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四川安岳武台演战高狮:方桌搭成近10米高台 边往上爬边舞狮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几张四方桌搭成近十米高台,“笑面佛”面具、狮子头。利用这些道具,四川安岳武台演战高狮将传统武术、杂技、音乐舞蹈等融为一体,表演者在高台上进行各种惊险刺激的舞狮技巧展示,成为当地群众庆贺节日的表演习俗。2018年,该项技艺成为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月23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安岳县拱桥乡向水村,探寻武台演战高狮背后的故事。

安岳武台演战高狮第六代传人刘正泽

安岳武台演战高狮技巧—金狮立柱

闻名于清朝末年

现已传承第六代

拱桥乡向水村,位于安岳县境西南部,距县城区50多千米,武台演战高狮演员主要分布于此。

据了解,安岳武台演战高狮起源于拱桥乡的刘家老祖,因而最初被称为“刘狮子”。

清朝末年,“刘狮子”就名扬乡里。如第三代传人刘鹏飞,因其表演的狮子生动形象,仿佛能飞檐走壁,被乡人送外号“八猴子”,现在其威名还在当地流传。因“刘狮子”一直把民间武术与狮舞有机融合,如今已正式定名为“武台演战高狮”。

安岳武台演战高狮技巧—金狮倒立

据安岳武台演战高狮第六代传人刘正泽介绍,武台演战高狮是以5至12张普通的四方桌为道具,具有武术功底的舞狮人从地面开始表演杆架,然后从地面的两张方桌开始,一边攀爬一边舞狮,直至舞到最上面的一张桌子,在高台上进行各种惊险刺激的舞狮技巧展示,其中的绝技有“溜童”“开莲花”“闭莲花”“观音捧掌”等。上行过程表露出狮子的“喜乐”“休闲”“威猛”等情态,给观众以力与美的享受。

高台舞狮讲究配合技巧

“溜童”最惊险

今年59岁的刘正泽从小时候起就学习舞狮,结婚后开始与妻子搭档,他负责狮头,妻子在狮尾,两人已合作近40年。

据刘正泽介绍,武台演战高狮表演最开始为起鼓祭祖。锣鼓伴奏,先供茶果,狮舞团领头人巡绕表演场一周,烧纸钱祭祖。

随后,由两人披狮衣扮演一头狮子舞耍,另一人头戴笑面佛(四川人称“笑和尚”),手执拂尘引领狮子登场。具有武术功底的舞狮人从地面开始表演“一颗印”“狮子翻衣”等展示狮子玩耍的姿态,然后从地面的两张方桌开始,一边攀爬一边舞狮,直至舞到最上面的一张桌子,在高台上进行各种惊险刺激的舞狮技巧展示,其中的绝技“溜童”是刘家老祖独创。“这个动作最讲配合和技巧”。

所谓“溜童”,就是在高台上,舞狮人赤足在倒立的方桌脚上逐一桌脚溜一圈,“溜童”过程中,狮尾和狮头双人同时换脚,有小跳跃动作。因为每只桌角仅能容纳一只脚停放,比如要使右脚换到左脚站立的桌脚上,左脚就得跳离桌角,右脚迅速跟上,以此类推,狮头狮尾溜完桌角为止。此绝活因其没有任何保险措施,表演时因而惊险刺激、扣人心弦。

“武台演战高狮的主要特征归纳起来就是惊、险、奇、绝、美。”安岳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岳武台演战高狮是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的体现,是记录历史与地方风情的典籍,为研究人文历史的提供了依据。

2018年,安岳武台演战高狮被资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