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荫:田园逐梦 沃野生金

东北网2月24日讯(王晓微 记者 王亮)一年之计在于春,百业兴旺在春耕。正月里,嘉荫县辛勤的种植户便开始忙碌起来,调结构、学技术、选种子,他们积极投入到今年的春耕备耕上。
俗话说,仓廪实,天下安。前不久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处小兴安岭腹地的嘉荫县,历来是优良的农业生态区之一。2020年,嘉荫县乡村振兴战略和兴边富民行动实现规划、机制、政策协同推进,“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投资4856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油料基地2.29万亩,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55万亩。农业生产取得历史性丰收,粮豆薯总产量达到29.85万吨,同比增长9.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0248元,同比增长10.6%,银行住户存款比去年增长5亿元。嘉荫县荣获“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
图片
农耕时节的嘉荫县。资料图
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培育增收产业,让农民捧起“金饭碗”、系上“金腰带”。红光乡燎原村木耳生产如火如荼、青山乡上马村豆油销售热火朝天、嘉泽园生猪养殖场生气勃勃……初春,徜徉在嘉荫乡村山野,一个个特色明显的产业直映眼帘,为农民打开了增收新渠道,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开发新型生态经济产业。十三五期间,嘉荫县建设农业“三减”核心示范基地17处,累计辐射推广“三减”总面积6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115万亩,比2015年增加25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5%。通过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施用生物菌肥等技术,实现了化肥、农药、除草剂明显减少的目标,2020年化肥利用率达42%,比2015年化肥亩施用量减少10%。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通过实施更换喷头体、合理使用除草剂、加强监测预报等措施,2020年实现了比2015年化学农药和除草剂减少20%目标。同时为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建立重大病虫害监测点12个;马铃薯甲虫监测点25个;马铃薯甲虫诱集区14个;境外马铃薯甲虫监测点10个,统一灭鼠累计覆盖面积达60万亩,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对废弃菌包、农药、化肥包装回收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率达到81.5%以上,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全县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绿色有机认证面积达50多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1处,绿色大豆种植面积基本实现全覆盖。
图片
嘉荫部分农田全貌。资料图
拓展生态经济增长空间。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9处,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引进试验适合第四、五积温带种植的玉米品种品系50多个,大豆品种品系100多个,高粱品系20个;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蛋白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玉米提质增效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等农业新技术10余项。良种覆盖率达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畜牧业初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五年来,成功创建4个标准化养殖场,辐射带动全县畜牧养殖水平、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全县规模养殖场出栏量占全县出栏水平50%以上。全县畜牧业基本形成“六基地两个养殖区”新格局,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农业取得积极进展。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在农村全面铺开,建设“互联网+农业”基地2个,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农业生产效益全面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已逐步形成一批休闲观光引领型、特色产业拉动型、民俗体验型的特色村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71个,比2015年(199个)增长36.18%,成员达到2128人,带动农户2568户、农民4720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57.86%、75.18%和21.77%。“十三五”期间,5个合作社被评为省级规范社,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并在县农业局备案的家庭农场达到187个,其中种植业家庭农场178个、养殖业家庭农场9个,家庭农场资产总额达12313万元。有9个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1个家庭农场被评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嘉荫县立足农业发展实际,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为着力点,做强做优做大特色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让农业有奔头、农民有赚头、农村有看头,实现“十四五”规划的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