制种等综合收益,每年产值近8亿元。
在宁夏北端的石嘴山市,近年来有2.2万农户从事农作物种子生产。该市年均生产优质种子约3600万公斤,去年制种产业年产值达5.2亿元。
“农作物制种纯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6%,主产区农户人均纯收入70%以上来自农作物制种。”石嘴山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建荣表示,2016年以来,石嘴山市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常年稳定在15万亩至17万亩,形成了瓜菜、水稻和杂交玉米(小麦)“三大板块”种子生产基地。制种产业占全区产量的1/4,其中瓜菜制种面积占全区94%以上、豆类制种销售份额占全国1/3。平罗县2017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自主培育瓜菜新品种90多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
图片
露天蔬菜种植基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资料图片)
据石嘴山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郭庆茹介绍,石嘴山市现有制种企业24家,固定资产2.95亿元,其中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企业10家。助推龙头企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该市加强产学研融合,成立宁夏农作物种业研究院和宁夏分子育种与繁育院士工作站,引进国内重点院所育种创新高端人才18名,助推制种重点企业与国内种子科研院所开展科研育种、亲本扩繁、纯度鉴定和市场开发等工作。
目前,石嘴山市共有25个主要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省级审定,有9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取得了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备案。其中,宁夏昊玉种业公司选育的“昊玉501”玉米新品种填补了我区国家级审定普通玉米优良高产品种的空白。同时,在抗病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方面,建立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分子标记、聚合育种、分子育种、杂交制种等技术的新突破。
图片
无人机植保。
3.种业发展堵点痛点须关注
“固原的农作物良种培优仍处于初级阶段,育种人才少,自主研发能力低,品种试验基础差,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良种繁育基地基础设施薄弱,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核心竞争能力低,发展后劲不足;种子管理机构监管手段落后等,直接影响着农作物良种培优的健康发展。”固原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了固原市主要农作物种子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青铜峡市玉米制种大部分还是以一家一户为主的种植模式,特别是在玉米制种去雄环节,没办法进行大面积机械化作业。”青铜峡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依托中央财政制种大县奖励资金项目,该市制种基地建设水平、产业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越。但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五化”基地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制种全程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监管信息化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银川市共有13家粮食制种企业,以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为主,总制种面积1.99万亩,繁种量达1317.36万公斤。这些制种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资金紧缺严重制约了“引、试、繁、推”一体化的发展。
“宁夏农民的种植观念和农业技术都比沿海地区落后,如何让农民增收、减少种植成本,是我创业的初衷。”2月17日,年学文说,只有从源头出发,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品种培优是一项系统的配套工程,需要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现代的检验监测手段来保证,目前银川市的相关企业普遍存在设备简陋陈旧、无钱更换的现象,限制了制种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
在郭庆茹看来,石嘴山市具备育种科研实力的企业主要有宁夏泰金种业、上海种业、中青种业、昊玉种业4家,其余企业仍是生产加工型企业,主要业务以生产技术性含量偏低的常规品种代繁为主,因其专业人才匮乏、科研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繁制的种子同质化现象突出,种子单位产值不高,缺乏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能力,竞争力普遍不高。
“现在宁夏相对规模的制种企业还是比较少,尤其缺乏有投资和科研实力、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明星企业,以此来引领种子行业可持续发展。”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青铜峡分公司总经理盛志宁认为,没有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仅靠两三家企业来带动,很难形成制种产业规模。
盛志宁建议,政府应强化激励政策,鼓励引导制种企业主动与科研院所攀亲结缘,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合体,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共同开展种子研发和推广,全力培育在全区、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才能带动一方,致富一方。(记者 朱立杨 贾莉 蒲利宏 王文革 剡文鑫)
图片
登海种业青铜峡分公司正在生产制种玉米。
声 音:
“内培、外引+扶持”实施种业提升攻坚
固原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人方程:
启动实施“现代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强化育种科研投入,完善良种补贴政策,支持种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与制种合作社联合等方式,建立一批相对集中、长期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引进高科技人才到固原从事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研究、产品开发和技术指导,为种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宁夏科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年学文:
品种培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相应的财力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大型种业企业在银川市建立制种基地,带动种业快速发展。同时,培育壮大本土制种企业,建设好企业制种、加工、包装、仓储、物流专业园区,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鼓励规模大、技术强、资金实力雄厚、产业关联度高的本土企业与村级组织通过合作入股等形式组建专业的制种公司,推进制种企业“引、试、繁、推”一体化。
石嘴山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郭庆茹:
靠仿造是没有前途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引导企业在产品结构、生产技术方式上转型升级,压减同质化现象突出的常规种子繁育,扩大技术含量高、种子产品附加值高的种子。通过标准化生产、加工引领,推进种子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制种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打造优质种子产品及品牌,实现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石嘴山(泰金)种子产业园科技平台,以平罗县种子小镇建设为核心,将种业功能向生态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拓展,建设石嘴山市制种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记者剡文鑫 贾莉 朱立杨 整理)
图片
中卫市种子公司储备仓库。记者 王文革 摄
短评:
持之以恒打造站得住脚的“宁夏种子”
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种业现代化,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这些年,我区种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培育推广了一大批优良品种,推动了农业特色产业长足发展,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但必须看到,种企科研育种起步时间晚、研育种可用资源较为局限、品种权保护不力以及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等短板亟需弥补。
打造站得住脚的“宁夏种子”,让每一粒种子都赢在“起跑线”上,科技是关键、标准是前提、服务是核心、合作是出路。去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紧盯种业“育、繁、推”三个关键环节,强化措施,重点攻关,推进我区12个农业特色产业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质增效。成立特色产业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8个工作组;建立厅级领导牵头下的首席专家负责制;每个良种繁育基地组建金融、保险、担保等单位组成的投资合作团队……一系列“对症下药”的精准扶持举措,号准了种业发展脉搏,明确了各相关主体责任,强化了资金支持,建立了谋长远管未来的长效机制,符合走出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子的发展定位和现实需要。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会一蹴而就,促进种业发展由满足“量”的需求转向注重“质”的考究,还需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我们要认识到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吸收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既要敢于破题,善于解题,创造性地盘活、引入各类资源,又不能越俎代庖、助长“盆景思维”;既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又要形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协力从今请共治”的合力。只有锲而不舍推动品种研发、产品开发、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现代化,才能实现好品种和好种子的持续产出,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朱立杨)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资料图片)
来源: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